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行政區劃,發展情況,生活狀況,發展前景,
簡介
鴨南鄉位於撫遠市西南部,地處濃江河與鴨綠河之間的國家級三江自然保護區腹地。南與寒蔥溝鎮相鄰,西與鴨綠河農場相接,北與同江市隔河相望,東與濃橋鎮接壤。轄區28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8.4萬畝,其中大豆5.1萬畝,水稻3.15萬畝,其它經濟作物1500畝。這裡地表水,地下水資源豐富,草木茂盛,自然生態環境優美,無污染,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常見的野生動物有狍子、狼、鹿、大雁、野雞等。無霜期為115―135天,積溫2300℃,全年平均降水660毫米,屬於濕潤型大陸季風氣候。鴨南鄉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耕地集中連片,機械化作業程度較高。適合發展多種種植業及畜牧養殖業、旅遊業等。
經過國家的兩次綜合開發,鴨南鄉已成為初具規模的省級綠色水稻示範區,其中A級綠色水稻已達1.5萬畝,AA級綠色水稻150畝,而且大部分水稻生產已達到機械化作業水平。同時六個行政村正向養牛示範村方向發展。另外,黃芪、白芍、天麻、板蘭根等中草藥,白瓜籽、亞麻等經濟作物也逐步被農民引進,面積不斷擴大。目前,我鄉已初步形成了以綠色水稻生產為基礎,大力發展養殖業,開發經濟作物,持續發展生態農業,各業協調發展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格局。鄉黨委、政府積極謀劃經濟發展思路,扎紮實實的做大,做活“綠色”、“特色”的文章,帶領全鄉民眾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使我鄉成為安全鄉、文明鄉、小康鄉。鄉黨委、政府也多次被評為市級“六個好”黨委標兵,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先進鄉。
行政區劃
鴨南鄉共轄5個行政村,分別是鴨南村、鎮西村、富興村、新勝村、四排村、平原村。鴨南鄉人民政府駐鴨南村。
發展情況
鴨南鄉自1999年二次綜合開發以來,把發展綠色水稻生產作為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切入點,充優發揮資源,地緣優勢,明確經濟發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經過幾年的努力,我鄉綠色水稻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籌建了三個工廠化育秧基地小區,建成工廠化育秧大棚57棟,育秧面積21546平方米。2001年全鄉綠色水稻總產750萬公斤,僅此一項全鄉人均增收1200元。同進我鄉也先後湧現出,朱萬昌、張吉友、劉義等一批綠色水田千畝示範戶。一些種旱田的貧困戶,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示範戶的帶動下,也進行了旱改水,並按綠色水稻標準種植,達到了一步到位的目的,現在這些農戶已基本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之路。鴨南鄉在調整最佳化種植業結構,發展綠色水稻生產中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發展畜牧業養殖上,採取示點引導政策與支持服務推進相結合的方式使我鄉黃牛達到320頭,小尾寒羊及絨山羊達到2000隻以上,並呈上升趨勢,並按規模化經營,科學飼養的方式,使我鄉在畜牧養殖上有了新的、更大的突破。在生態農業發展上,堅持標準、合理施用化肥、農藥,倡導使用農家肥、有機肥料,現有生態農業種植面積3.5萬畝。
隨著社會的進步,鴨南鄉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方面的事業得到蓬勃發展,全鄉幹部民眾的科技意識不斷增強,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不斷加大,全鄉教學質量水平也明顯提高,兩基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農民每年受教育率為30%左右,他們通過學習,掌握了科學種田的本領,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得到經常性開展,衛生條件也不斷改善,人們健康狀況良好,精神面貌樂觀向上。
生活狀況
雖然鴨南鄉建鄉較晚,但國家的兩次農業綜合開發,給偏僻、荒漠的鴨南帶來勃勃生機,通過開發綠色水稻,全鄉中低產田改造33000畝,2001年農業總產值1915萬元,人均純收入2936元,國民生產總值2784.5元,全鄉人民的消費水平,消費意識不斷提高,磚瓦化結構的房屋已達到40%左右,電話、有線電視的普及率分別為46%、85%,全鄉沙石公路50公里,綠化面積6800畝。
發展前景
鴨南鄉土質肥沃,水闊草豐,沼澤、湖泡較多,樹林茂盛,開發潛力很大,農業綜合開發大有可為,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三增、兩穩、一減少”的調整戰略,鄉黨委、政府將積極引導農民進一步最佳化種植業結構,擴大畜牧業養殖業規模,持續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一是擴大綠色水稻基地面積,每年遞增3000畝。並建立精製米加工廠,達到以龍頭企業帶動基地發展,以基地發展帶動相關產業。二是擴大畜牧養殖業規模,建成畜產品養殖基地。三是以發展生態農業為基礎,爭取“三還”即:還林、還草、還濕地。四是以開發“大泡子觀鳥台”,建設“珍禽養殖旅遊觀光園區”為契機嘗試發展旅遊業。五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開發綠色大米等有機食品和畜產品的出口為重點,發展對外、對俄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