鶚骨,中藥名。為鷹科動物鶚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的骨骼。夏季遍布於我國西部和北部,冬季遷移至華南一帶。具有續筋骨,消腫痛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鶚骨
- 別稱:睢鳩、王睢、沸波、魚鷹、下窟烏、雕雞、食魚鷹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鳥綱
- 目:隼形目
- 科:鷹科
- 屬:鶚屬
- 種:鶚
- 分布區域:夏季遍布於我國西部和北部,冬季遷移至華南一帶
- 用量:內服:3-5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骨骼。
性味
味鹹,性平。
歸經
歸腎經。
功效
續筋骨,消腫痛。
主治
跌打損傷,骨折。
相關配伍
治跌扑骨折:魚鷹骨燒存性研末,骨碎補、自然銅研細,按1:1:1合勻,每服5g,白開水送下,日服2次。(《中國動物藥》)
用法用量
內服:燒存性研末,3-5g。
採集加工
其骨藥用,燒存性。
形態特徵
鶚,又名魚鷹、下窟鳥、雕雞、食魚鷹、魚雕、魚江鳥。雌雄相似,雄鳥體長50cm。嘴黑,蠟膜暗藍色。虹膜黃色。頭頂和頸後羽毛白色,具有暗褐色縱紋;頭後羽毛延長成矛狀;耳羽黑褐,形成一寬紋,後延至頸側;上體包括2翼的表面概暗褐色,上背色重,各羽具有棕色狹端;飛羽黑褐,內翈基部均綴以白色,並具黑斑;尾羽褐色較淡,除中央1對外,各羽內翈均轉為白色,並雜以褐色橫斑。下體白色,上胸稍雜棕褐色縱紋。腳和趾近黃色。具銳爪黑色,趾底遍生細刺,外趾能由前向後反轉,適於捕魚。雌鳥體形略大,羽色較深。
生長環境
常見於江、河、海濱,掠取魚類為食。營巢于海岸或島嶼的岩礁上。夏季遍布於我國西部和北部,冬季遷移至華南一帶。
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捕獵。
相關論述
《中國動物藥》:“續筋接骨,消腫止痛。治跌扑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