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鴨雛兒
- 外文名:Duck Chick
- 領域:農業科學
接雛,控制溫度,鴨雛運輸,雛鴨的培育,溫度,飼養密度,飼養管理,飼養管理的關鍵環節,溫度,開食,分群,防疫,飼餵,
接雛
控制溫度
將鴨舍溫度升到32~35℃, 墊料溫度最好在25℃以上, 在進雛前將飲水器上涼開水, 先拿進鴨舍, 預熱至25℃以上。
鴨雛運輸
輸車要徹底消毒, 要有車篷, 不能讓風直接吹到或陽光直射到雛鴨。運輸途中要平穩, 不要急剎車, 急轉彎。冬季要注意保溫, 夏季要防止中暑及脫水。鴨雛最好在出殼24小時運到。鴨到場後, 要小心的將鴨雛放在鋪好的墊紙上。
雛鴨的培育
雛鴨是指從出殼到4周齡的鴨。
溫度
1~3日齡30~32℃, 室溫保持在24℃。4日齡後每天降1℃, 到28日後達到18℃, 溫度要適宜。冬季舍溫要保持在10℃以上, 溫度不可忽高忽低。
飼養密度
1周齡30~40隻/平方米, 2周齡25~30/平方米, 1月齡後15隻/平方米, 將330隻雛鴨放在一個圍欄判朽影凝內。
飼養管理
適時“開水”、“開食”
鴨雛在出殼24小時內, 應先“開水”後“開食”, 涼開水中添加2%~3%多維葡萄糖, 2~5日飲維安10克加25千克涼開水, 自由飲水, 連用3天, 可提高育雛成活率, 開食可將全價配合飼料撒在料盤中, 讓其自由採食, 料盤和飲水器每天應洗刷乾淨。前14日齡餵全價顆粒料 (粉碎玉米60%, 蛋鴨濃縮料40%) , 日餵6次。用飲水器飲水, 用料槽餵料, 餵料每次讓雛鴨吃八分飽, 15~21日齡餵5次。
飼養管理的關鍵環節
溫度
怎樣給雛鴨保溫? 溫度是育雛鴨的主要技術措施, 只有溫度適當, 雛鴨的體熱消耗少, 生長發育快, 成活率才高。棕嫌凳組 傘形保姆器育雛是廣泛凶跨採用的育雛方法, 只要有電源的地方就可使用;此外, 還可用火炕加溫育雛, 用火炕加溫育雛必須將煙霧和有害氣體導出育雛室, 防止雛鴨一氧化碳中毒。 雛鴨在一日齡時, 保姆器下的雛鴨實際溫度應保持在30~32℃, 室溫保持在22~24℃, 以後隨日榆再糊齡增加, 每日降低1℃, 直至與環境溫度一致後不再降溫。 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升溫或降溫要以雛鴨的行為表現為準, 儘量滿足雛鴨對最佳溫度要求的反應, 例如:在溫度過低時, 雛鴨怕冷, 會靠近熱源扎堆, 互相取暖, 往往造成壓傷或窒息死亡;溫度過高時, 雛鴨遠離熱源, 張口喘氣, 飲水量增加;溫度正常時, 雛鴨精神飽滿, 活潑, 食慾良好, 飲水適騙勸迎度, 絨毛光亮, 伸腿伸腰, 分布均勻, 靜臥無聲, 吃食, 飲水, 排泄正常。
開食
雛鴨出殼後第一次餵料稱作“開食”。 雛鴨的開食, 對雛鴨的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 開食的適宜時匪頸循間應在出殼後雛鴨開始尋找食物時 (12~24h) 比較適合。 開食過遲, 不能及時補充所需的養分, 使雛鴨體內養分消耗過多、失水過多而變得兵付地虛弱, 即成為“老口”雛鴨, 比較難養。 開食一般採用直徑為2~3mm的顆粒料, 第一天可把飼料撒在塑膠布上, 以便雛鴨學會吃食, 做到隨吃隨撒, 第2d後就可改用料盤或料槽餵料。 每100 只雛鴨可用長、寬各45cm、高2cm的料盤飼餵;7 日齡以後每250 只雛鴨用3m長的料槽餵飼, 也可用料桶給料。 在雛鴨7 日齡前應餵一些半熟的料, 以便消化。 有條件的地區, 可餵一些煮熟的蛋黃, 每20~30 只雛鴨每天給1 個熟蛋黃, 可將熟蛋黃與半熟的碎米拌好之後再餵。
分群
雛鴨的飼養密度和分群雛鴨的飼養密度要適宜。 飼養密度過大, 會造成鴨舍潮濕, 空氣污濁, 引起雛鴨生長不良等後果:密度過小, 則浪費場地人力等資源。 同一批雛鴨, 要按其大小、強弱等不同分為若干小群, 以每群300~500 只為宜。以後每隔1 周調整一次, 將那些最大、最強的和最小、最弱的雛鴨挑出, 然後將各群的強大者合為一群, 弱小者合為另一群。 這樣各種不同類型的鴨都能得到合適的飼養條件和環境, 可保持正常的生長發育。
防疫
育雛室進出口處應設定消毒池, 其周圍環境也要注意保持清潔衛生。 病死鴨應深埋或燒毀。為預防雛鴨生病, 一般在開水後前5d在飲水中或飼料中加入青鏈黴素, 每日每隻雛鴨4 個單位, 分兩次, 每次飲水2h左右。
飼餵
雛鴨的飼餵方法雛鴨的消化道較短, 胃肌容積小, 消化機能不健全, 故而飼餵雛鴨時, 每次不宜過多, 只餵六七成飽, 若一次餵得過飽, 易造成消化不良, 雛鴨胃腸容積小而消化速度快, 如果餵食次數過少, 使雛鴨飢餓時間長, 就會影響雛鴨的生長發育, 兩周齡內的雛鴨在自由採食的情況下, 採食的食糜5min就可達到十二指腸, 2h開始排糞, 4h排空, 在育雛初期 (即一周內) 要做到少餵料, 勤添料, 日餵6~8 次, 加餵夜餐1~2 次, 以促使雛鴨活動。
分群
雛鴨的飼養密度和分群雛鴨的飼養密度要適宜。 飼養密度過大, 會造成鴨舍潮濕, 空氣污濁, 引起雛鴨生長不良等後果:密度過小, 則浪費場地人力等資源。 同一批雛鴨, 要按其大小、強弱等不同分為若干小群, 以每群300~500 只為宜。以後每隔1 周調整一次, 將那些最大、最強的和最小、最弱的雛鴨挑出, 然後將各群的強大者合為一群, 弱小者合為另一群。 這樣各種不同類型的鴨都能得到合適的飼養條件和環境, 可保持正常的生長發育。
防疫
育雛室進出口處應設定消毒池, 其周圍環境也要注意保持清潔衛生。 病死鴨應深埋或燒毀。為預防雛鴨生病, 一般在開水後前5d在飲水中或飼料中加入青鏈黴素, 每日每隻雛鴨4 個單位, 分兩次, 每次飲水2h左右。
飼餵
雛鴨的飼餵方法雛鴨的消化道較短, 胃肌容積小, 消化機能不健全, 故而飼餵雛鴨時, 每次不宜過多, 只餵六七成飽, 若一次餵得過飽, 易造成消化不良, 雛鴨胃腸容積小而消化速度快, 如果餵食次數過少, 使雛鴨飢餓時間長, 就會影響雛鴨的生長發育, 兩周齡內的雛鴨在自由採食的情況下, 採食的食糜5min就可達到十二指腸, 2h開始排糞, 4h排空, 在育雛初期 (即一周內) 要做到少餵料, 勤添料, 日餵6~8 次, 加餵夜餐1~2 次, 以促使雛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