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湖風景優美,位於蕪湖市城北、鳩江區灣里街道境內,是國家AAA級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鳴湖
- 地理位置:安徽省蕪湖市
- 級別:國家AAA級
- 保護對象:自然風光
景點概要,景點歷史,地圖信息,
景點概要
四千畝湖水浩淼無邊,陽光下一眼望去波光粼粼,滿湖泛金;湖畔芳草萋萋,野花搖曳;遠處偶爾有一兩隻水鳥撲騰著翅膀掠過水麵,留下幾串漣漪,又消失在茂盛的水草里;岸邊垂釣者正靜坐在太陽傘下,獨享這“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
景點歷史
湖的歷史往上追溯可至百年前的清末,蕪湖雖地處長江中下游,倚長江而歇,但因遠離歷代王朝政治中心,所以居民相對穩定,未經歷大遷徙,我太祖以上一輩就已定居於此,再往前就不可考了。百年前的鳳鳴湖面積約兩三千畝,天然窪地、自然形成,一直是方圓五里內居民炊米、飲用、搗衣的唯一水源。後因遷至湖畔的百姓漸多,為日常所用而人為向四周窪地開引。如今的灣里街道鳳鳴湖社區段在當時都是低地,三十年前,每到夏季梅雨時節,鳳鳴湖水位都要猛漲一陣,以至四周農田半數被浸入水中,如此這般,湖的面積已至今天的4500畝。如一位芳齡少女,今天的鳳鳴湖已出落得款款大方,姿色甚佳。
改革開放之前,也就是三十年前,此湖並不是現在這個有詩意的名字。因為大,而被當地人取名“大湖塘”,在湖的西側還有她的一個姊妹湖,此湖方圓不足一里,所以人們稱其為“小湖塘”,姊妹之間一道細埂貫通,因為正好是在“大湖塘”的彎尾處,所以堤長也就二三十米,堤是土建,底下留一小孔,供姐妹攙手。其實,“小湖塘”本與“大湖塘”一體,只因她的這一部分綿延至此正好細長,於是為了南北兩岸百姓往來,於此處壘一土堤,中間用木板搭連。可是一到雨季來臨,此橋必然被水淹沒,那么往來的人們只好憑著慣性,摸水過河。也有聰明人於此時張網於之間,打出許多大魚蝦,然後分於鄰里,共品美味……至八十年代中期,地方政府看到此堤潛在的危險,於是改堤為橋,修了一座水泥拱橋,為湖景平添一筆。當年的鳳鳴湖上,還有一徑東西貫連的長堤,聽父親說,此堤建於四五十年代,為東西往來方便而全由人工築成。也是土質,寬三米,壘得很高,為防大水沖毀。此堤蜿蜒細長,如炊煙一般裊裊伸向東邊。每逢下雨,路上泥濘不堪,但在當時,這是一條重要的東西通道。常常有載貨大車經過時,都會被看到的村民將其攔下,不得通過……據說此堤壘建之時,為了不破壞這個幾千戶人口賴以生存的天然水源,民工們是沿著湖的北岸修起,而並未從中穿過,就是這樣,被攔在堤北的岔彎水域也近百畝,這部分水域被活活攔死之後,沒過幾年便成乾床,如果不是為了修堤,如今的鳳鳴湖也許更為闊大。
九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旗幟在鳩江區境內遍地插起。這片天然的水域引起了政府的重視,當時許多填湖造房的建議也被力壓下來,作為政府,為民著想,為人服務,他們有更遠的目標和構想,那就是要把這片湖保護起來,通過對四周的規劃改造,使其成為鳩江區境內代表性的景點——鳳鳴湖公園。如今的鳳鳴湖上,已取代長堤建起了一座美麗的大橋——鳳鳴湖大橋。鳳鳴湖大橋主體呈白色,是仿照頤和園十七孔橋而建。主體橋長一百多米,雙向四車道設計,橋頭漢白玉石獅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站立橋頭,清風徐來,水氣相浸,湖面寧靜、湛藍,未經雕琢的芳容一覽無餘,南北兩岸湖景盡收眼底,白鳥飛過、野鴨相戲,每天傍晚時分,周圍居民都愛走上橋頭,卻感受湖水煙波帶給人們的無限靈氣,叫人心胸愜意。
鳳鳴湖名字頗有詩意,極容易讓人想到金色的鳳凰在湖邊嬉戲、鳴叫的迷人畫面。有關鳳鳴湖的傳說不多,但卻很美。蕪湖古稱鳩茲,因“地卑蓄水”“鳩鳥雲集”而得名。傳說有一天,清一色的鳩鳥世界裡突然飛來一對美麗的鳳凰,就落腳在鳳鳴湖畔。它倆絢麗多彩的羽毛,與眾不同的體形以及形影不離的依戀,吸引來眾多的鳩鳥,鳳鳴湖畔一時熱鬧非凡。它倆在湖水上空展翅飛舞,並伴有清脆、宛轉的鳴叫,更是令百鳥羨慕,靜靜傾聽……另有傳說,鳳鳴湖中曾潛有一龍,龍尾通到長江。此龍因得罪天庭,而被巨大鐵鏈鎖住,沉於此湖中。傳說有漁民曾打撈到鎖龍的鐵鏈,鐵鏈沒有拽出船卻沉了。這一傳說讓我聯想到,鳳鳴湖建橋時,因湖心一根木樁怎么也打不下去,大橋曾被一度擱置。後來在當地一些老人的建議下,施工隊擇日設壇祭湖,鳴鞭炮、敲鑼鼓,又投下去許多祭品。後來橋樁果然打定,大橋得以順利建成。
美麗的傳說、動聽的鳳鳴、湛藍的湖水,這方肥沃的土地始終被人們寄託著美好的希望。
地圖信息
地址:蕪湖市鳩江區美的工業園(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