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雪因緣圖

麟慶在《鴻雪因緣圖記》里描寫他見到的情形是:“文匯閣在揚州行宮大觀堂右……閣下碧水環之,為卍字。河前建御碑亭,沿池疊石為山,玲瓏窈窕,名花嘉樹,掩映修廊。”他入閣讀書的情形是:“庚子(1840)三月朔,偕沈蓮叔都轉、宋敬齋大使,同詣閣下。亭榭半就傾落,閣尚完好,規制全仿京師文淵閣。回憶當年充檢閱時,不勝今昔之感。爰命董事謝奎,啟閣而入。見中供《圖書集成》,書面絹黃色;左右列櫥貯經部,書面絹綠色;閣上列史部,書面絹紅色;左子右集,子面絹玉色,集面絹藕合色。書帙多者,用香楠。其一本二本者,用版片夾開,束之以帶,而積貯為函。計共函六千七百四十有三。謝奎以書目呈,隨坐樓下詳閱,得鈔本《滿洲祭天祭神典禮》、《救荒書》、《熬波圖》、《伐蛟捕蝗考》、《字孳》等書,囑覓書手代鈔。”——這差不多是揚州文匯閣存世期間最後的記載。在此十四年後,太平軍攻入揚州,文匯閣及其藏書就一起毀於戰火之中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鴻雪因緣圖
  • 作者:完顏麟慶
  • 作者簡介:完顏麟慶(1791-1846年)字伯余
  • 簡介:全書共三集
完顏麟慶(1791-1846年)字伯余,別字振祥,號見亭,滿洲鑲黃旗人。是金世宗完顏雍的第二十四世孫。麟慶的七世祖達齊哈以軍功“從龍入關”,被譽為“金源世胄,鐵券家聲”。他的母親惲珠是漢人,為清初常州畫派代表人物惲格之後,陽湖(今江蘇武進)才女。麟慶在文藝上的造詣,很大程度得益於其母的教誨。麟慶生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嘉慶十四年進士,授內閣中書,遷兵部主事,改中允。道光三年,出為安徽徽州知府。後歷河南按察使、貴州布政使、護理巡撫。道光十三年,擢湖北巡撫,為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卒於北京私邸半畝園。著有《黃運河口古今圖說》、《河工器具圖說》,對研究我國清代水利史有重要價值,另有著名的考古遊記名著《鴻雪因緣圖記》詩集《凝香室集》等。
完顏家族在清代前後出過兩個治水名臣:一位是麟慶的叔高祖完顏偉,乾隆時期曾任江南河道總督;另一位就是麟慶。麟慶還在潁州作知府的時候,兩江總督孫玉庭舉薦他去河南巡查河道。孫玉庭在推薦書里評價他“辦事精勤,見解敏速,人亦能自愛”,具備成為一名合格治水官員的素質。道光皇帝認為麟慶並非河員出身,要他先去試試,如果不能勝任,立刻調回原職。麟慶博聞強識,遍覽古今名臣治水之書。秋汛時,他親守危堤十三晝夜,督修搶險。水患解除後,麟慶還寫下了“眼前都是傾危地,身外全成浩渺天”的詩句。麟慶把握住這次機遇後,他本人也因治水有功而平步青雲,屢獲升遷。
麟慶性喜山水,曾週遊黃河南北、大江東西,又兼愛古舊遺蹟,“探二水三山之名勝,搜六朝五季之遺聞”,自稱“最大海水,最好家山。持節防堵,著屐游觀。撫三尺劍以寄志,披一品衣而息肩”,於是寫了一部《鴻雪因緣圖記》,用圖文的形式記述他的身世和經歷。“鴻雪”出自蘇東坡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麟慶自己作文記述經歷,並請幕僚汪春泉和畫家陳朗齋、汪惕齋畫出,好像飛鴻踏在雪上,留下一些痕跡。他說這是“我之年譜,而別創一格”,這在沒有攝影技術的年代,是把生活印記保留下來的唯一辦法。《鴻雪因緣圖記》,全書共三集,每集分上、下兩卷,一事一圖,一圖一記,凡240圖、記240篇,是書以圖文相副相成的形式,實錄其所至所聞的各地山川、古蹟、風土、民俗、風俗、河防、水利、鹽務等等,保存和反映了道光年間廣闊的社會風貌。清道光十八年(1828),麟慶門生王國佐曾將《圖記》初、二集付之剞劂,因“圖帙縝密,未得鐫手,故只刊記文,未刊圖畫。”至麟慶歿後三年(1849),其子崇實、崇厚始在揚州覓得良工,將包括初、二、三集全部圖畫文字內容的《圖記》刻板印行,刻工十分精美。《鴻雪因緣圖記》所載240圖,內涵涉及山水屋木、人物走獸、舟車橋樑,包 羅萬象,纖毫畢具。鄭振鐸《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著錄此書,稱其“以圖來記敘自己生平,刻得很精彩,可考見當時的生活實況。《鴻雪因緣圖記》凡三集,卷帙最為浩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