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城鎮

鳳凰城鎮

鳳凰城鎮地處朔州市北部,北靠高石莊鄉、西倚阻虎鄉和雙碾鄉,南鄰西水界鄉,東部毗鄰右玉縣。距朔州市區70公里,距平魯區政府所在地井坪鎮40公里,位於兩省區(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鳳凰城鎮古城距今已有527年的歷史。該城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鎮總面積180.49平方公里,轄22個村民委員會、常住人口3157人(2017年),耕地54657.8畝。2007年實現社會總產值4500萬元。主導產業為糧油種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凰城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朔州市
  • 面積:180.49平方公里
  • 人口:3157人(2017年)
  • 方言:晉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晉F
古鎮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劃分,鳳凰城鎮古城,

古鎮簡介

鳳凰城鎮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望,歷史上是山西與內蒙古聯繫的咽喉要道。鳳凰城鎮是平魯區提出重點建設的:“一城四鎮”中的四鎮中的四鎮之一,境內有兩條最重要的交通幹線109國道和平朔一級路,區位交通突出。109國道橫貫全境,是山西與內蒙古聯繫的主要通道之一;省道平朔一級路北起鳳凰城,南到朔州市,是鳳凰城對外聯繫的主要交通要道。

歷史沿革

鳳凰城源於明朝初期,相傳鳳凰城開始修築城垣的時候,築城的能工巧匠在放線時,見依城背靠的北固山頂落下一隻美麗的鳳凰,瞬時將工匠放好的工程線神不知鬼不覺地移到了正在築城的壩門(即鳳頭)位置。當時正在監督築城的官吏,將此事上奏朝廷,朝廷得此訊息,十分歡喜,認為這是一塊潤澤庶民的風水寶地,當場恩準,在此重金修築城垣,並一再吩咐,按鳳凰在山上蓄勢待飛的姿勢將城池依山而建,呈現出雄偉壯觀,攻不可破的特點。
明清時期,鳳凰城是我國北部的一座商貿、軍事重鎮,城內居住人口近萬人。那時的鳳凰城內商貿雲集,街道上人們摩肩接踵、揮汗如雨,一派繁華景象。當時城內寺廟眾多,光北固山就有大小十八座廟宇,常年香火不斷。經過幾百年歷史的演變,城內的古建築已少見得可憐,北固山現存的古遺址東有千佛洞,西有財神廟,山頂有祈雨台,山門旁的幾對石獅和幾座石碑見證了時代的滄桑變遷。

行政劃分

鳳凰城鎮古城

鳳凰城鎮古城距今已有527年的歷史,明初設老軍營,明成化17年(公元1481年)始建築城,置平虜衛屬山西行都指揮使司管轄,曾設軍事重鎮以阻北方遊牧民族南犯中原,古城規劃合理、建築科學,格局布置為四大街八小巷,城牆周長3150米,高12米。北固山位於鳳凰城鎮北端,方圓1公里,呈南北走向,海拔高度為1596米,占地面積為2100多畝。整個山間和頂部由廟宇構成,寺廟較多,其中以千佛洞、真武廟、玉皇廟等寺廟規模最大。古蹟雖有遺存,但因戰亂多數遭到破壞。2007年經省級、國家級專家鑑定:在北方,像鳳凰城的這種建城格式和規模實屬少見,尤其地處塞北邊陲,開發其歷史文化資源有著極高的價值。憑藉平魯區區委、區政府開發北部山區文化旅遊產業,把境內北固山列入首期重點開發的旅遊景點這一東風,鳳凰城鎮黨委、鎮政府斥資100多萬元完成了北固山荒山綠化1060畝,在山間栽植雲杉、油松、樟子松7萬多株,完成了上山引水工程並在山頂新建80立方米水池一座,鋪設引水管道1380米,同時維修了北固山的道路、台階石牌千佛洞山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