鶴蝨

鶴蝨

鶴蝨,原名:天名精,別名:天蔓青、地菘,拉丁文名: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菊科天名精屬多年生粗壯草本。圓柱狀,下部木質,近於無毛,上部密被短柔毛,有明顯的縱條紋,多分枝。基葉於開花前凋萎,莖下部葉廣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端鈍或銳尖,基部楔形,三面深綠色,被短柔毛,老時脫落,幾無毛,葉面粗糙,下面淡綠色,密被短柔毛,有細小腺點,邊緣具不規整的鈍齒,齒端有腺體狀胼胝體;產華東、華南、華中、西南各省區及河北、陝西等地。朝鮮、日本、越南、緬甸、錫金、伊朗和蘇聯高加索地區均有分布。

(文字圖片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鶴蝨
  • 拉丁學名:Carpesium abrotanoides 
  • 別稱:天蔓青,地菘
  • :菊科
  • :天名精屬
  • 分布區域:華南、華中、西南各省區及河北、陝西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分類學,屬下種類,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粗壯草本。莖高60-100厘米,圓柱狀,下部木質,近於無毛,上部密被短柔毛,有明顯的縱條紋,多分枝。基葉於開花前凋萎,莖下部葉廣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8-16厘米,寬4-7厘米,先端鈍或銳尖,基部楔形,三面深綠色,被短柔毛,老時脫落,幾無毛,葉面粗糙,下面淡綠色,密被短柔毛,有細小腺點,邊緣具不規整的鈍齒,齒端有腺體狀胼胝體;葉柄長5-15毫米,密被短柔毛;莖上部節間長1-2.5厘米,葉較密,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闊楔形,無柄或具短柄。頭狀花序多數,生莖端及沿莖、枝生於葉腋,近無梗,成穗狀花序式排列,著生於莖端及枝端者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5毫米的苞葉2-4枚,腋生頭狀花序無苞葉或有時具1-2枚甚小的苞葉。總苞鐘球形,基部寬,上端稍收縮,成熟時開展成扁球形,直徑6-8毫米;苞片3層,外層較短,卵圓形,先端鈍或短漸尖,膜質或先端草質,具緣毛,背面被短柔毛,內層長圓形,先端圓鈍或具不明顯的齧蝕狀小齒。雌花狹筒狀,長1.5毫米,兩性花筒狀,長2-2.5毫米,向上漸寬,冠檐5齒裂。瘦果長約3.5毫米。
天名精天名精

生長習性

生於村旁、路邊荒地、溪邊及林緣,垂直分布可達海拔2000米。

地理分布

產華東、華南、華中、西南各省區及河北、陝西等地。朝鮮、日本、越南、緬甸、錫金、伊朗和蘇聯高加索地區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我國廣東。
天名精天名精

分類學

鶴蝨,原名:天名精,別名:天蔓青、地菘,拉丁文名: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桔梗目;菊科天名精屬;鶴蝨。

屬下種類

天名精(圖考引本經)鶴蝨(夢溪筆談,蜀本草),天蔓青、地菘(名醫別錄)
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Sp. Pl. 860. 1753; DC., Prodr. 6: 282. 1837; Forb.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3: 430. 1888; Winkl. in Act. Hort. Petrop. 14: 70. 1895; 林鎔, 北研叢刊2: 484. 1934; 侯寬昭等, 廣州植物志539. 1956; 裴鑒等, 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759. 1959;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3: 483. 圖6379. 1975.——C. thunbergianum Sieb. et Zucc. in Abh. Akad. Wiss. Munch 4 (3): 187. 1845.
天名精天名精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據趙燏黃等考證,本種的果實即我國北方藥店出售的“南鶴蝨”,為中藥殺蟲方中的重要藥物,主治蛔蟲病、蟯蟲病、絛蟲病、蟲積腹痛。全草也供藥用,功能清熱解毒、祛痰止血。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外用治創傷出血、疔瘡腫毒、蛇蟲咬傷。
天名精天名精
化學成分
果實含揮髮油約0.25-0.65%,油中含天名精酮 (Carabrone, C15H20O2)、天名精內酯 (Carpesialactone, C16H20O3)、正己酸 (n-Caproic acid) 等成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