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鳳鳴亭
- 作者:徐禎卿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迪功集》
- 作品體裁:五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鳳鳴亭
鳳鳴期不來,瑤華幾銷歇。
唯有山中人,吹簫弄明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鳳鳴亭:亭名,位置不詳。
②鳳鳴:一種祥瑞。《詩經·大雅·卷耳》:“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後世多以鳴鳳朝陽比喻清明盛世或賢才遇時。
③期:期望、盼望。
④瑤華:鮮花。屈原《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
⑤銷歇:凋謝。
⑥山中人:隱士。唐人王維隱居陝西藍田山中給友人裴迪的信,自署“山中人王維”。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鳳鳴期盼不來,鮮花卻已凋謝。
唯有山中隱士,吹簫寄情明月。
創作背景
該詩乃題亭之作,作者徐禎卿生當明中葉的成化、弘治、正德年間,弘治年間宦官劉瑾等八人號稱“八虎”,誘導武宗遊樂,把持朝政,殘害忠良。在此情況下,徐禎卿生歸隱之意。進而由亭名生感慨而創作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亭曰“鳳鳴”,故首句入手擒題,感慨鳳鳴聲斷,企盼不至。鳳鳥之鳴昭示著清平之世的來臨,而今詩人卻感嘆它遲遲不來,其憂念世事、自傷懷抱之意可以想見。
接著寫瑤華凋零,申足首句的意思。瑤華語出《楚辭·九歌·大司命》,即玉花,據說服食可致長壽。在這裡代表著一切美麗的花朵,詩人繼承了《楚辭》中香草美人的象徵傳統,以冰清玉潔般的花來喻指世間的美好事物。“銷歇”之嘆實即屈原《離騷》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同義語,詩人在千載之下實與屈原同作一嘆。前兩句都在說明美好事物的消失,理想抱負的落空,讓人體會到詩人感事傷時的憂懷。
對現實的失望使他轉向隱遁。自從春秋時代楚國的隱士接與嘲笑孔子“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以來,無數文人都從不滿現實走向退隱避世,“鳳”既不可求,就轉而去做“山中人”。末句以吹簫弄月來概括其隱逸生涯。細玩詩意,“吹簫”亦非泛泛而下之語。此處“吹簫”呼應開頭的“鳳鳴”,但詩人此時已無鳳可伴,只能寄情於明月了。以“弄”字狀玩月,詩人也有所祖述。吳曾《能改齋漫錄》謂出徐鼎臣《搜神記》所載鄱陽山中木客之詩:“城市多囂塵,還山弄明月。”“弄月”遂成詩人習用之詞藻。“弄”字另有演奏之意,用在這裡關合吹簫,更增情趣。唐代丘丹《和韋使君秋夜見寄》詩云:“中有學仙侶,吹簫弄山月。”詩人此句或祖襲,或暗合,都說明與鳳鳴相關。
將此詩放在徐禎卿所處的歷史背景下,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其歸隱的意蘊。此詩看似平淡,實則細針密線,以鳳鳴關合全詩,表現其清操高節。詩中間有藻飾點綴,如“鳳鳴”“瑤華”之見出其濡染晚唐之處。這或許就是李夢陽所認為“守而未化”者,但也正體現出徐詩的清妍,不像李夢陽拘泥於高古一路。
名家點評
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英志:“鳳鳴”雖悅耳,卻“期不來”;“瑤華”雖悅目,卻“幾銷歇”。世俗之物雖美好,卻虛幻不實。只有山中隱士,超然塵世之外,面對明月,怡然吹奏鳳簫,才是人生至樂。此詩風格平淡而意味濃厚,足繼王維五絕。王世懋評徐詩“能以高韻勝,有蟬蛻軒舉之風”,於此詩可見一斑。(《歷代名家絕句評點 元、明》)
作者簡介
徐禎卿(1479年—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國,原籍常熟,遷吳縣(今江蘇蘇州),遂占籍為吳縣人。自幼聰穎,為諸生已工詩歌。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進士,授大理寺左寺副,坐失因貶為國子監博士。後卒於京師。徐禎卿名列“吳中四才子”,詩歌成就最為突出。其早年為詩喜愛白居易、劉禹錫,並以“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警句為人稱道。自登第後,與李夢陽、何景明交遊,乃悔其少作,改學漢、魏、盛唐詩,同倡復古,與前七子之列。但前七子之中,徐禎卿詩標格清妍,摛詞婉約,與李夢陽的模擬之作尚有區別,其詩學觀與李夢陽也不等同,故被夢陽譏為“守而未化”。徐禎卿詩諸體中絕句尤勝。論詩主情致,有《談藝錄》。自選詩文集名《迪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