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

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由大鵬新區代管,中國傳統村落,占地面積為20.5平方千米,下轄七個自然村。

鵬城社區建村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時期。明初,朝廷在此設“大鵬守御千戶所”,並因之建城。明清兩代湧現10餘位將軍,鵬城村因此又叫“將軍村”。2001年從此,這裡逐漸成為了廣、客、潮文化的交匯地和中國南部的海防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鵬城社區
  • 外文名:Pengcheng Community
  • 別名:將軍村
  • 行政區劃代碼:440307010002
  • 行政區類別:社區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
  • 面積:20.5 km
  • 下轄地區:7個自然村
  • 電話區號:0755
  • 郵政編碼:518120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1495 人(截至2021年3月常住人口)
村落歷史,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土壤,水文,自然資源,經濟社會,人口,經濟,主要景點,大鵬所城,大鵬古城博物館,東山寺,歷史文化,歷史人物,方言俚語,文物古蹟,非遺項目,榮譽稱號,物產美食,

村落歷史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鵬城屬東莞縣。
明萬曆元年(1573年),新安縣建縣後,屬新安縣。
清代,屬新安縣第七都,後屬縣丞管轄。
民國時期,先後屬寶安縣第七、三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惠陽縣第四區。
1951年11月,屬惠陽縣第七區。
1957年12月,屬大鵬鄉。
1958年,屬寶安縣大鵬公社。
1979年1月,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該村屬深圳市葵涌區大鵬公社。
1981年10月,深圳市復置寶安縣,該村屬寶安縣大鵬公社。
1983年7月,屬寶安縣大鵬區。
1986年10月,屬寶安縣大鵬鎮。
1993年,寶安縣撤縣設寶安、龍崗2區,該村屬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
2004年9月,深圳市推行農村城市化,鵬城村撤村設居,設鵬城社區,仍屬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
2011年12月30日,深圳市大鵬新區成立,該社區屬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
鵬城社區
鵬城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 自然地理區位
鵬城社區位處大鵬半島東側,呈依山傍海之勢。東靠大亞灣,與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接壤;南與水頭、布新社區毗鄰;西與王母社區相接;西北與排牙山接壤。地理坐標為北緯220 59'24",東經114° 50'89"。
  • 交通地理區位
鵬城社區西距深圳市政府所在地約46.5千米,距廣九鐵路49.3千米,至深圳站40.5千米;西南距香港49.2千米;西北距廣州市141.5千米。鵬飛路從社區穿過,銀灘路為次主幹道。
  • 經濟地理區位
鵬城社區坐落於大鵬半島東部沿海地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質肥沃,適宜種植水稻及以甘蔗、柑橘、荔枝為主的亞熱帶水果。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戰略節點。
鵬城社區

地形地貌

  • 地質
鵬城社區地處沿海多山地帶,地勢起伏較緩,地質構造複雜,以斷裂構造為主要特徵,包含鷹管嶺斷裂組以及蜈蚣嶺斷裂。海岸類型以基岩海岸為主,形成時間大約距今1.35億年前晚侏羅世時期。地層發育較為齊全,出露的地層包括下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侏羅系、白堊系以及廣泛分布的第四系沉積物。鵬城社區及周邊出露地層由老到新主要為泥盆系中統鼎湖山群、第四系全新統海湖相沉積層以及海相沉積層。泥盆系中統鼎湖山群分布於鵬城社區東北部,為灰色、灰綠色(風化後呈紫紅色)薄層狀——厚層狀長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及粉砂質泥岩(板岩)夾含炭質頁岩,局部見含鈣質砂岩。第四系全新統海湖相沉積層大面積分布於鵬城社區中部的濱海灣口平原區域,為濱海泄湖堆積物,由砂礫、淤泥質砂、砂質黏土、黏土、淤泥、淤泥質黏土等組成,含有孔蟲化石。第四系全新統海相沉積層主要分布區域為較場尾沙灘,主要有細砂、中粗砂組成。侵入岩主要為中生代白堊紀早世燕山三期中粒斑狀黑雲母花崗岩,白堊紀晚世燕山五期細粒狀花崗岩。其中中生代白堊紀早世燕山三期中粒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在轄區內的東北部、西部、北部大面積出露,白堊紀晚世燕山五期細粒狀花崗岩在轄區西部及西南部零星出露。
  • 地貌
鵬城社區整體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區域為排牙山脈,中部為濱海灣口平原地貌,南側為龍岐灣海岸線。

氣候

  • 氣候
鵬城轄區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由於植被覆蓋率高,加上海洋的調節作用,平均氣溫較低,具有雨熱同期特徵。風向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全年盛行偏東風,夏季以東南風為主,冬季以東北風為主,颱風較多,7—9月為高峰期,伴隨颱風有大量降雨。
春季(2—4月),季長約76天。受高壓脊、靜止鋒、低槽天氣系統影響,常出現乍暖乍冷天氣。其氣候特徵表現為溫度高、濕度大,在伴隨回暖天氣的同時,鵬城社區海面和內河河面常出現大霧。夏季(4—10月),季長約185天。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常出現炎熱天氣,但由於海風的調節,一般年份溫度在35℃~37℃。5月開始受到熱帶氣旋(颱風)的嚴重影響。7—9月是後汛期,主要受熱帶氣旋的影響。夏季雨量占全年的85.2%以上,容易出現局地性洪澇災害和短時雷雨大風。秋季(10月至翌年1月),季長約80天。隨副熱帶高壓撤離,冷高壓南下,氣溫下降。秋季少雨且蒸發量大,因而多形成秋旱。冬季(1一2月),季長約24天。受強冷高壓脊控制,常出現濕冷天氣,氣溫達到全年最低。但寒冷天氣一般僅維持幾天,最長可斷續維持1個多月。
  • 氣溫
鵬城轄區全年平均氣溫22℃。月平均氣溫以1月最低,為14.1℃;7月最高,為28.2℃。春季多陰雨天氣,日照較少,部分年份會出現日平均氣溫<15℃、每天日照時數在2小時以下、持續數天的“倒春寒”天氣。夏季平均氣溫26.7℃,由於有海陸風的調節,很少有酷熱天氣。秋季平均氣溫18.1℃,可出現日平均氣溫≤23℃、持續3天以上的“寒露風”。冬季平均氣溫14.4℃,很少出現寒冷天氣。
  • 日照
鵬城轄區地處低緯,太陽輻射量平均每平方厘米129.53千卡。一年內各月總輻射量以7月最大,2月最小。年總日照時數平均2134.2小時。一年內各月總日照時數以7月最多,2月最少。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50%。月平均日照百分率最高值為10月,最低值為3月。
  • 降水
鵬城轄區年平均降水量1926.7毫米。其中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5.2%,6—8月月平均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3個月總降雨量占全年的51.7%。11月至翌年1月,是一年中雨量最少的季節。12月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別為23.5毫米。

土壤

鵬城轄區土壤分為水稻土、黃壤、紅壤、赤紅壤、菜園土、潮沙泥土、濱海砂土、沼澤土、石質土9個土類。其中,水稻土、菜園土肥力強,黃壤、紅壤、赤紅壤、潮沙泥土、沼澤土肥力中等,濱海砂土、石質土肥力弱。

水文

鵬城轄區地處海濱,轄區內有數量眾多的池塘、湖泊、溪流等地表水體。主要河流有鵬城河與水磨坑河。鵬城河源於鵬城社區北側的排牙山,聚集於西側的打馬場水庫後。在打馬場下游有一條長約3千米的小河為西北至東南流向,是鵬城河的主體部分。鵬城河東側的松山河、細仔坑河是其兩條重要的支流。
三條河在較場尾沙灘北側匯聚並流入龍岐灣入海。水磨坑河源於鵬城社區北側的排牙山,聚集於西側的水磨坑水庫後,自北往南流入龍岐灣,河道長1.5千米。
地下水類型主要為上層滯水、鬆散岩類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補給主要為側向浸透及大氣降水,通過側向滲透及大氣蒸發排泄,地下水位隨季節變化較大。

自然資源

鵬城轄區因地貌類型複雜且氣候濕潤,為動植物的生長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 動物資源
陸生動物中獸類主要有果子狸、穿山甲、穿山狸、野豬、山狗、黃麋、大靈貓、小靈貓、融獾(豬狸)、黃涼等。禽類主要有鷓鴣、斑鳩、鴉鵑(毛雞)、貓頭鷹、鵲、水鴨、白暨、白順、燕子、烏鴉、麻雀。蛇類主要有金環蛇、銀環蛇、青竹蛇、南蛇、啜蛇、泥蛇、眼鏡蛇、草花蛇等。水生動物中魚類主要有黃鱔、泥、花鮼緬、鱖魚、赤眼、白遮、生魚、塘虱、泮魚、紡魚、鬍子綸、鱸魚、黃魚。蝦類主要有墨吉對蝦(大蝦)、周氏新對蝦(黃蝦)、刀額新對蝦(麻蝦)、斑節對蝦、近緣新對蝦、長毛對蝦(白蝦)、赤蝦、龍蝦等。蟹類主要有鋸緣青蟹(青蟹)、遠遊梳子蟹(花蟹)、紅星梳子蟹(三點蟹)、斑紋蟹。貝類主要有近江牡蠣(蚝)、翡翠貽貝(青蛤)、櫛江挑、扇貝、管角螺(響螺)、毛蠟(毛碌)。海水水生動物主要有魷魚、墨魚、海參、海膽、海蜇、海龜等。
  • 植物資源
樹木類有榕樹、香蒲桃、浙江楠、荷木、烏欖、金葉樹、五月茶。濱海沙生植物群落分布於濱海沙灘上,以厚藤、珊瑚菜、鬣刺為多。草本植物有鳥巢蕨、檳榔、良姜、草蔻(土砂仁)、金錢草、獨腳金(乾草)、華南谷精草(大葉谷精草)、松葉蕨、石松、鋪地蜈蚣(過山龍)、翠雲草、水蕨、劍葉鳳尾蕨等。竹類植物有慧竹、觀音竹、棕竹、佛肚竹、大托竹、掃把竹、毛竹、青皮竹、黃竹、麻竹、單竹、筋竹芒竹、苦竹等。花卉有虎舌紅、野牡丹、風車藤、桃葉珊瑚、仙湖蘇鐵、樹蕨、長葉木蘭、桃金孃、中華衛矛、杜鵑花科、玉葉金花、紅葉藤、蘭花等。種植果樹有桃、李、杏、梅、梨、柿、柑、橘、橙、柚、枇杷、荔枝、龍眼、黃皮、石榴、芒果等。

經濟社會

人口

2020年,鵬城社區原住村民約1100人,戶籍人口約2萬人,常住人口超過11萬人。

經濟

  • 農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鵬城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花生等,經濟作物以水果種植為主,以橘、荔枝、龍眼、甘汶為大宗,養殖的家禽有豬、牛、雞、鴨等。
水稻的傳統耕作制度為一年兩季,早稻與晚稻連作。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推廣種植廣南特16號、珍珠矮、廣塘埔矮、溪南矮等優良品種。番薯種植主要品種有紅苗、香薯等品種。橘子為當地特色農產品,多種植於村後的排牙山下。因排牙山下土地肥沃,日照充足,適宜橘子的生長,該村種植歷史已超過百年,所產橘子以其皮薄多汁而出名。養豬是主要副業,飼養的品種多為大花白豬、惠陽黑豬等,新中國成立後推廣養殖黃塘豬、梅花豬等。
“文化大革命”期間,鵬城貫徹“以糧為綱”方針,水稻番薯種植面積達60%以上,另有榨油、榨糖等副業加工。由於生產技術落後,產量一直不高。
改革開放後,鵬城村先後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專業承包責任制、雙層經營和股份合作制等改革,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發展。90年代,糧食生產平均畝產達到1000千克。村集體建有果場4個,魚塘1個,大型養雞場1個,養豬場3個,蝦場2個,鮼魚苗場1個。此後,鵬城村根據市場需求,多次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減少了糧食種植,擴大蔬菜、水果、養殖等生產規模,並出現部分養殖、種植專業戶。
1996年,深圳市農業暨菜籃子工程辦公室在鵬城村規劃兩塊農業保護用地。其中一塊在打馬場水庫附近約480畝,由市農業發展公司經營,主要養殖水魚和芮魚;另一塊在田心村共737畝,由市果菜公司負責種植蔬菜。市果菜公司採取分散發包栽種、集中管理模式,成功種植蘿蔔、青菜、豆角等50多個蔬菜品種。當年生產蔬菜90多萬公斤。
2000年,建立蔬菜、禽畜、水產、水果四大鮮活農副產品生產基地,開發建立農業公園、珍貴水果種植場和蔬菜生產基地等,確保農業穩步發展。之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土地用途多發生較大改變,農業生產逐步萎縮。
2003年,投資2億元、占地1500餘畝的科普特生態農業園建成,集尚新儀業、中外農業生態高科技孵化、農業旅遊、農業教育培訓為一體。是年,鵬城田心自然村生產的“田地”牌蔬菜被廣東省農業廳批准為品牌蔬菜。
2014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落戶大鵬新區,在鵬城社區西側開闢約1200畝的農業用地用於各項農業科研實驗,主要從事農業基因組學、農業動植物分子育種等領域的科學研究。
  • 工業
明清時期鵬城村已有個體作坊,主要有稻穀、榨油、榨糖等副業加工、後逐漸有建築、小食品作坊等出現,主要集中在大鵬所城西門外。
20世紀50年代,對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鵬城村內部分私人作坊被納入公私合營,大部分停業。“文化大革命”期間,個體私營加工業幾近絕跡。
20世紀80年代初,鵬城村辦起磚瓦廠。1984年引進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鵬城眼鏡廠。同年,鵬城村設立鵬城第一工業區,並引進10家工業企業。
1985年,引進第一家港資加工廠——友發玩具廠,隨後又有小寶廠、華凱廠、富華廠等香港企業投資進駐,相繼又有國興廠、錦輝鏡廠、奇力美、成利紙品廠、鴻藝等三來一補加工廠入駐進村。
1987年,大亞灣核電站開工,核能應急公路鋪設,社區交通狀況得以改善。但因核電站10千米範圍內為限制發展區,鵬城村工業發展受到限制。此後,村加大投資,重點開展農副業加工。
20世紀90年代,鵬城村有10餘家外商投資的來料加工廠,建有17幢廠房,總面積2.5萬平方米,職工3000多人。
2003年,全村有工業企業17家,其中三資企業9家,“三來一補”企業8家,初步形成機械、塑膠、五金、染織、建材、製衣、製造等行業。
2013年底,鵬城社區有廠房29棟、總面積6.24萬平方米,宿舍16棟、總面積3.05萬平方米。
2018年底,鵬城社區有廠房39棟,總面積6.94萬平方米,宿舍23棟,總面積3.2萬平方米,工業資產總值2460萬元。
  • 商業
明清時期,鵬城村已出現少量個體作坊和飲食店,並加工零售一些生活、生產用品。這些作坊主要集中在大鵬所城西門外,當地人稱之為“西門市場”。清康熙至清嘉慶年間,西門外已形成頗具規模的集市,在清嘉慶《新安縣誌》中有明確記載。每當圩日,周邊村的村民聚集在這裡,販賣生產生活用品。
新中國成立初期,受長期戰亂影響,加之交通不便等因素,鵬城村商業多處於凋敝狀態。1956年,對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村內的小商小販多被取締參加農業生產勞動。20世紀60年代,村內的生產生活用品主要由供銷社負責供應、銷售,並在村內設立代銷店。
改革開放後,鵬城村大力發展商業,經濟發展迅速。
80年代初,鵬城村辦起一家小雜貨店,主要經營日用百貨。隨後,個別村民辦起磚瓦、雞場、商店等經濟實體。村集體也辦起經濟實體。
1987年,隨著大亞灣核電站開工,交通狀況得極大改善。但因核電站10千米範圍內為限制發展區,覆蓋鵬城村土地,鵬城村產業發展受到限制。於是,村加大投資,開展農副業加工。
進入21世紀後,鵬城商業得到長足發展。利用兩個核電站興建基地,開發榕樹坑商業街、綜合肉菜市場等,商業網路逐步形成,有國有、集體商業企業10餘家,個體工商戶173戶,攤檔142個,另有裕城、大亞、海惠萬家等中型超市6家,並興建海鮮文化街。同一時期,將經濟發展的重心從工業轉移到旅遊業及與之配套的第三產業。創辦海港旅遊公司,與南華寺合作改建東山寺打造深圳東部大鵬半島代表性的宗教旅遊,創建大鵬所城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大鵬所城戶外運動基地。開發和維修古城景點,擴大旅遊宣傳,開通旅遊專線,成立古城博物館和旅遊開發管理處,修建金鵬橋,興建文化廣場,增設旅遊項目。
2008年,引進廣東火電公司資金1200萬元建成銀灘酒店生活區,建築總面積8683平方米。投資6000萬元參與捷運三號線建設。完成山海生態農莊建設,打造東部山海旅遊配套項目品牌,建立經濟實體。
2018年年底,鵬城社區資產總值2.98億元,集體物業面積13萬平方米,集體物業價值1.82億元,經營總收入3246萬元。

主要景點

大鵬所城

大鵬所城東西345米、南北285米,占地約10萬平方米,整體格局保存完好。存東、南、西三個城門及東北約300米古城牆基址。城內主要街道有南門街、東門街、十字街和正街等;主要建築有清廣東水師提督賴恩爵“振威將軍第”、清福建水師提督劉起龍“將軍第”、鄭氏司馬第、林仕英大夫第等近十座清代府第式建築;主要廟宇有侯王古廟、天后宮和華光廟等;城內衙署遺址有參將署、守備署、縣丞署、火藥局、左堂署等。大鵬所城是中國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海防軍事城堡之一。

大鵬古城博物館

大鵬古城博物館成立於1996年,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鵬所城,並以其文物本體建築為陳列展覽,展示明清嶺南民居建築群。其設有四個常設展覽,分別是《大鵬所城復原模型沙盤展》《賴恩爵振威將軍第歷史展》《匠作利器工具展》《鵬城春秋一一大鵬古城歷史展》和《大鵬所城公共空間戶外展》。同時與深圳華僑城鵬城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辦有“大鵬糧倉海防體驗館”、“劉起龍振威將軍第海防館”、“劉黑仔紀念館”和“印章故事館”等常設展館。其中《“鵬城春秋”大鵬所城歷史展》入選“2021年廣東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
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

東山寺

東山寺建於明朝,清代鹹豐四年重修,位於大鵬所城東門外僅一箭之遙的龍頭山上。占地約600平方米,殿宇巍峨,雄偉壯觀,被列為“深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寺為三進古寺廟建築風格,第一進門上刻有“東山古寺”四字,傳說是大鵬所城水師營參將後升任廣東水師提督賴恩爵所書。三進廟堂上分別供奉關公、上帝、天王、三清、文昌大帝以及諸音神像座,終年香火旺盛。寺前的“鷲峰勝境”石牌坊,為東山寺山門,始建於清鹹豐四年,至今保存完好。
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
東山寺

歷史文化

歷史人物

賴恩爵(1795—1848年),在陽江人伍,歷任兵士、把總、千總、守備、都司、游擊等職。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補海門營參將。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指揮中國水師在中英九龍海戰中擊敗英軍,取得鴉片戰爭首戰——九龍海戰的勝利。戰後,獲道光皇帝賞戴花翎,封“呼爾察圖巴圖魯”,並升授副將;後又參加了中英穿鼻洋海戰、官涌海戰,屢立戰功,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被提升為南澳鎮總兵。在平定海盜過程中累立戰功20餘次,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任廣東省水師軍務提督。
劉起龍(1772—1830年),一生致力於巡洋緝盜,在抗禦番夷與平定盜寇、守護東南海疆的“前後十八戰”中屢建功勳。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參與圍攻海盜鄔石二,立功卓著;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調升為水師提標左營(新安營)守備,繼遷東山營守備;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再遷碉州營守備,又遷虎門水師中右營中軍守備升前山營都司;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升任崖州營參將。清道光三年(1823年),官至南澳鎮總兵(正二品武官)﹔清道光六年(1826年),擢升福建水師提督;清道光十年(1830年),因病卒於任。道光皇帝為他親筆撰寫《御祭文》,贊曰:“爾劉起龍,性行純良,才能稱職。方冀遐齡,忽聞長逝,朕用悼焉。特頒祭典,以慰幽魂。”
劉錦進(1919—1946),又名劉黑仔,農民家庭出身,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港九大隊短槍隊隊長。1938年10月,侵華日軍在大亞灣登入,劉黑仔目睹家鄉慘遭蹂躪,矢志抗日;1939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參加曾生領導的惠寶人民抗日游擊隊(後改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後回到大鵬,任國小代課教師,從事地下工作;1941年初,日軍第二次在大鵬登入,在當地奸淫擄掠,劉黑仔在大鵬王母圩擊斃偽維持會會長袁德等多名漢奸;1941年12月,日軍攻打香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按中共中央指示,派員深入香港地區廣九鐵路沿線,開展游擊戰爭,劉黑仔奉命任廣九短槍隊副隊長、隊長。抗戰勝利後,率短槍隊隨部隊挺進粵北。1946年5月1日,在南雄縣界址圩同國民黨軍隊的戰鬥中犧牲。

方言俚語

大鵬原住民的語言是大鵬話,有白話和客家話的元素,此外還有一種獨特語調,當地人稱之為“千音”。在長年的生產生活中村民們用大鵬話傳唱大鵬山歌,其對研究“大鵬軍語方言島”的語言演變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

文物古蹟

劉起龍墓、東山寺石牌坊、賴太母墓

非遺項目

太平清醮
大鵬追念英烈習俗(大鵬清醮)是大鵬所城酬謝神恩、祈求神靈保佑平安,為安撫陣亡無名將士和出海罹難等災難性死亡的遊魂野鬼而舉行的大型祭奠活動。古時新安縣(深圳市古稱)“打醮”有兩種模式,一為解除瘟疫的“瘟醮”或“儺”。二為酬神庇佑、祈求平安的“太平清醮”。
大鵬所城明清以來歷為海防重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又是革命根據地,戰事不斷。大鵬清醮相當一段時期是為紀念陣亡軍士和超渡海上罹難孤魂的“瘟醮”;後來太平盛世就做“太平清醮”。
2007年,大鵬追念英烈習俗(大鵬清醮)被公布為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
太平清醮
大鵬山歌
大鵬山歌是深圳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起源於明清時代的大鵬軍事古城,傳唱中吸入沿海漁歌、鹹水歌等音樂元素,並用粵語、客家話、北方話混合口音的“大鵬軍語”來演唱。流傳於王母、鵬城、下沙、布新、水頭、嶺澳、水貝、疊福、大鵬9個村落和南澳一帶。
大鵬山歌分別於2006年12月、2008年1月、2012年2月被龍崗區政府、深圳市政府、廣東省政府列入“非遺”區級、市級、省級保護名錄。
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
大鵬山歌
大鵬涼帽
大鵬涼帽是延續了清代軍帽個性元素的大鵬傳統服飾。大鵬所城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明代衛所制度實行軍士屯田制度,“三分守城,七分屯軍食糧”(清嘉慶《新安縣誌》卷三十二)衛所“軍士”實行世襲制,其家屬另立軍籍,是為軍戶,全家遷至指定的衛所,世代為軍。據史料記載,大鵬所城的軍士最多時達一千多名,加上家屬,總人口約三千人。大鵬所城屯田面積達上萬畝。軍士每年大部分時間在田間勞作,軍人家屬更是以農耕為主業。大鵬半島氣候炎熱,涼帽為常年必備的勞動保護用品。
大鵬涼帽不用任何機械,完全以手工編制而成。製作涼帽的竹子要用篾刀剖成像紙一樣薄的篾條,每一條都要保持一樣的寬度、厚度,編制時要做到既緊密又平整,編織不同的圖案和用絲線編織帽帶,都須遵循一定的口訣,技術難度非常大。其材料選擇、形制、顏色搭配及其產生的歷史背景等,具有濃厚的地域和軍營屯田文化特徵。
2016年,大鵬涼帽製作工藝入選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
大鵬涼帽
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

榮譽稱號

據2023年2月期刊《青海社會科學》所載論文數據,鵬城社區共獲得國家、省、市級榮譽表彰600多項。
時間
評選單位
榮譽稱號
1983年
深圳市愛衛會
深圳市“衛生標兵”
2003年10月8日
建設部、國家文物局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2年12月1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2021年1月15日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
第二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
2022年12月14日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
首批廣東省鄉村旅遊優質項目
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
第二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

物產美食

大鵬綠丸仔
綠丸仔,大鵬人又叫綠園仔,每逢過年過節,大鵬所城裡家家戶戶都做出各種各樣好吃的,互相交流,大家都拿出各自的拿手好戲,做出各種特色食品來攀比。
有人就把大米同綠葉蔬菜混合起來用石碓搗成粉,做成綠色的米粉,顏色嫩綠,十分好看,但是吃起來口感不好,而且容易煮爛;有人又在大米中加上糯米,並且以特殊工藝製成,吃起來口感滑爽,色澤也更鮮亮;後來又有人在湯中加入肉、海鮮等等,味道更加鮮美。成為大鵬所城裡一種特有的美食。
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
大鵬打米餅
明清時期,倭寇、海盜、匪賊猖獗,所城將士常年東征西討。行軍打仗常需攜帶乾糧。大鵬所城兵士多為南方人,廣東又主產水稻,以大米為主食。但大米做成的飯食既不便攜帶,更難保存。
一些軍人家屬便將大米磨成粉,以水調和做成餅,放在鐵鍋里,用柴火烤熟成為米餅,不但便於攜帶,更能保存較長時間。大家紛紛效仿。但這樣做成的米餅既硬又粗糙,咬起來很費力,而且沒有味,不好吃。大家又先將大米用開水浸泡,再用石磨磨,還在米粉中加入糖水、芝麻、花生等原料。烤出的米餅金黃鬆脆又香甜可口。
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
大鵬打米餅
大鵬瀨粉仔
大鵬所城軍士多來自南方諸省,喜食米粉。受軍營條件所限,人們因陋就簡,將大米浸泡後,用石臼舂成粉,再以生熟粉混合,加涼水調成漿,直接盛入椰殼中,在椰殼下面鑽一個2厘米左右的圓孔,手執椰殼不停地搖晃、抖動,米粉漿就會從孔中流到下面鐵鍋的沸水中,煮熟後放上油鹽調料,即可食用。當地人稱這種以手搖動椰殼,讓米粉漿從孔中流出的動作為“瀨”,以這種方法製作的米粉為“瀨粉仔”。通過長期傳承、演變,製作工藝日漸提高而成熟。
瀨粉仔的原料是上等“冬米”;簡陋的石臼換成了石碓,舂出的米粉更細膩;輔料中加入了鮮豬肉、雞肉等食品;大鵬所城地處南海之濱,得天獨厚的環境,讓海產品得以加入到米粉中,其最具特色、最受喜愛的便是海膽。製作工藝上,採取了先將雞肉、豬肉等入油鍋炒,然後摻湯熬制的方法,使瀨粉仔變得鮮香異常。到清中晚期,“瀨粉仔”已經成為大鵬所城獨具特色的食品。
鵬城社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轄社區)
大鵬瀨粉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