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毛寨
- 前稱:土馬寨
- 創建人:王元和、劉始宗姑表兄弟
- 人口:2700人
村名含義和來歷,主要姓氏,歷史趣事,村基本情況,村企業情況,長壽之村,
村名含義和來歷
主要姓氏
劉、欒、王、所、彭、原、李、徐、孫、季、時、施、武、吳、於、呂、滕、胡、趙、修、萬、張、任、尹、楊、湯、唐、郭、候、高、邵、盛、溫、潘、陳、石、馮、賈、朱、代、戴、鞠、竇、回、周、姜、藏、鄧、曲、穆、宿、何、黃、盧、鐔、宋、梁、畢、曹、段、汪、毛、郝
歷史趣事
明朝,鳳毛寨欒姓居多,形成欒氏一條街。清朝末年,欒氏家庭中一個叫欒進的,中得進士,屋後樹立旗桿一根。隨著欒氏家族的興旺發達,鳳毛寨村形成集市(農曆四、九)—鳳毛寨欒家集。它是招遠、龍口、掖縣的交匯處,規模宏大。古時號稱:一京(北京)二衛(天津衛)三鳳毛(鳳毛寨)。
本村自古以來就是一方寶地。老人們傳說姜太公來過此村。據說,有一天姜太公路過鳳毛寨,在劉家街上休息,路邊有個灣,灣中青蛙叫個不停,影響姜太公休息,姜太公隨手向灣里扔了一塊石頭,霎時青蛙不叫了,從那以後,此灣的青蛙一直沒叫過。
袁崇煥於明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被枉殺後,其後人逃至山東萊州灣鳳毛寨,隱瞞家世,定居偷生140餘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袁氏後裔袁克亮一支人因誤信朝廷追查祖上反清事發,再次由山東萊州逃難來到旅順北海的黃泥窩海套山溝(後改袁家村)定居,至今已歷10餘代。可能鳳毛寨的袁姓就來自於此吧。
村基本情況
位於金城鎮政府駐地西南4.5公里,南臨文山路。840戶,2700人,耕地6000畝。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等,其中種植蘋果2010畝。本村風景優美,果樹環繞,空氣新鮮,水資源豐富。村中80歲以上老人有86人,其中百歲老人6人,被外界稱為“長壽之村”。農曆逢四、九集日。
村企業情況
擁有禽蛋養殖基地,主要養殖蛋雞,存養量3萬隻。私營企業28家,商店、超市15家;飯店5家;有集市1處;果品批發市場2處。
長壽之村
山東省萊州市日前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後,該市金城鎮鳳毛寨村也引起了很多人注意:這個有800多戶、2000多名村民的海邊漁村,卻有七位健在的百歲老壽星,九十歲以上的也大有人在,可以稱得上是“長壽之鄉”的“長壽村”了。
為什麼一個普通的漁村能有這么多老壽星呢?據了解,鳳毛寨的百歲老人都心胸開朗、性情溫和、知足常樂、待人寬厚、樂善好施;飲食以五穀雜糧為主,不偏食、不暴食;生活起居有規律,堅持早睡;家庭關係融洽,受到晚輩敬重和盡心照顧;鄰里和睦團結,而且居住的環境無污染,空氣新鮮,飲水潔淨。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老人一生中幾乎都沒有得過大的疾病。這些壽星們除了有個好心態,還都有個不錯的胃口:一般一頓飯能吃一滿碗,但飯菜較軟,以蔬菜為主,而且都不吸菸。老人們睡覺的時間也比較長,大都在十個小時以上,而且都睡得很香。人活百歲不容易,疾病是長壽最大的敵人。村內幾位壽星一般也都有些小病小痛,但幾乎都沒有住過醫院,也很少看醫生,有個頭痛腦熱就在床上躺一兩天。平時,他們也不吃什麼補品,最多吃點雞蛋和兒孫孝敬的奶粉、麥片等。但是,老人怕走路摔跤,據了解,七位百歲老人中有個別老人摔過跤,雖然都沒斷骨也沒住醫院,只是躺了幾天、吃了點藥,但走路卻不太靈便了。鳳毛寨村百歲老人中年齡較大的是105歲的滕菊花和於常永。滕菊花的身子骨還很硬朗,耳聰目明,說話也有底氣。“我母親愛吃肉,每次能吃半斤豬頭肉呢!”說起滕菊花的生活習慣,老人的孩子這樣說。滕菊花老人儘管已經105歲高齡,但老人的記憶力很好,從前的事都能記得。
鳳毛寨村婦女王克英曾多次外出表演麵塑藝術,並作為代表出席了1995年北京世婦會,她的慶回歸、迎國慶、歌頌祖國繁榮富強的作品贏得了國內外友人的高度讚賞,並且她參加“亞太地區婦女手工藝品展覽“的作品——吉祥物“聖蟲”也被澳大利亞女作家海倫·露絲編入《亞太地區工藝大全》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