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拾“遺”》是2023年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邑拾“遺”
- 作者:《五邑拾“遺”》編寫組 編
-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 頁數:240 頁
- ISBN:9787549127344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五邑非遺,從江河中孕育,在土壤中生長,脫胎於五邑人的秉性,拓印出五邑先輩們奮鬥不息的足跡。每一項五邑非遺,都被烙上鮮明的五邑個性印記。
五邑地區江海共存,瀕臨南海,西江、潭江等水系交織,舟來楫往,市井繁榮。五邑文化因水而生、向海而興,不少傳統文化與“水”脈脈相通——如龍舟、舞龍、打龍船等,從最初的祈福活動演變為海外鄉親認祖歸宗的文化紐帶,根深葉茂;以舟楫為家的蛋家人創作的鹹水歌,從偏僻的河灣唱到珠江入海口,源遠流長……
五邑地區沃野千里、地貌多樣,既有沙田平原,也有丘陵群山。有鄉野山間恣意生長的茅草、地質運動造就的茶坑石,還有依靠於耕種、養殖的杜阮涼瓜、鶴山茶葉、新會柑、沖萎冬瓜、馬岡鵝等豐富物產。五邑先輩通過巧思妙想,利用它們創造出了白沙茅龍筆製作、茶坑石雕刻技藝、新會陳皮炮製、台山海宴冬蓉製作、羅氏柑普茶製作、鶴山紅茶製作、馬岡鵝繁育等傳統技藝。
五邑人樂善好義,開放兼容。蔡李佛拳、詠春拳、外海太虛拳、麻二佛家拳、周家拳等,成就了五邑武術之鄉的美名,這是五邑人骨子裡的英勇果敢;中藥炮製技藝、蔡李佛醫藥、馬氏中醫推拿按摩,這是五邑人的醫者仁心;鶴山獅藝等五邑“絕活”流行於世界各國,這是五邑人的大度和開放。
五邑非遺的形成短則數百年,長則上千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很多產生於農耕、漁業社會環境的非遺項目,面臨著傳承人老齡化、民間絕活傳承難、市場化推廣難、宣傳普及難等困境。近年來,江門通過非遺展館建設、非遺進校園、文創開發、展示展演平台搭建、打造特色非遺活動、培育非遺傳承人後繼力量等舉措,讓五邑非遺“活起來”“火起來”,助力鄉村振興煥發生機活力。2022年底,江門市已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31個,其中國家級項目8個,省級項目26個,地市級項目92個,縣(市、區)級非遺項目更是多達105個。
如果五邑非遺是一本書,讀之愈久,便覺“邑”味深長;品之彌深,方知“邑”猶未盡。五邑非遺,紙上得來終覺淺,不妨調動“五覺”(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來江門親身體驗——到古井燒鵝一條街,嘗一嘗南宋御廚留下的燒鵝手藝;去蓬江街頭,感受“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的良宵美景;正月十三日,在泮村鄉瑰麗的彩燈下,許下平安美好的願景;待到草長鶯飛、柳綠花繁,再到浮石村看一場盛大的飄色,和“穆桂英”“趙子龍”“花木蘭”等傳奇人物,一起游遍全村十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