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肉(鴟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尾鷂,體長約48cm。嘴黑,基部帶藍;蠟膜綠黃。虹膜黃色。上體包括兩翅的表面大都灰色;額、頭頂青灰色,後頭綴以褐色,羽基的白色也常展露於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鴟肉
  • 拉丁學名:Circus cyaneus cyaneus (Linnaeus)
  • :動物界
  • 英文名:Sparrow hawk as food
  • 意義:鴟肉指鷹科動物白尾鷂的肉
詞義,《食療本草》中記載,《中華本草》中記載,

詞義

鴟肉指鷹科動物白尾鷂的肉。

《食療本草》中記載

【藥名】鴟肉
【漢語拼音】chi rou
【英文名】Sparrow hawk as foo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rcus cyaneus cyaneus (Linnaeus)
【歸經】肝;脾;胃經
【功效】壯骨益氣;定驚消積

《中華本草》中記載

【拉丁文名】Carnis Circi cyanei
【動植物形態】白耳羽下後方以至於額的羽毛蓬鬆而稍捲曲,略成臉盆狀;外側6枚初級飛羽黑色,先端具灰色羽緣,羽基白色;尾上覆羽純白,中央1對尾羽與背同色,次2對亦灰而具灰橫斑,外側尾羽大都白色,亦雜以灰暗橫斑。胸與頭同,但色較淡;脅、腹、尾下覆羽和覆腿羽純白。腳與趾均黃,爪黑。雌鳥上體大都暗褐;下體棕黃,而雜以棕褐色縱紋。
【生態環境】棲息於開闊地區,常單獨生活。飛行輕捷。
【資源分布】繁殖在東北和新疆西部,遍布全國境內,為旅鳥和冬候鳥。
【主治】軟乏力;癲癇;肉積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