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峰經濟開發區

湖北 鶴峰經濟開發區(原名:鶴峯縣八峰高新技術開發區)於1995年2月經縣委、縣政府批准設立,管轄範圍為鶴峯縣八峰村的管轄範圍,1996年11月省開發區管理辦公室批准為省管開發區,2004年7月被省政府列為全省保留的140家開發區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鶴峰經濟開發區
  • 原名:鶴峯縣八峰高新技術開發區
  • 批准單位:縣委、縣政府
  • 設立時間:1995年2月
基本情況,經濟發展,投資環境,

基本情況

該開發區位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境內的八峰山上,距鶴峯縣城8公里,宜昌港154公里,張家界火車站170公里,恩施機場178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海拔1640米,最低海拔459米,常駐人口逾2000人。
鶴峰經濟開發區的原規劃面積為937公頃,其中包括904公頃山地、岩地、河流、溝壑等。在本輪土地清理過程中,經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兩次審核調整並報國土資源部備案, 鶴峰經濟開發區的面積已由1995年批准時的937公頃調整為33公頃。已開發面積為33公頃,出讓面積為33公頃,已建成面積為13.63公頃,按審核調整後的面積計算,開發和出讓面積的比例均為100%。開發區投資強度為1735.58萬元/公頃,投入產出比為1:8.01。
設立開發區以來,開發區的經濟建設突飛猛進,截至2004年,開發區累計引進外資額111萬美元,引進內資額61032萬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8948萬元,累計向國家繳納稅收12598萬元,“十五”以來年均納稅2000萬元以上,占當地縣級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成為鶴峯縣域經濟的支柱。200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165萬元,上交財政稅收2178萬元,完成出口交貨值6754萬元。該開發區內正興建國家產業化示範工程工業園,預計建成投產後每年可新增銷售收入4.8億元,新增所得稅2431萬元,新增出口創匯2550萬美元。

經濟發展

鶴峰經濟開發區產業特色極其鮮明。本著高起點、高標準的發展指導思想,突出發展胺基酸產業,堅持實施“科技興區、精品名牌和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現已形成以二產業為主,一、三產業為輔的經濟產業布局特點。其中二產業產值占開發區總產值的比例高達99%,生物高新技術產業成為八峰開發區的經濟支柱和最響亮的品牌。開發區內現有一家科技部認定的“全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命名的“全國重契約守信用企業”,是全國最大的胺基酸國產化和產業化基地之一,也是湖北省四大醫藥產業基地之一和湖北省政府確定的“三個三工程”之一,被譽為“深山明珠”。
為加大經濟開發力度,鶴峰經濟開發區開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為主、其他工業和資源加工產業項目為輔的招商體系,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已引進9家企業進區,其中中外(日)合資企業1家,產品註冊商標共有23件,其中“八峰牌”商標已連續多年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今後十五年,八峰經濟開發區將堅持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科技興區、精品名牌、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不斷最佳化“以胺基酸系列產品開發為主,以農業綜合開發及社會服務、生態旅遊、廣播電視等第三產業為輔的”產業發展戰略,全面建設具有八峰特色的和諧社會。到2020年,全區社會總產值將達到50億元,工業產值達到48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2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額500萬美元,實現利潤20億元,上繳國家稅收3億元,上繳財政收入1億,創外匯6000萬美元,經濟保持快速、持速、健康增長。主導產業進一步鞏固在國內的領先地位,成為中國胺基酸行業的領頭羊、代言人,與此同時,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通信、廣播電視、旅遊、服務、環保等基礎產業保持協調同步發展。

投資環境

鶴峰經濟開發區的投資環境良好,各項配套功能日趨完善。開發區內建立了開發區黨委、管委會及人武部、財政分局、研究所、學校、醫院、電視台、廣播電台等行政事業機構,設有近40個財政編制崗位。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區內企業,開發區武漢、北京、廣州、上海、南京、重慶、成都、宜昌等城市設立了辦事機構,專門為區內企業提供金融、商檢、海關等相關業務的諮詢及具體辦理服務,使區內企業完全可以得到與平原地區和城市開發區內企業同等的高效、便捷服務。另一方面,開發區十分重視並不斷加大共公基礎設施的建設,區內的水、電、路、汽、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發展很快,功能較為齊全,能夠很好地適應經濟開發的需要。在發展工業經濟的同時,開發區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建立了省級森林公園,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實現了經濟與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