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1959年趙丹主演電影)

林則徐(1959年趙丹主演電影)

《林則徐》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古裝劇情片,由鄭君里岑范執導,趙丹主演,於1959年上映。

該片講述十九世紀中葉,林則徐奉旨到廣州禁菸,在人民民眾的支持下,與英國鴉片販子和中國貪腐官員進行堅決鬥爭的故事。

該片是1959年國慶十周年的十部獻禮影片之一。

基本介紹

  • 導演:鄭君里、岑范
  • 編劇:呂宕、葉元
  • 主演:趙丹
  • 出品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
  •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
  • 中文名:林則徐
  • 外文名:The Opium Wars 
  • 出品時間:1958年
  • 製片地區:中國
  • 類型:劇情
  • 片長:103分鐘
  • 上映時間:1959年
  • 色彩:彩色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19世紀上半葉,英帝國主義將大批鴉片輸入中國,百姓深受其害,清道光皇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去廣州禁菸;反對派頭目穆彰阿和琦善暗中將此事告之英國大鴉片販子顛地。
林則徐
林則徐到廣州後,立刻採取行動,聯合兩廣總督,加強海防,並通知外國商人在三天內將所存鴉片煙土全部繳出,同時扣留可疑英國商船,收繳大量鴉片煙土;隨後,林則徐親自督導,將收繳的二萬餘箱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虎門銷煙的舉動嚴重觸動了英帝國主義在華的利益。他們遂於1840年5月悍然發動鴉片戰爭,一直揮軍北上打到天津,震懾北京。
道光帝昏庸無能,為討好英國,以林則徐禁菸不力為名將其職位革除,另派琦善前往廣州,商量向英國投降。後道光帝又將林則徐發配到新疆,但英帝國主義並不滿足,將侵華的戰火由沿海燒到內地,面對敵人的侵略,廣州三元里人民展開了一場英勇的抗英鬥爭。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林則徐趙丹----
穆彰阿夏天----
旻寧高正----
琦善韓非----
豫堃陽華----
伍紹榮梁山----
顛地譚寧邦----
鄧廷楨李鏞----
關天培鄧楠----
韓肇慶蔣銳----
麥寬溫錫瑩----
阿寬嫂秦怡----
義律魏立達----
孫長慶藍谷----
鄺東山高博----
林升錢千里----

職員表

製作人導演編劇攝影配樂剪輯美術設計動作指導造型設計服裝設計錄音布景師
陳忠豪鄭君里 岑范呂宕 葉元黃紹芬 曹威業 鞠蔚(副攝影) 周詩穆(特技攝影)王雲階朱朝升韓尚義 胡登仁張玉珊樂羽侯陸伯勤吳江海林福增
演奏
上海電影樂團
指揮
陳傳熙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林則徐(1959年趙丹主演電影)
    林則徐
    演員:趙丹
    欽差大臣。正直剛毅,樂觀豁達,精力充沛,胸襟開闊,平易近人,嫉惡如仇,做事大刀闊斧、雷厲風行,是一位有韜略、有膽識、有遠見的政治家。他深切感到鴉片對國家、民族的危害,所以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以身許國、為民除害,在廣州與販賣鴉片的洋商和貪腐的中國官員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 林則徐(1959年趙丹主演電影)
    鄧廷楨
    演員:李鏞
    兩廣總督,林則徐的老友,是禁菸抗英鬥爭中抵抗派在廣州的核心力量之一。個性深沉,老成持重,深謀遠慮。他做官多年,在宦海浮沉中養成了謹小慎微、瞻前顧後的習性,老是投鼠忌器。
  • 林則徐(1959年趙丹主演電影)
    關天培
    演員:鄧楠
    水師提督,忠心耿耿、勇敢無畏的老將軍,是林則徐禁菸運動的堅定支持者。在琦善不發援兵的情況下,堅決抵抗英國侵略者,最終在虎門以身殉國。
  • 林則徐(1959年趙丹主演電影)
    琦善
    演員:韓非
    文淵閣大學士,欽差大臣。投降派的主將。是個才識短淺、昏憒糊塗、無謀少斷、剛愎自用的小人,在屬僚面前作威作福、恃寵驕橫,不可一世,對洋人卻不惜賣國求和。他下令拆除虎門炮台,坐視虎門失守拒不出兵援救。
  • 林則徐(1959年趙丹主演電影)
    穆彰阿
    演員:夏天
    軍機大臣,清廷中投降派的首腦,反對禁菸。與暴躁少謀的琦善不同,他頭腦冷靜,老謀深算,陰險卑劣,擅長揣摩道光皇帝的心思。
  • 林則徐(1959年趙丹主演電影)
    豫堃
    演員:陽華
    廣東海關監督,滿清貴族出身,位高權重。他收受英國鴉片販子的賄賂,包庇鴉片走私,在琦善、穆彰阿授意下,千方百許阻撓林則徐等人禁菸,暗地指使人給英國鴉片販子通風報信。
  • 林則徐(1959年趙丹主演電影)
    麥寬
    演員:溫錫瑩
    廣州漁民,質樸、堅定、樂觀、憨厚、勇猛。深受帝國主義壓迫,父親更被義律打死,所以對帝國主義分子無比痛恨,堅決抵抗外國侵略者。
  • 林則徐(1959年趙丹主演電影)
    阿寬嫂
    演員:秦怡
    麥寬的妻子,勤勞樸實,熱情爽直、潑辣能幹。雖然是個女子,但鬥爭意志十分堅定,和丈夫一起修炮台,在三元里並肩作戰,是一位巾幗英雄。
  • 林則徐(1959年趙丹主演電影)
    鄺東山
    演員:高博
    麥寬的岳父,廣州沿海漁民的領袖。老練豪邁,在漁民中威望極高。痛恨鴉片販子,曾帶人抓住打算潛逃的煙商顛地。在戰爭中領導三元里平英團打擊侵略者。
  • 林則徐(1959年趙丹主演電影)
    義律
    演員:魏立達
    英國派駐廣州的商務總監督,出身貴族。他奸詐狠毒,富於殖民地統治經驗,早就蓄心積慮要武裝侵略中國,一直在尋找開戰的藉口。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 該片是第一部在美國上映的中國彩色故事片。
  • 為了拍攝《林則徐》,鄭君里閱讀了近500萬字的清史檔案、學術著作,做了近10萬字的札記。他還把札記發給主創人員傳閱。
  • 在構思林則徐與鄧廷楨分別的戲時,鄭君里苦苦思索如何設計二人告別的場面而又不落俗套,後來,他從唐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登鸛雀樓》中獲得了靈感。
  • 該片拍攝時,“大躍進”風氣還沒有過去,電影行業講究拍片要“多、快、好、省”,恨不得一天拍完一百個鏡頭,但該片導演鄭君里不跟風,始終控制住拍攝速度以保證藝術質量,一天至多拍十幾個鏡頭。後來在“整風”運動中他背上了拍片“少、慢、差、費”的罪名。
  • 1958年的夏天,在該片拍攝的過程中,周恩來總理特地委託人把他剛從廣州得到的一首有關“三元里平英團”抗英戰鬥的詩送到攝製組,囑咐導演鄭君里好好研究看如何把握廣州人民奮起抵抗英國侵略軍的這條線。
  • 在角色準備階段,為了找感覺,趙丹穿上寬袍大袖的服裝,吃飯時必擼袖,坐下時必正坐,走路時不走碎步。
  • 在拍攝林則徐面見道光皇帝的戲時,為了表現林眼神“目光奕奕”,趙丹和導演、攝影師、燈光師花了一上午時間,重拍了七八次。
  • 在廣州官員為林則徐設接風宴一場戲中,趙丹為表林則徐的性格特點,設計了一個吃桔子的細節,起先現場只擺了一盤蠟制的荔枝,趙要求換了一盤真桔子。導演很喜歡這個創意,在後面幾場戲中沿用了“桔子”這個道具。
  • 在林則徐升堂議事處置韓肇慶的戲中,趙丹根據人物“好動”的性格,希望能讓林離座,走到眾官員面前,以嚴厲的目光審視眾人,然後發落韓肇慶。但導演認為這樣做逾越了欽差大臣議事的規格,所以沒有同意。
  • 趙丹與鄧楠、李鏞在排練時共同探索林、鄧、關的關係和角色基調,他認為關天培像《群英會》里的黃蓋,還給扮演關天培的鄧楠唱了戲中黃蓋的唱段,鄧很受啟發,去細讀《三國演義》,鑽研人物性格。
  • 由於呂宕被打成“右派”,影片公映時,片頭只有葉元的名字。1961年,呂宕摘掉了“右派”帽子,此時出版的劇本中編劇一職恢復了呂宕的名字。但在“文革”期間,呂宕又因“寫了大毒草《林則徐》”再次被迫害,直到1978年底他才獲得平反,後來重新發行的電影拷貝加上了他的名字。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
1995年
中國電影“世紀獎”
中國電影90周年十大優秀影片
《林則徐》

幕後製作

劇本來源
《林則徐》的劇本有兩個源。一開始,上影廠的編輯在民眾來稿中發現了葉元創作的劇本《鴉片戰爭》,廠里對這個劇本很重視,決定當重點來抓。就在《鴉片戰爭》劇本修改到第四稿時,北影廠轉來了安徽作者呂宕創作的劇本《林則徐》,並說明感到劇本很有拍攝基礎,因得知上影廠在搞類似題材,所以轉交上影廠統一處理。上影廠審讀劇本後,發現兩個劇本各有所長:葉元的情節框架好,但人物性格不突出;呂宕的人物更精彩,但情節布局比較亂。編輯處的處長徐桑楚提議把兩個劇本綜合到一起來搞。但是,呂宕看了上影廠修改的葉元的劇本,認為不具備合作條件,要求將他的劇本退回。為了爭取他的合作,上影廠承諾以呂宕的《林則徐》為基礎劇本,由他執筆並決定如何吸取葉元稿本的情節;如發表或拍攝,署名次序上呂在前,葉在後;稿費不平均分配。呂宕同意合作,於1956年10月赴上海與葉元、導演鄭君里一起研究劇本,到廣州、虎門實地採風。1957年,名呂宕、葉元聯合署名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了劇本《鴉片戰爭》。就在影片準備開拍時,呂宕被打成右派,劇本的後續修改加工由葉元完成,1958年1月定稿。
結局之爭
關於結局,在劇本修改過程中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影片以林則徐始,也應以林則徐終,構思的結局是鬥爭失敗,林則徐心情黯淡地踏上充軍之路;另一種意見認為應以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作結局。創作組再三研究,認為前一種結局是雖能引起觀眾的同情,卻令人產生失敗之感,最後,在電影局領導支持下,他們確定以三元里平英團打擊侵略者作為結局。
情節取捨
劇本的初稿幾乎涉及鴉片戰爭的所有事件,如鄧廷禎如何下令在商館前絞殺煙販,義律回澳門後如何策劃戰爭,侵略軍如何攻廣州、陷定海,琦善如何賣國求和,三元里人民如何抗英,義律如何被包圍,又如何被放走等等。而在劇本修改階段,還有意見認為該片應該把《南京條約》簽訂也寫進來。經過反覆討論,主創人員達成共識,全片從清廷決策禁菸始,至三元里起義終,其間以兩個中心事件反映中英鬥爭,一是“繳煙”與抗繳的鬥爭,一是英國武裝侵犯廣州和保衛文州的鬥爭。一切與中心事件無關的事件,無論歷史地位多重要也捨去不用。而且為了精簡結構、節省開支,影片的後半部分儘量避免宏大的戰爭場面,刪掉了九龍口之戰、關閘之戰等,只保留了林則徐領導的虎門保衛戰和導致關天培殉國的虎門之戰。
人物設定
在創作初期,主創人員主要依據正史資料來編寫劇本,正史以“紀事”為主,對於歷史事件中人物的描寫比較少,所以一開始主創人員按戲曲中所常見的愛國忠臣形象來設計林則徐的形象——凡事嚴謹而有節度,慢條斯理,憂鬱,滿臉愁容。在一次劇本討論中,沈浮提出林則徐應該是個生氣勃勃的人,他的話激發了鄭君里的靈感。鄭回家後連夜查閱與林則徐有關的歷史筆記和傳記,發現果如沈浮所言,林則徐開朗、平易近人、好開玩笑、精力充沛。他們根據這些材料重新設定了林的性格,並用這個方法研討了其他角色的設定。
此外,為了表現禁菸派與反禁菸派的鬥爭,需要一個在廣州能與林則徐勢均力敵的角色,在當時歷史人物中,從官階來看,海關監督豫堃比較合適。但是,關於此人在鴉片戰爭中的表現,史料上談的很少,也有史料從側面證明他與林則徐的關係能比較親近。主創人員也考慮過虛構一個人物來代替,但是,林則徐、鄧廷禎、關天培、穆彰阿等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把一個位高權重的非歷史人物插在其間,會很不協調,無奈之下,編劇們還是選擇了豫堃。
角色塑造
在塑造林則徐一角時,趙丹學習鴉片戰爭的歷史資料,分析當時的社會矛盾,以及林則徐在鬥爭中起的作用,林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從中揣摩人物的性格,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在具體表演時,他化用了中國傳統戲曲和繪畫的特點,注意虛實相間,該著力刻劃的地方就加以渲染,該放鬆的地方就放鬆,例如在林則徐升堂議事、與豫堃交鋒等緊張情節結束後的幾個鏡頭中他沒有刻意為角色做任何具體設計,有意識地放鬆,給觀眾以回味的空間。
布景設計
該片的美術師韓尚義認為,歷史在人們的頭腦中是大塊大塊的,不像現代生活那么清晰細緻,所以,他為《林則徐》布景設計確定的原則就是簡練,儘可能去掉瑣碎的東西,使人物突出、矛盾突出。他和胡登仁蒐集了相關資料,觀摩並借鑑了古代繪畫、戲曲、雕塑等藝術形式。在設計廣東海關的大門時,為了表達森嚴緊張的衙門氣氛,他們設計了較高的台階和四根石柱,一扇大門和一塊系馬石,為了突出人物,他們簡略了衙門口的旗桿、石獅子等,但同時把廣東特有的高大柱基加得更高,把有廣州地方特色的燈籠也加大了。在打造林則徐被革職後所住的民宅時,他們將屋中的陳設減少到最低程度,只用一支殘燭、一盤殘棋、幾卷書畫,試圖營造一種空靈沉寂的環境,從而襯托林則徐悲憤抑鬱的心情。

影片評價

在上映之初,這部影片便以其非凡感人的藝術魅力,震撼心靈的思想力量風靡一時,多年後它仍然得到觀眾的喜愛,長期的藝術效應證明,該片確實是中國現代電影藝術的經典之作。導演以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進行想像、構思、融匯、凝集、提煉,塑造人物的行動,表現他們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賦予影片以反帝反封建和愛國主義的深刻思想感情,歌頌了林則徐愛國、敢於反抗侵略的高尚品格,使這部影片能震撼人心,能發人深思。(影評人、原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陳播評)
趙丹很出色的把握了人物的氣質並賦予人物以鮮明的色彩。人物的步態、眼神都是經過精心提煉的,動作洗鍊而輪廓分明,更值得稱道的是,他很好地表達了人物的內在情緒。(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名譽會長羅藝軍評)
該片的編導對於枝蔓蕪雜的史實加以細密的整理和大膽的剪裁,把故事的結局安排為平英團英雄的鬥爭場面,從而使有聲有色的禁菸運動和廣東愛國軍民的英勇鬥爭在影片中的地位鮮明地突出起來。而對於這段歷史的消極方面,創作者只作陪襯描寫。寥寥數筆,就將與人民堅決抵抗路線相對立的反動投降路線的發展變化勾畫和淋漓盡致。正是因為編導具有這樣的好手筆,所以整個影片能始終保持著強烈飽滿的戰鬥氣氛和堅定奮發的樂觀色彩,絲毫也沒有因為描敘了歷史的陰暗反動面而破壞了健康情調。影片對於林則徐的塑造特別成功,從思想品質、性格作風到生活習慣、外貌造型都是那么近似歷史上真實的林則徐。(歷史學家章開沅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