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紅茶製作技藝

鶴山紅茶製作技藝

鶴山紅茶製作技藝,廣東省江門市鶴山市地方傳統技藝,廣東省江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鶴山紅茶製作技藝始於宋代,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江門市鶴山市一帶。鶴山紅茶具有湯色紅潤、餘味悠長、清香甘醇、津生喉潤的特點,其製作過程包括摘茶、晾青、三焗三曬、乾燥等工序。

2020年,鶴山紅茶製作技藝入選鶴山市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2022年6月28日,鶴山紅茶製作技藝入選江門市第九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鶴山紅茶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22年6月28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江門市鶴山市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保護措施,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鶴山的茶葉種植製作始於宋代。傳說宋代有一男一女從福建來到古勞都的麗水石岩頭山洞居住,他們帶來茶種,種制青茶。至清代初期,大批客家人進入鶴山,延續種茶傳統開始大規模種植,並根據地理條件改種制紅茶。首任縣令黃大鵬鼓勵種茶,並組織編寫《鶴山茶鑒》,向茶農推廣茶葉種植和製作技術。到了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間,茶葉生產進入全盛時期,以鶴城大規模發展輻射到周邊鄉鎮,種植面積達8萬畝。鶴山紅茶以古勞茶山、鶴城馬耳山、宅梧白水帶、雙合華僑農場、共和來蘇五個產地的尤佳。鶴山紅茶不僅內銷,還隨著華僑的足跡,運向香港、澳門、南洋和美洲等地。英國“立頓”牌紅茶早期的一部分原料便來自鶴山。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茶葉公司廣東省分公司下設了4個直屬茶葉收購站,其中一個就設在鶴山的白水帶。直至60年代仍有“廣東茶葉第一縣”的美譽。

工藝特徵

鶴山紅茶製作技藝具有獨特品味,保留客家原生態的制茶技藝,適合鶴山當地生活生產的需要,具有客家文化積澱,是鶴山客家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產品之一。

工藝流程

一、摘茶
每天天剛亮時便要摘茶青,以茶葉上帶有霧水為宜。
二、晾青
用竹簸箕攤開晾曬,把茶葉曬軟。
三、三焗三曬(揉捻、發酵)
這是整個制茶的關鍵步驟。每次均分為揉、焗、曬三個步驟,如此三次。每個步驟所用時間因天時、溫度而異,特別依賴制茶人的經驗,制茶人要時刻關注茶葉的變化。
四、乾燥
晾曬時要不斷翻動,保證茶葉兩面都能曬乾。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鶴山紅茶製作技藝具有研究客家人遷居鶴邑進程的歷史學價值,具有研究客家人在農業社會生產生活的民俗學價值,具有聯繫中國海外華僑的現實價值,具有振興鄉村、發展經濟的經濟價值。

保護措施

1、2015年,“鶴山紅茶”成功申報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為推動鶴山紅茶發展,促進茶葉品牌創建和提升影響力創造了有利條件。
鶴山紅茶製作技藝
鶴山茶葉產業園
2、2018至2019年,鶴山市連續兩年鶴山紅茶文化節,進一步推廣宣傳了鶴山紅茶,提升了鶴山紅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1年12月25日,鶴山紅茶製作技藝在2021鶴山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藝術展暨江門市民間文藝家創作活動中展出。

文化軼事

鶴山紅茶採茶歌:
二月採茶茶發芽,姐妹雙雙去摘茶;大姐摘多妹摘少,多多少少轉回家。三月採茶茶葉黃,田中虧了長牛郎;插得田來茶又老,摘得茶來秧苗長。四月採茶茶葉金,姐妹房中鄉手巾;兩邊繡出茶花朵,中間鄉出採茶人。五月採茶茶打瓣,茶樹頭下有神壇;多買紙錢敬土地,土地伯公保平安。六月採茶喜洋洋,姐妹雙雙巧梳妝;頭上梳起龍鳳髻,排插金釵十二行。七月採茶秋風起,姐妹房中織高機;織得高機十二丈,兩人做出採茶衣。八月採茶秋風涼,風吹茶花滿山香;茶樹頭下好風景,老茶唔夠嫩茶香。九月採茶是重陽,重陽灑米菊花香;大姐提杯妹盞嘗,兩杯盞上守重陽。十月採茶是立冬,十擔茶籮九擔空;等得明年春三月,茶樹頭下又相逢。十一月採茶是大江,妹子扛茶轉回鄉;腳踏船頭忙忙走,大家分手轉回鄉。十二月採茶又一年,姐妹雙雙去取錢;取得錢銀多歡喜,今年少取望來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