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童謠之中,以行嫁為題材的歌謠數不勝數。這裡有兩重含義,其一,兒童玩耍過家家遊戲所創作的即興歌謠,表現客家婚俗過程中的某一場景;其二,對客家早婚現象作出兒童們的自己的思考、評判。無論如何,這類童謠的敘事性很強,是當時客家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再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鴉鵲子
- 創作年代:未知
- 作者姓名:未知
- 文學體裁:童謠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品賞析,
作品原文
鴉鵲子 ⑴
(一)
鴉鵲子,打翻車,⑵
一打打到大姊門檻下,
見到阿姊目汁流當下。⑶
問佢做脈個?佢就哇,⑷
冇米煮,食粥花,⑸
冇床眠,睡樹椏,⑹
冇被蓋,樹葉遮,
冇面目,見阿爸。⑺
(二)
鴉鵲子,打盤車,
一打打在大姐門斷下。⑻
大姐問崖幾時嫁,⑼
上晝梳頭下晝嫁。⑽
間裡梳頭嫂會罵,⑾
檐唇梳頭哥會罵。
嫂莫罵,哥莫罵,
明朝後日崖會嫁。
作品賞析
⑴鴉鵲子:即鴉鵲,指喜鵲。因其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整體樣子長得像烏鴉,故名。據說喜鵲能夠預報天氣的晴雨,因此民間一直把喜鵲當成是一種報喜鳥,是吉祥的象徵。民間故事《鵲橋相會》中的“鵲”便是鴉鵲。
⑵打翻車:與“打盤車”同義,翻筋斗。
⑶阿姊:姐姐,大姐。目汁:客語辭彙,眼淚。流當下:眼淚撲撲往下流的樣子。
⑷佢:他。脈個:同“么個”、“嗎格”,什麼。哇:說,告訴。
⑸冇:客語辭彙,沒有。粥花:很稀的稀飯,類似於飯湯。
⑹眠:睡覺。樹椏:樹杈。
⑺面目:臉面。阿爸:爸爸,這裡泛指父母親。
⑻門斷:即門階,從地面到門檻的階梯。
⑼崖:客家第一人稱代詞,又多寫作“艾”、“涯”等。
⑽上晝:上午。下晝:下午。
⑾間裡:房間裡。檐唇:屋檐下。
作品賞析
客家早婚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是貧窮,其次是早婚早育早得兒孫早享福思想支配的結果。為了避免排場婚姻所帶來的經濟困難,在1949年之前數百年間,客家童養媳、等郎妹現象非常嚴重。訴說童養媳、等郎妹不幸生活的客家山歌成百上千,在此不說。就客家童謠來說,直接訴說貧窮狀況的還是少數,可見本來吉祥喜慶的鴉鵲並沒有帶來已出嫁姐姐的好訊息,而是聽了令人心酸的境況。
“冇米煮,食粥花,冇床眠,睡樹椏,冇被蓋,樹葉遮”,何等窘困的生活呀,讓尚未徹底成年的姐姐過早承受著這種生活的重負,作為父母大多只能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這兩則《鴉鵲子》均是以細妹的口吻而創作的。第一則所描繪的姐姐出嫁後的生活,或許就是自己未來的生活。姐姐最終沒有“面目”回娘家看望父母,在細妹的心中自然滋生對早婚的反抗心理。
第二則童謠對於細妹面臨即將行嫁的心理活動,作了更加細微的刻畫。雖然“上晝梳頭下晝嫁”明顯誇張,但“明朝後日崖會嫁”卻終歸要成為現實。基於對早婚的恐懼、怨恨,幼稚的孩童們不敢直接發泄到父母身上,只能遷怒於哥哥、嫂嫂,認為他們也是讓自己早早出嫁的“幫凶”,因而怎么看自己也不順眼,都有一種怨氣。“間裡梳頭嫂會罵,檐唇梳頭哥會罵。”這正是兒童的天真所在,雖然講的是一件辛酸事,卻仍讓人們在童謠的歌唱中,發現其中依然有逗趣的成分在。正因為如此,這類童謠才得以一代代口頭相傳,成為客家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