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鶯是小型
鳴禽,體型纖細瘦小, 體長9~26公分(3.5~10吋);喙細小,鼻孔長,上具蓋;翼圓,中等大;腿和腳軟弱;每翅有10枚初級飛羽,而新大陸的
鶯類(林鶯科〔Parulidae〕)是9枚;羽色大多比較單純。
鶯月稱謂
鶯月。指暮春三月。因暮春三月,鶯啼恰恰而得名。
正月:正陽之月。
柳月:正月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
端月:是指農曆的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後來,
秦始皇當政,“正”和“
嬴政”的“政”諧音,所以正月便改為
端月。端,頂也,仍是開端伊始的意 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為“
端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杏花
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麗的名稱——杏月。“二月紅杏鬧枝頭”,又稱
杏月。
三月:通常稱:
桃月、春晚、
晚春、暮春、
蠶月、上春、春日、綢月、
季月、鶯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綺麗芬芳,自然稱“
桃月”。
暮春:即夏曆三月,或陰曆三月。
蠶月:夏曆三月。三月,是養蠶的月份,所以叫“
蠶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曆三月。
槐月: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槐樹也綻開了黃白色的花瓣兒,有人稱四月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掛滿枝,又稱
槐月。
五月:通常稱:
蒲月、
仲夏、超夏、
榴月、郁月、嗚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節,許多人家懸掛菖蒲、艾葉於
門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稱“蒲月”。
荷月、
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許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
無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擻,因而,便稱之“伏月”或“荷月”。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國婦女向天上的
織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織女使她們心靈手巧。所以,七月就叫“
巧月”。
桂月、
壯月、仲秋:農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壯月,因居秋季之中, 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
仲商、桂秋、
正秋、商呂: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又將八月稱為仲秋、中秋、仲商、
桂秋、正秋、商呂。
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將九月稱為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稱菊月。到了農曆九月,萬木蕭瑟,落葉紛紛,獨有那婀娜多姿、熱烈怒放的菊花給人們以活力和溫暖,“
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稱。
陰月:十月叫成“陰月”的理由據說是源自古代陰陽學說,十月要“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之。”
小陽春:指農曆十月,現在還習慣稱夏曆十月為“小陽春”。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
吐故納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陰生,欲革故取新也。”
臘月: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臘月梅花吐幽香,又稱臘月。臘月是農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臘祭,這種稱呼在秦朝時就已經家喻戶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