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草(鳳凰卵)

蜈蚣草(中藥)

鳳凰卵一般指本詞條

蜈蚣草,中藥名。為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的全草或根莖。植物蜈蚣草,分布於我國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台灣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解毒殺蟲之功效。主治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感冒,痢疾,乳癰,瘡毒,疥瘡,蛔蟲症,蛇蟲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蜈蚣草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真蕨目
  • :鳳尾蕨科
  • :鳳尾蕨屬
  • :蜈蚣草
  • 分布區域:我國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台灣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
  • 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滇南本草》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百葉尖《滇南本草》,蜈蚣蕨《湖南藥物志》,貫眾、小貫眾《雲南中草藥選》,牛肋巴、篦子草《四川常用中草藥》,小蜈蚣草、狗脊《雲南藥用植物名錄》,長葉甘草蕨、肺筋草《全國中草藥彙編》,小牛肋巴《四川中藥志》,蜈蚣連、斬草劍《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梳子草《貴州中草藥名錄》,黑舒筋草《四川省中藥資源普查名錄》。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莖。

性味

味淡、苦,性涼。

歸經

入肝、大腸、膀胱經。

功效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解毒殺蟲。

主治

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感冒,痢疾,乳癰,瘡毒,疥瘡,蛔蟲症,蛇蟲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麻木,小牛肋巴15g,小血藤9g,追風傘(一把傘)9g,泡酒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跌打損傷,小牛肋巴、酸漿草各適量。搗敷患處。(《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癤瘡,小牛肋巴30g,野菊花15g,大蒜桿15g。煎水外洗。(《四川中藥志》1982年)
4、治無名腫毒,小牛肋巴15g,鏵頭草15g,蒲公英15g,土茯苓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5、治痢疾,蜈蚣草30-60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6、治尿路感染,蜈蚣蕨15g。石韋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7、治流感,蜈蚣草9g,板藍根15g,射干6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8、冶疥瘡,蜈蚣草60g,一掃光120g,大蒜桿(乾品)120g。煎水洗,每日3次。並內服消毒藥,土茯苓、白鮮皮、蒲公英各30g,八爪金龍12g。煎水服,每日3次。(《貴州民間藥物》)
9、治蛔蟲症,(蜈蚣草)根莖6-l2g。水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陸生中型蕨類植物,植株高30-150厘米。根莖短,斜生或橫臥,密生黃棕色條形鱗片。葉薄革質,一型,密生;葉柄長5-25厘米,禾稈色,有時帶紫色,基部被線形黃棕色鱗片;葉片闊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20-94厘米,寬5-25厘米,基部漸狹,先端尾狀,單數一回羽狀;羽片30-50對,對生或互生,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寬楔形或淺心形,先端漸尖,邊緣不育處有鈍齒,中部羽片較大,長2.5-16厘米,寬2-10毫米,背面疏生黃棕色鱗片和節狀毛;葉脈羽狀,側脈二叉狀或不分叉。孢子囊群線形,生於羽片邊緣的邊脈上,連續分布,囊群蓋同形,膜質,全緣,灰白色。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3100米的空曠鈣質土或石灰岩石上。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治一切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四肢麻木,風濕痿軟,泡酒服之。其效如神。敷傷亦可。”
2、《滇南本草圖說》:“主治筋骨疼痛,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偏枯麻木之症,以酒為引。”
3、《貴州民間藥物》:“治疥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