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村(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鵬城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田心村,位於大鵬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5千米。南有松山村。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整體坐北朝南,四邊均有農田。鵬城河在村南側,水磨坑水庫、打馬瀝水庫在村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心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鵬城社區
  • 地理位置:大鵬街道東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1年11月,屬第七區;1957年12月,屬大鵬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大鵬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大鵬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大鵬公社;1983年7月,屬大鵬區;1986年10月,屬大鵬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2004年,屬大鵬街道;2011年12月至今,屬深圳市大鸚新區大鵬街道鵬城社區。世居村民主要有楊姓、葉姓、湯姓、王姓等。第一大姓為楊姓,清朝從惠州遷至此地,第二大姓為葉姓。
2015年末,戶籍人口95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53人;80歲以上6人,最年長者96歲(女);實際在村人口95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28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7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60人,主要分布在德國、西班牙。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大鵬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等,農閒時以上山砍柴、種植果樹等作為副業。自清末起,大鵬一帶村民開始到香港務工,至20世紀60-70年代為盛,有許多村民定居香港。改革開放後,村民的商貿交易開始興旺,外出務工者也開始增多。2007年該村與松山村合署成立四和村股份合作公司,主要經營物業出租,2015年公司收入57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有價證券等財產性收入。西坑路經過該村。198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83年通自來水、通電,1990年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有四和健身路徑等文體設施。
傳統民居現存約30座,聯排式布局,共有5排,硬山頂,巷道寬約2米。最北側一排為2層高帶陽台的獨立式民居,為20世紀50年代後所建。傳統民居群前有一池塘。
楊氏宗祠,重建於1985年,占地面積約60平方米,兩進一天井布局,磚木結構。
葉氏宗祠,占地面積約60平方米,兩進一天井布局,宗祠前有一風水池,正堂內的祖先牌位台上的木匾刻有“南陽祖德”四字。
王氏宗祠,占地面積約20平方米,為一座單間建築,磚木結構,祖先牌位台上的木匾刻有“福祿壽”三字。上述3座宗祠現仍在使用。
官坑橋,位於該村西北約500米的小溪之上,當地人稱之為“旱坑”,史載又稱“官坑”。東西走向,橋面長約4米,寬約2米,占地面積約10平方米,由4條青麻石組成,至今保存完好。現已荒廢不使用。2012年1月13日,該橋被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
村中有一口古井,現仍在使用。
打馬瀝水庫遺址,位於村旁打馬瀝水庫項首東側的泄洪口,東西長約40米,南北寬約30米,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調查採集的標本主要有印紋硬陶片,另出土一紅陶底部殘片,有弦紋,還採集到一把鏽蝕鐵刀。從遺物的時代特徵來看,大多屬於漢代。2012年1月13日,該遺址被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