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地村

鶴地村

鶴地,吳川市振文鎮鑒江邊上一個村莊。古有鶴鳥栖息得名,素有鶴鳥之鄉之稱。

村中那棵已有百年歷史的大榕樹下。該榕樹高20多米,葉蔭面積150多平方米,如撐開的巨傘,一群婦女和三五兒童在樹下納涼和做遊戲;站在村口,映入眼帘的是6口寬闊的魚塘,一群燕子在低低飛旋,魚塘邊的一排苦楝樹紫花盛放,散發幽香;走上村邊江堤,一江鑒水滔滔南去;以“鶴地渡”命名的渡口,一張渡船在水面突突行駛,將趁墟趕集的人送往對岸;而位於江心的那個江水沖積而成的“涌兒島”,沒有人居住,只望見高高的馬尾松樹和密密的蒿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鶴地村
  • 姓氏:蕭
  • 郡望:蘭陵衍 河南郡
  • 堂號:大寨堂
  • 年例:十一月初三日
  • 風俗:正月十五步舟
  • 景點:鶴地渡,鶴地江城,將軍廟
大寨蕭氏鶴地房簡譜
一世祖 雄飛公 二世祖 振公 三世祖 天麟公 四世祖 敬甫公 五世祖 從道公(鶴地房始祖) 六世祖 希文公 (鶴地開基祖)七世祖胄公。今鶴地村五房,居住有上高屋房,下低屋房,加倫房(小部分),其餘兩房散居其間。 以上乃大寨蕭氏一世至鶴地房七世簡譜及鶴地村分房而述。族譜族之大事也,自開宗以來都以譜記事之。今我房被稱大寨蕭氏六房,然而是否,今問誰人。我村六房而不認,也非錯之,今我村無譜因當年不承認房數而毀,時隔多世無譜無文,難以祥述。故我村不稱六房,只稱大寨蕭氏
村名由來
鶴地,鑒江邊上一個風景如畫富有詩意的村莊。據說,村莊名字的由來,是因這裡江邊一個小島上樹木茂密,水草豐盛,江里魚蝦肥美,是鶴鳥栖息之地,開基祖希文公見鑒江邊上有此一島,又以古家大寨向東,遂為紫氣東來之意,便橫舟過江以鶴地命名,得以流傳千古,代代傳誦。我們看到的鶴地村只不過是區區幾十年的歷史,而開基祖希文公在建村卻已600餘年。原來舊村就在如今鶴地渡口一帶,幾百年來隨著水漫而遷。外遷的村莊有塘尾東海,上塘,吳陽限口,姚村,海口白沙,香港,台灣馬來西亞等地約兩萬餘人,民國34年(1945)6月18日鶴地江堤因被洪水衝擊塌500米登《吳川縣誌》,損失嚴重,再度遷居後立了伏波廟,鎮一方水土。
蕭氏傳世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後裔封地蕭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商王朝從成湯建國傳十七世、三十一王到帝辛(紂)。
蕭國被楚滅亡後,雖然大心的後裔子孫們有一些復國之舉,但終末成功。於是,大心的後世子孫為紀念亡國,遂以封地名稱為姓氏,稱蘭陵蕭氏。 蕭統(501~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維摩,南朝梁代文學家,南蘭陵人,梁武帝衍公長子蕭統諡號昭明太子,編撰《昭明文選》時任雍州刺吏,鎮守襄陽,後乖齊內亂,起兵奪取帝位,在建康建立梁朝。繼武帝衍公長子昭明公後世孫雄飛公。大寨始祖雄飛公,原居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珠璣巷又後天樟州南靖錢版村層次遷入粵東至高州府入籍吳川大寨官高涼中憲大夫。二世祖蕭振,諱 振,謚 文德,恩賜郡馬,任瓊州刺吏,娶黃氏,郡主洪氏夫人,。唐朝蕭氏拜相者達10人,蕭統一支更有八人入相,即史稱“八葉宰相”故歐陽修,宋祁贊蘭陵蕭氏:“名德相望,與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自南宋雄飛公開基以來歷八百餘年興家發達衍吳川,石城,電白,廣西,湛江,茂名,徐聞,高州,化州,海康,海南,湖南等散居約三十萬人,文人蔚起進士舉人貢學士廳局科級幹部則多若繁星,其對革命貢獻豐功偉績名垂萬載蔚為國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