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湖

鶯湖

鶯脰湖也叫鶯湖位於江蘇蘇州吳江區平望鎮。相傳是吳越春秋時范蠡所游的五湖之一,以其形似鶯的脰(脖子)而得名,湖中有一個小島,名平波台,由道人周妙圓修築於明天啟六年(1626),以前,拜佛燒香船隻凡途經鶯脰湖者大多要上此台來進香,“平湖秋月”、“鶯湖夜月”之美稱不脛而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鶯湖
  • 外文名:Ying Lake
  • 屬於:鶯
  • 分類:湖
  • 位置江蘇
人文歷史,旅遊特色,

人文歷史

鶯去湖存事渺茫,梵宮占斷水雲鄉。四圍煙樹畫圖闊,六月橋亭風露涼。遠近征帆歸別浦,高低魚網掛斜陽。翠微深處一聲笛,驚起眠沙白鷺行。——(元)趙時遠
在平望這塊豐腴的土地上,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鶯豆湖穿平望而過,碧波蕩漾了幾千年,哺育的一代又一代平望人,是平望的母親湖。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有先人在這裡繁衍生息,並留下了良渚文化和馬家浜文化遺址,燦爛的文化造就了富裕的平望,從這裡先後走出了周用、朱天麟、殷兆鏞、潘檉章等歷史名人,也走出了倪征、唐長儒、黃文熙等現代名家。在中國古文明創造者之一爛溪族的後裔中,還走出過魯迅這樣的一代偉人。 “爛溪征帆”、“平波夜月”、“桑磐漁舍”、“殊勝鐘聲”等自古而來的平望八景,聞名遐邇,引來無數文人墨客駐足觀賞,顏真卿、張籍、范成大、湯顯祖等名士留連忘返,清朝康熙、乾隆二帝巡遊至此,詩情大發,揮毫潑墨,對平望頗多溢美之詞。 由此可見,平望之美之秀之富有,古來有之。
鶯湖

旅遊特色

江南小鎮,水鄉風情,美麗的平望以她純正的江南風情迎來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注重環境保護,以商貿促旅遊,發展平望旅遊業,旅遊產業正成為平望鎮經濟發展中的重頭戲。以小九華寺、平波台、新世紀文化廣場、新世紀大酒店、鶯湖公園聯結為一體的商貿旅遊區已經形成。 坐落在鶯歌湖畔的平望鎮新世紀文化廣場是以濱水景觀與現代文化為骨架的主題廣場,突出了文化休閒功能,成為平望鎮一個重要的文化載體,一舉躋身第一批“全國特色文化廣場行列”,受到了文化部高度讚揚,並被譽為“中國鄉鎮第一文化廣場”。 在鶯豆湖上有一塊小島名叫平波台,台上按四星標準建造的新世紀大酒店,設計別具風格,裝飾華麗典雅,服務周到細緻。入住新世紀,坐伴鶯歌湖,品味富有水鄉特色的美味佳肴、湖光山色,別有一番情趣。 望波橋位於江南名寺平望小九華寺西側,為七孔混凝土結構拱形橋,橫跨平望鎮黃漾墩與鶯湖名勝平波台之間,始建於1999年10月,2000年5月建成。 望波橋名源於歷代名人顏魯公、吳瓊仙詩詞之佳意。前者“望”字輯錄“登樓試長望,望極與天平”唐代書法家顏魯公登平望橋所作名詩之句;後者“波”字擷取清代吳瓊仙“湖光十里碧粼粼,蟹舍漁莊自在身,細雨斜風歸亦好,平波台上問仙人”之鶯湖名詩。用“望波”兩字取名於橋能很好的體現平望鎮的歷史風貌和深刻的文化底蘊。亦使千年古鎮平望與鶯湖名勝平波台交融一體,相互輝映。 每當夏日春秋,斜陽夕照,暮色降臨,登上望波橋極目遠眺,平波台盡收眼底,那種“積水明於鏡,中流峙此台,雲從湖岸落,浪涌寺門回,柳外千帆去,沙邊一鳥來,昔日題詠處,古壁滿莓苔”(錄清代鈕應斗詩)的意境,真有平波台上問仙人之感。攬勝橋建於2000年5月,橫臥黃漾墩與鶯湖公園之間,為七孔混凝土結構拱形橋。由於該橋處於塘與鶯湖入口交匯點,獨到的位置和獨特的視角,登橋遠望,東西南北,鶯湖勝景盡收眼帘,屬鶯湖觀景之最佳視點。 登橋南望,鶯湖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其景有詩為證:“水闊天空飛落暉,征帆片片逐風歸,一彎疏樹煙初瞑,兩岸人家伴掩扉。”放眼東首,元真仙跡讓人勾畫唐代張志和顏真卿游鶯湖時那種浮席戲水,獨坐嘯飲的詩意畫景;側身北望,殊勝曉鐘,晨鐘暮鼓,鐘聲遠揚,真謂與聞雞起舞異曲同工,舟師聞鐘而解纜,遊子聞鐘而起行。橋西連線鶯湖八景塘柳影,每當春和日麗,桃紅柳綠,堤岸柳樹成蔭。亦有古人詩為佐:“日出煙銷春畫遲,柳條無力萬絲垂,韶光新染鵝黃色,偏愛東風款款吹。” 據考,平望之景,宋代有四景,至明清時,鎮志記有八景,此乃平望之歷史文化遺產,為發掘計,重建了九華寺,還擬在鶯湖之畔恢復宋明清八景,以昭後人,到時登攬勝橋又將成為鶯湖的一個新景點。
鶯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