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鶴壁市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現將《鶴壁市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15年3月16日
鶴壁市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實施方案
國土空間是寶貴的資源,也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就是對國土空間進行科學功能分區和發展方向定位,規範開發秩序,管制開發強度,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建設好、保護好我們的家園,為人民民眾營造良好的生活空間,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從現在起至2020年,是全市國土開發空間結構快速變化的新階段。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
為最佳化我市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提高開發效率,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全市統籌城鄉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豫政〔2014〕12號),結合中國國土經濟學會與我市簽訂的國土空間最佳化發展實驗區共建工程協定,制定本方案。
一、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的重要意義
未來一個時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生態活力幸福之城的關鍵時期。必須深刻認識並全面把握國土空間開發趨勢,妥善應對由此帶來的嚴峻挑戰。
(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對生活空間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市城鎮人口已達80萬人,而且仍處於增長階段。適應人口總量持續增加和居民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需要,以及居民日益增加的物質文化需求,居民既對擴大居住等生活空間、提高環境質量提出了新需求,也增加了對優質農產品的大量需求,進而對農業和生態功能區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工業化城鎮化對國土建設空間的需求不斷增加。科學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是我市未來一個時期的重大戰略任務,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既增加了對城市建設空間的需求,也帶來了農村居住用地閒置等問題,最佳化城鄉空間結構面臨許多新課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需要占用較多的國土空間,同時會對資源環境帶來一定壓力。作為全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市,到2020年全市城鎮化率將達到60%以上。在保證全市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未來可用作新增國土建設空間十分有限。
(三)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空間任務更加艱巨。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需要,必須進一步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建設必然占用更多空間,甚至不可避免地占用一些耕地和綠色生態空間,建設空間增加對擠占生態空間的矛盾客觀存在,由此帶來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量也一定程度的增加,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面臨更大壓力。
(四)城鄉發展格局不斷變化對最佳化國土空間布局提出了新要求。按照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要求,大力推進城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城鄉格局發生變化,對進一步完善城鎮體系、最佳化城市空間、農業空間格局提出了新要求。
二、總體要求和目標
科學開發全市國土空間,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提升求進工作總基調,創新開發理念,調整開發內容,提升開發方式,規範開發秩序,提高開發效率。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稟賦及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以及全市發展戰略布局,按照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最佳化功能布局和空間布局,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美好家園,推進形成我市西部山區生態保護功能區,中部兼顧生態保護開發、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功能區,東部平原耕地保護和農業發展功能區,把鶴壁加快建設成為山川秀美、林木蒼翠、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之城,成為經濟發達、城市繁華、產興城興機制新的活力之城,成為文明開放、公正法治、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之城。
2020年,最佳化國土空間的主要目標是:
——功能布局更加科學。重點開發的市區人口和經濟集聚度明顯提高;農產品主產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生態保護系統功能全面恢復,生態屏障基本形成,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禁止開發區域得到切實保護。
——空間結構得到最佳化。在確保基本農田不減少且質量有提高、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用地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城市化區域建設用地適當增加,農村居民點用地逐步減少到170.24平方公里以下,綠色生態空間逐步擴大,濕地保護得到加強,林地保有量擴大到793.3平方公里以上。
——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空間每平方公里創造的生產總值大幅度提高,城市建成區人口密度明顯增加。耕地單位面積糧食和主要經濟作物產量持續提高。單位綠色生態空間蓄積的林木、涵養的水量明顯增加。
——基本實現城鄉區域間公共服務均等化。建成覆蓋城鄉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區域間人均財政支出差距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切實保護。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6.4%,城鎮供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
鶴壁市國土空間開發的規劃指標
指標
2014年實際
2020年預期
開發強度(%)
14.78
16.41
城市空間(平方公里)
96
134
農村居民點(平方公里)
209.85
170.24
耕地保有量(平方公里)
1206.19
1248.93
基本農田(平方公里)
903
903
林地保有量(平方公里)
791.84
793.3
森林覆蓋率(%)
31.7
36.4
註:城市空間包括城市用地、建制鎮用地和工礦用地。
三、實施原則
(一)最佳化布局結構。把國土空間開發的著力點放到調整和最佳化空間結構、提高空間利用效率上,從占用土地的外延擴張為主轉向調整最佳化空間結構為主,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要求,逐步擴大綠色生態空間、城市居住空間、公共設施空間,保持農業生產空間,合理壓縮工礦建設空間和農村居住空間。
(二)堅持節約集約。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把提高空間利用效率作為國土空間開發的重要任務,引導人口相對集中分布、經濟相對集中布局,走空間集約發展道路,城市發展要充分利用現有建成空間,下大力氣盤活存量用地和空間,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要儘量少占用或不占用耕地。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提高土地、水、生態、礦產等資源的利用效率。
(三)統籌協調開發。按照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進行開發,集聚經濟的區域要同時集聚相應規模的人口,避免過度開發。城市建設必須為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預留生活空間,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妥善處理不同功能之間內部的開發保護關係,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空間均衡。
(四)保護自然環境。按照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以保護自然生態為前提、以水土資源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為基礎進行開發,劃定並嚴守生態紅線,做好生態環境、基本農田等保護規劃工作,減少工業化、城鎮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避免出現土地過多占用、水資源過度開發和生態環境壓力過大等問題,努力提高環境質量,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發展道路。
四、主要任務
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根據我市資源稟賦條件、發展實際及特色,藉助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專家團隊的指導,編制我市“國土空間布局狀況報告”,根據《河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研究提出我市國土空間發展具體意見。注重西部山區、中部城區、東部農區“三區”協調,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區分城中村城郊村及產業集聚區附近村莊、貧困山區村莊、平原地區村莊三類情況,合理安排城鎮建設、產業集聚、農田保護、村莊分布和生態涵養等空間布局,構建“一核雙星多支點”城鎮化格局、“五帶一區”產業格局、“三廊三帶三區”生態格局;在功能布局上,西部山區以生態保護為主,中部丘陵地區兼顧生態保護開發、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東部平原地區以耕地保護和農業發展為主,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得到科學高效利用。
(一)最佳化生產格局,實現集約高效。堅持“五帶一區”產業發展格局,依託西部山區的資源和寶山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山城區陶瓷產業聚集區、鶴山產業園,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煤炭綜合利用、新型建材等現代工業,實現煤電化材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力爭2017年培育形成主營業務收入千億元的煤化一體化產業集群,建設資源型產業帶。依託中部地區的交通區位優勢和金山產業集聚區、鶴淇產業集聚區,大力發展金屬鎂精深加工、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等先進制造業,實現相關產業的集聚集群發展,培育形成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金屬鎂、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等產業集群,建設先進制造業產業帶。依託東部平原糧食生產核心區的優勢,按照濬縣、淇縣作為全省農產品主產區的功能定位,以提高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為重點任務,著力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工程,加快糧食生產方式、農業經營體系、物資裝備、農業產業體系、農業信息科技現代化,引導農村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打造現代優質糧食功能區、優質畜牧業功能區、都市生態農業功能區,積極推進整市建制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工作,建設立足河南、服務全國的現代農業示範區。依託東部平原地區的糧食生產優勢和濬縣產業集聚區、糧食精深加工園區、鶴淇產業集聚區,大力發展食品、現代家居等產業,實現食品、家居產業的集聚集群發展,培育食品產業千億元產業集群,建設食品家居產業帶。依託淇河為主軸上下延伸,以“一區兩帶四板塊”為重點,大力發展休閒度假游和文化體驗游,叫響“詩意淇河·生態鶴壁”“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等品牌,強化休閒功能培育,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培育形成河南一流、全國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和南太行及周邊地區旅遊集散地,打造舒適慢享的一流休閒之都,建設休閒旅遊產業帶。依託區域交通優勢、產業優勢,積極融入鄭州航空港“大物流”格局,以鉅橋為中心,以信息化、供應鏈等新理念為指導,以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套用為基礎,創新採用市場集群、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等商業模式,提升我市新型物流產業服務能力,建設立足鶴壁、服務中原、輻射全國的新型物流產業帶。同時,堅持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改造提升傳統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新興先導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工業;突出科學規劃、資源整合、科技支撐、標準生產、信息服務、加快高產示範片、高標準糧田等建設,提升發展現代農業;按照產業集聚、產出高效、功能複合的服務業集群發展思路,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科技局、旅遊局、農業局、國土資源局,各縣區政府
(二)最佳化生活格局,實現宜居適度。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高質量打造“一核雙星多支點”單元組合型城鎮化格局,淇濱區、淇縣、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要加快鶴淇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強化交通、金融、商貿物流、科技教育文化等樞紐和中心功能,增強現代服務業的集聚輻射能力,凸顯城市核心區的龍頭帶動作用。老城區要統籌提升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鶴山區加快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山城區加快建設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先行區,推進山城、鶴山兩個城區的融合,持續改善生活生產環境;濬縣要完善新老縣城產業承接、交通集散、公共服務、應急分擔等功能,促進產業和人口集聚,提升輻射能力。支持縣區建設發展一批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的中心鎮,儘快完善鎮區功能、強化特色產業、最佳化生態環境、增強集聚能力、規範社會服務管理等,使之成為連線城鄉、服務農村、帶動周邊的現代化特色小城鎮。適應農村人口轉移和村莊變化新形勢,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新型社區和新農村建設,發展中心村,保護特色村,治理空心村,穩妥推進太行深山區移民搬遷;以保住房安全、保飲水安全、保用電安全和淨化環境、硬化道路、美化村莊“三保三化”為重點,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集中整治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全面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成農村居民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在全市開展最佳化公路沿線規劃布局和提升建築風貌、商貿市場標準、綠化檔次、淨化美化水平的“一優四提”工作,促進道路交通建設的科學布局、規範建設、完善功能、生態綠化和淨化美化。突出鶴壁個性和特質,深入挖掘提升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資源,合理利用良好的山形地貌,在自然山水中營建城市和農村,增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便捷性、舒適性,展現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清新的生態風貌和現代化的發展氣息。
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委農辦、市發改委、城鄉規劃管理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交通運輸局,各縣區政府
(三)最佳化生態格局,實現山清水秀。圍繞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堅守生態環保底線,以淇河保護為龍頭,統籌推進西部太行山和平原生態防護區、村鎮社區綠化美化、新城區綠化提升、老城區生態治理、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保護等,統籌推進生態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化建設,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美好家園。加快以“三廊三帶三區”為骨架、覆蓋全域的林業生態體系建設,推動建設形成西部太行山、南水北調中線兩側、京廣高鐵高速兩側3個綠色廊道,淇河生態文化旅遊帶、鶴浚快速通道生態循環農業帶、淇縣西部美麗鄉村生態帶3個綠化帶建設,盤石頭水庫庫區(千鶴湖)、淇河濕地涵養區、淇水灣生態區3個生態區,積極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打造國家森林城市綠色品牌。著力保護環境、修復生態、提供生態產品,因地制宜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資源開採、旅遊、林下經濟、農林牧產品生產和加工等適宜產業;引導超載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將閒置的農村居住空間轉為林地等綠色生態空間;必須新建的公路、鐵路要儘量避免對重要自然景觀和生態系統的分隔,在有條件的開發區域之間通過水系、綠帶等構建生態廊道;繼續在適宜的地方實行退耕還林,在農業用水嚴重超過區域供水能力的地方實行退耕還水,實施城市河流清潔行動,建設覆蓋全域的生態體系,使生態產品數量增加、質量提高,水面、濕地、林地等綠色空間擴大,環境友好型特色產業持續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示範區。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鶴壁特色、民俗風貌的美麗村鎮,充分挖掘利用好鄉村特色文化資源,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提高居民文明素質,促進歷史文化傳承和文明提升。對自然文化資源主要保護區域、點狀分布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珍貴動植物基因資源保護地,包括衛河(永濟渠)鶴壁段遺址、黎陽倉遺址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大伾山、雲夢山風景名勝區,雲夢山省級森林公園、黃廟溝省級森林公園、七里溝省級森林公園、淇濱區金山省級森林公園、楓嶺省級森林公園、鶴山區南山省級森林公園、黃洞省級森林公園,鶴壁淇河國家濕地公園重要濕地,淇河鶴壁段淇河鯽魚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要依據法律、法規規定和相關規劃實施強制性保護,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干擾,嚴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引導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實現污染物“零排放”,提高環境質量。
責任單位:市林業局、環保局、旅遊局、水利局、財政局、淇河生態保護建設辦公室,各縣區政府、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管委
(四)最佳化項目擺放,促進空間格局最佳化。根據功能區定位和目標任務要求,謀劃建設一批資源節約集約和綠色、循環經濟項目,提高資源單位產出率和綠色、循環經濟所占比重;謀劃建設一批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城鄉環境、增添城市魅力的項目,提高居民生活質量;謀劃建設一批生態項目,逐年增加生態空間比重,發展生態經濟。近期重點關注農村飲用水安全、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國家綠色礦山、集約節約示範縣、土地整治等相關項目、農村環境污染整治等項目。鼓勵各縣區、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以最佳化全市國土空間格局為目標開展研究和實踐,所涉及的項目一併列入年度工作計畫,爭取國家項目和資金支持,項目實行年度動態調整。項目要圍繞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規劃建設,按照發展循環經濟和有利於污染集中治理的原則集中布局,大幅度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
(五)最佳化開發方式,提高國土利用效率。圍繞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把節約集約理念貫穿國土開發利用全過程,積極引導工業上山,嚴格建設用地審批,採取多種措施集中建設標準廠房,嚴格執行投資強度、容積率、建築密度等集約用地指標,通過對存量土地、礦產企業用地、閒置浪費土地進行盤活整治城市用地,通過土地流轉、遷村並點等措施引導居民向新型社區集中整治農村用地,通過開展採煤沉陷區治理等,治理礦山環境推進存量土地開發利用,持續提升土地開發利用水平。紮實做好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市、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中美生態低碳試點城市各項工作,完善循環型產業體系,擴大循環經濟領域,提高循環經濟效益,實施產業園區改造提升、藍天碧水鄉村清潔、綠色建築行動、綠色低碳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關鍵補鏈等示範工程,完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機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完善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發展規劃,促進和保障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發改委、城鄉規劃管理局、環保局、林業局,各縣區政府
五、實施步驟
實施總時間為5年(2014年10月—2019年10月),分三個階段:
(一)規劃編制、項目謀劃階段(2014年10月—2015年3月)。邀請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領導、專家團隊來我市,對編制國土空間布局狀況報告,“十三五”時期低碳經濟、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發展規划進行指導幫助,確定我市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的總體思路和項目庫。
(二)全面實施階段(2015年4月—2019年8月)。各責任單位按照目標任務和要求組織實施,每年年底會同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對實施情況進行評估,確定新一年度工作計畫。
(三)總結提升階段(2019年9月—10月)。對5年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總結,建立長效推進機制,持續最佳化我市國土空間格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工作落實,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相關副市長為副組長,相關局委、縣區為成員單位的鶴壁市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最佳化發展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聯絡專員。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聽取各責任單位工作及項目推進情況,及時分析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和項目實施。
(二)落實完善政策。根據最佳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需要,將所需經費納入預算管理,全力保障國土空間最佳化發展實驗區建設。政府投資要符合最佳化國土空間的總體要求,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積極利用金融投資參與實驗區建設。布局重大項目必須符合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求,實行差別化的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政策,科學確定各類用地規模。市區、縣城和中心鎮要實施積極的人口遷入政策,生態功能區和禁止開發區要實施積極的人口退出政策。根據不同功能區制定分類污染物排放、環境保護標準。
(三)積極改革創新。堅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引導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以改革突破體制機制性障礙,以創新破解發展難題,探索推進戶籍制度、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公共財政制度、投融資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社會管理體制等改革,建立健全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約束機制和存量建設用地退出激勵機制等,形成有利於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的體制機制。
(四)建立績效評價體系。以統籌各功能區發展和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建立符合最佳化各功能區要求的績效評價體系,按照不同功能區定位,實行各有側重的績效評價體系和考核辦法:對產業功能區側重於考核經濟成長、財政收入、服務業增加值、能耗節約、產業集聚、循環低碳、降低污染排放、“三廢”處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民收入等指標;對城鎮功能區側重於考核城鎮化規模、城鎮人口增長、吸引外來人口規模、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商業和服務業發展、居民滿意度等指標;對生態功能區側重於考核森林覆蓋率、大氣和水體質量、水土流失治理、自然資源保護完好程度、生物多樣性等指標。
(五)搞好宣傳引導。適時邀請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專家來鶴進行授課,積極參加學會組織的交流會等活動。通過在市內新聞媒體開闢專欄、開展幹部培訓、組織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宣傳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的新思路新舉措,提高各級廣大幹部民眾的認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的良好氛圍。依託中國國土經濟學會主辦的《今日國土》雜誌,定期刊發宣傳推介我市的文章,不斷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附屬檔案:1.鶴壁市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最佳化發展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名單
2.鶴壁市國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土空間最佳化發展實驗區建設)項目庫
附屬檔案1
鶴壁市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
(國土空間最佳化發展實驗區建設)
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范修芳(市長)
副組長:史全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朱言志(副市長)
劉文彪(副市長)
胡潤身(副市長)
成員:許新房(市政府秘書長)
牛海民(市政府副秘書長)
段東宏(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郝志軍(市發改委主任)
張少敏(市財政局局長)
趙成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王志武(市城鄉規劃管理局局長)
梁彥儒(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袁遠(市環保局局長)
金志廣(市農業局局長)
郭保國(市林業局局長)
王金朝(市水利局局長)
劉炳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
張濤(市旅遊局局長)
秦志軍(市科技局局長)
王本祥(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李獻忠(市淇河生態保護建設辦公室副主任)
王軍(濬縣縣長)
王海濤(淇縣縣長)
李傑(淇濱區區長)
白樹民(山城區區長)
王強(鶴山區區長)
胡紅軍(開發區管委主任)
張連才(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管委主任)
李書新(寶山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工委副書記、管
委副主任)
李園(市國土資源局總規劃師)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聯絡專員,朱言志兼任辦公室主任,牛海民、段東宏兼任辦公室副主任,李園兼任聯絡專員,負責與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的日常聯繫和有關事項的協調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