鴞面鸚鵡

鴞面鸚鵡

鴞面鸚鵡,是一種夜行性鸚鵡,全身披上黃綠色的細點,是紐西蘭的特有種。它面上有鴞形目獨有的面盤羽毛排列,有獨特的感受器-羽須,大而灰的喙,短腿大腳,翅膀及相對地短的尾巴。它的不同習性使它成為一種相當獨特的品種-它是世上唯一一種不會飛行的鸚鵡,體型冠絕同類、夜行性、草食性,表現出兩性異形的身體結構,基礎代謝率緩慢,雄性不負責照顧幼小,也是唯一一種實行一夫多妻制、並實行求偶場交配製度的鸚鵡。主要是草食性,吃原生的植物、種子、果實及花粉等。它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屬極危物種。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

外形特徵

鴞鸚鵡是一種肥大而渾圓的鸚鵡;體長59 - 64厘米,體重950 - 4,000 克。有一對相對短的翅膀,並缺少了鳥類控制飛行肌肉的龍骨,不能飛,其翅膀不足以使它飛行,而只作為一般平衡,或在樹上跳下時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撐作用。鴞鸚鵡不像其它鳥類要保持輕盈的身體,它們多會於體內儲存大量脂肪,使其體重冠絕同類。鴞鸚鵡表面的羽毛有多種色彩,除了微黃及如苔蘚般的綠色作為主色外,羽毛上也有黑至深棕色的條紋,這種保護色使它們能在天然植被下得以隱藏自己。事實上不同個體的色彩、色調及斑駁的花紋可有極大的差異性──某些博物館收藏的標本就是全身披上黃色的。胸部及兩脅均是黃綠色配上黃色條紋,在腹部、尾下、頸部及面部上黃色依然突出,並有綠色條紋及小量斑駁的棕灰色。由於它們無須應付飛行時所要求的強度及剛度,因此羽毛是非常柔軟。
鴞鸚鵡面上纖細的羽毛組成了奇特的面盤,這種鴞形目面上常見的特徵使來自歐洲的移民稱它們為"owlparrot"(中譯:鴞鸚鵡)。它們的鳥嘴旁被靈敏的羽須或小鬍子所包圍,用以在低頭前進時感受地面情況並引導前行。上鳥喙除了上半部是藍灰色外,其餘部分主要是乳白色,眼睛深棕色,腿大而粗壯、鱗狀,並與其它鸚鵡一樣是對趾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它們的爪子比起其它鸚鵡為大,以方便在樹枝間攀爬。尾巴常在地面上拖行前進,因此尾巴末端的羽毛有被磨損的痕跡。
雌性鴞鸚鵡的一些特徵使它們不難從雄性中分辨出來:它們的頭部並不渾圓,與喙一樣比較窄長,蠟膜及鼻孔較小,腿及足部修長苗條並帶有粉紅灰色;尾巴比例上較長,全身羽毛的顏色雖與雄性類似,但整體的色調較細緻,較少黃色及斑駁的變化。與不少鳥類一樣,孵卵期間雌性的腹部的絨毛脫落,附近皮膚表層血管脹大,讓溫暖的血液流經該部分,形成孵卵斑。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