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鴻臚寺丞
- 類型:官名
- 設立時間:順治元年
- 裁撤時間:康熙五十二年
鴻臚寺卿,古代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主官為鴻臚寺卿。北齊置鴻臚寺,後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設,明清復置。《漢書.百官公卿表...
鴻臚寺,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鴻臚,本為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大鴻臚主外賓之事。至北齊,置鴻臚寺,後代沿置。南宋、金、元...
鴻臚寺卿,古代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主官為鴻臚寺卿。北齊置鴻臚寺,後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設,明清復置。《漢書.百官公卿表...
稱卿,或稱正卿,副職為少卿,屬官因各朝代而異,或有鳴贊、序班,或置丞、...唐代的鴻臚寺是朝廷主管外事接待、民族事務及凶喪之儀的機關,其職能,相當於現在...
官署名。明永樂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將鴻臚寺官屬移往北京,原在南京的鴻臚寺官屬仍存,加“南京”字,稱南京鴻臚寺。設卿一人,主簿一人,司儀、司賓二署各署...
古代中央職能部門鴻臚寺之副主官。主要掌朝會儀節等。...... 官名。清代鴻臚寺之副主官。周代稱小行人、下大夫,後漢稱大鴻臚丞,至北齊始稱鴻臚寺少卿。清沿...
明代光祿寺所屬大官等四署各設四人,鴻臚寺、太常下屬諸署亦設。清代光祿寺四署各設二人,為滿員;樂部所屬和聲署設滿、漢各一人,神樂署設左、右署丞各一人。...
八月二十九日,泰昌帝召見內閣大臣,問:“有鴻臚寺官進藥何在?”首輔方從哲等回話:“鴻臚寺丞李可灼自稱有仙丹妙藥,臣等未敢輕信。”這裡稍作解釋。鴻臚寺是...
李可灼,男,漢族,明朝萬曆時期人物,任鴻臚寺丞。李可灼,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二十九日,因內閣首輔大學士方從哲推薦,明光宗朱常洛身體不適。上呈紅丸,明...
方從哲說:“鴻臚寺丞李可灼曾上本說他有仙方可治萬歲病症,但臣與內閣諸臣計議,以為不可輕信,所以已將李可灼斥退了。”泰昌帝面露嗔色:“太醫無用,仙方又不...
五兄 司馬恂 鴻臚寺丞 七弟 司馬通 安城亭侯 八弟 司馬敏 安平亭侯 子輩 長子 司馬遜 譙剛王 次子 司馬睦 高陽王 孫輩 長孫 司馬隨 司馬遜長子,譙定王...
李泰 李欣(嗣濮王) 李嶠 李誡初(襄陽郡司馬) 李倚(鴻臚寺丞) 李誡逸 李誡奢 李誡惑 李誡惲 李誡超 李誡疑 李誡滿(永興縣丞) 李信 李何 李侗 李...
光祿彔事 光祿監事 鴻臚寺主簿 京府知事 運司知事挈壼正 祠祭署祀丞 布政司照磨 王府典膳副 王府奉祀副王府典寶副 王府良醫副 宣慰司經歷 神樂觀知觀 崇真...
後進獻醫書,被周世宗任命為翰林醫官、衛尉寺主簿。周亡宋興,劉翰地位更進一步,歷任朝散大夫、鴻臚寺丞、尚藥奉御、檢校工部員外郎、翰林醫官使、檢校戶部郎中。...
五弟 司馬恂 鴻臚寺丞 六弟 司馬進 城陽亭侯 七弟 司馬通 安城亭侯 八弟 司馬敏 安平亭侯 子輩 長子 司馬遺 昌武亭侯 嗣子 司馬望 義陽成王,安平獻王...
三歲,嫂亡,過繼堂伯父鴻臚寺丞元啟為子。呂留良幼時即“穎悟絕人,讀書三遍輒不忘”,八歲能文,十歲時,三兄願良建澄社於崇德,東南士子千餘人,往來聚會,征...
……七代祖先護,魏中書令□襄城公;由是稱襄城公房,挺為著望。高祖乾瓚,皇京兆府金城令,生監察御史、隨州刺史元久;隨州生皇鴻臚寺丞、贈左贊善大夫景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