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頭鸚哥玻利維亞亞種(學名:Pionus maximiliani siy)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勁有力,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
鱗頭鸚哥(學名:Pionus maximiliani)共有4個亞種,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勁有力,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晚成雛。是最聰明,說話能力最佳的派翁尼斯屬鸚鵡。頭上的羽毛,經常性的以鱗片狀豎起,很像頭髮蓬鬆...
鱗頭鸚哥土庫曼亞種是鱗頭鸚哥的亞種之一。體長31厘米,雙翼展開有21厘米。頭上的羽毛,經常性的以鱗片狀豎起。成鳥羽毛一般暗綠色,下體蒼白,土庫曼亞種的銅褐色較玻利維亞亞種淡,胸前的藍色羽毛,又比指名亞種要大片。前額和洛雷斯黑綠色,下頦是沉悶的藍色,喉嚨帶的羽毛有金屬光澤,臂部紅色,尾下覆羽藍色和...
鱗頭鸚哥指名亞種(學名:Pionus maximiliani maximiliani)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勁有力,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晚成雛。是最聰明,說話能力最佳的派翁尼斯屬鸚鵡。頭上的羽毛,經常性的以鱗片狀豎起,很像...
鱗頸亞馬遜鸚鵡(學名:Amazona mercenaria)是典型的攀禽,有2個亞種。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艷,外表帥氣。羽毛大部分是綠色。眼睛虹膜為紅色。頭冠、眼喙之間和大腿處分布有黃色。在翅膀的轉折處有少許紅色點綴,羽毛邊緣呈黃綠色。翅膀的飛羽和翼角都泛...
鱗頭鸚哥巴拉圭亞種(學名:Pionus maximiliani melanoblepharus)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勁有力,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晚成雛。是最聰明,說話能力最佳的派翁尼斯屬鸚鵡。頭上的羽毛,經常性的以鱗片狀豎起,很...
藍頭鸚哥是該屬類鸚鵡中較常見的品種之一,分3個亞種,主要差異是頭部藍色的深淺與分布面積多少。不同亞種的藍頭鸚哥,外觀上,大致只有羽色深淺及藍綠分布範圍上的差異。幼鳥的頭頸仍保留較多的綠色羽毛,隨著年齡增加,才漸漸換成藍色羽毛。雌雄外表無明顯差異。分布於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
紅嘴鸚哥(學名:Pionus sordidus)為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Pionus”這個屬名的字源,來自希臘字PIONOS,是“豐滿”(plump)的意思。共有六個亞種,依照不同亞種分別為26-30厘米,體重255-275克。鳥體為綠色,頭部為橄欖綠色;臉頰為橄欖色外加一點藍色;藍色會從喉嚨一直延伸到胸部上方,胸部和下腹部為暗橄欖...
其中,指名亞種主要分布在巴西東南部、烏拉圭和阿根廷東北部,其被廣泛引入北美地區、加那利群島、歐洲和以色列;阿根廷亞種主要分布在阿根廷,巴西亞種主要分布在玻利維亞東南部、巴拉圭、巴西西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生活習性 覓食行為 和尚鸚鵡主要吃種子、果實、花朵、昆蟲、草和部分樹木,在人口密集區,它們也吃紅薯、豆...
綠頰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各種樹木林立的區域、沼澤、充滿小樹的森林、生長次要植被的區域以及2900米高雲霧瀰漫的林區。野生繁殖期始於2月份,一窩產卵3-4枚。孵化期約為24天。分布於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巴西與秘魯。形態特徵 綠頰錐尾鸚鵡依照不同亞種體長為24-26厘米,體重62-81克。這種鸚鵡體為綠色,頭部前方有一條...
有時和藍冠錐尾鸚鵡一起覓食,也與青綠頂亞馬遜鸚鵡和鱗頭鸚哥混群。取食冬青屬、香蕉科、桔梗屬、桉樹和馬提尼克屬的種子,刺桐和欖仁的果實和花朵,夸雷木(Qualea)和蓋洛卡的花朵。也吃昆蟲,包括蒼蠅、甲蟲、飛蛾、白蟻和幼蟲。 它們在某些地區造成農作物損害。有時在地面上覓食(例如收穫後的穀物),其羽毛...
分布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委內瑞拉。繁殖方式 卵生。紅胸亞馬遜鸚鵡在野外的繁殖季節從10月到隔年1月,在不同的地區也有些繁殖季從3月開始,人工飼養的紅胸亞馬遜鸚鵡則是從5月開始繁殖。一次會產下3到4枚卵,孵化期為25到27天,通常不會每枚都成功孵化,幼鳥羽毛長成約需65到70天。保...
分布於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巴西和巴拉圭。(概述圖參考來源:)形態特徵 紫藍金剛鸚鵡是全世界最大的鸚鵡,體長95-100厘米,體重1.2-1.7千克,具美麗鮮艷的鈷藍色羽毛和彎鉤一樣的黑色的巨大鳥喙。足有展開可長達1.3-1.5米的翅膀。紫藍金剛鸚鵡的羽毛是深藍色,接近靛藍色,富有光澤。它們的喙呈黑色,下喙的...
派翁尼斯鸚鵡(pionus parrot)是一屬原生長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中型鸚鵡,又可區分為八種不同的品種。包含寵物市場上較常見的藍頭鸚鵡、青銅翅鸚鵡、鱗頭鸚哥、白帽鸚鵡、暗色鸚鵡等五種鸚鵡,以及其他三種較稀有的紅嘴鸚鵡、白頭鸚鵡及紫紅冠鸚鵡。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
生活在格瑞那達的鉤嘴鳶亞種(Chondrohierax uncinatus mirus)出現於該島南部的乾旱林地,那裡的鉤嘴鳶在平坦地區很常見。它們在落葉和常綠的山地熱帶雨林中繁殖。生活習性 鉤嘴鳶在其範圍內可能是留鳥,儘管據報導有一些運動。在貝里斯30-120隻族群的記錄可能表明遷徙,包括秋季和春季的遷徙。在安第斯山脈和中美洲也報告...
紫冠亞馬遜鸚鵡(Amazona finschi),又名淡紫冠亞馬遜鸚鵡或淡紫冠鸚哥,是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特有的一種鸚鵡。它們的羽毛綠色,前額栗色,冠紫藍色。外形特徵 紫帽亞馬遜鸚鵡,體長30-34 cm ,翼展325 g ,頭上淡紫藍色的羽毛與前額的紅羽是其特徵,額頭和上眼端暗紅色。臉頰和耳覆羽底部呈淡檸檬綠。頂蓋,頭兩側和...
青銅翅鸚鵡是體型較小的鸚鵡,依照不同亞種體長分別為27-29厘米,體重平均約210克。鳥體為深藍紫色,頭部和頸部為青銅色,羽毛邊緣並帶有深灰紫色;在陽光下呈現出非常美麗的彩色。下巴有一小塊白色的羽毛;喉嚨分布著暗粉紅色的羽毛;背後、尾巴和肩膀的羽毛為暗銅綠色並帶有藍色的滾邊;胸部和下腹部為暗綠色並...
白額鸚鵡(學名:Pionus senilis):是鸚鵡科,派翁尼斯鸚鵡屬小型鸚鵡,因成年額頭前面有明顯的白色飾羽而命名。無亞種,是數量最多的派翁尼斯。隨著鳥齡的成熟,額頭從原本的綠色,換為醒目的白色羽毛,眼睛的裸皮也變成粉紅色調,頭部綠中帶有深藍色的虹彩,翅膀則綠中帶有金銅色。主要棲息於森林地帶和沿海低地...
嘴形廣平;禿頸;長腿,跗骨前緣被以網狀鱗;後趾僅具狹形瓣蹼;後趾(連爪)的長度為其寬度(連同瓣蹼)的3.5~4倍。兩性羽色均鮮艷。棲息於丘陵谷間小盆地或面積不大而淺水的水域以及水庫中潮濕多草的小島上。飛行力弱,潛水能力強。以植物種子及嫩莖葉為主食。物種簡介 樹鴨屬共有8種11個亞種,是一些...
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紫紅冠鸚鵡在派翁尼斯鸚鵡屬(Pionus)中是最稀少罕見的種類。不論在野外或是人工養殖的狀況下,都可以稱的上是該屬中最膽小容易受到驚嚇的品種。由於在原產地玻利維亞以及秘魯,它們都是棲息在比較高緯度的地區,在當地的森林被濫墾濫伐之後,它們有限的棲息地更急速的縮小,也造成了數量跟著急劇的...
主要以種子、堅果、漿果、花朵、水果等為食。分布範圍 分布於秘魯,巴西極西端和玻利維亞北部。繁殖方式 黑帽錐尾鸚鵡在野外的繁殖季為2月到3月,其他的資料不詳。亞種分化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NT)。註:黑帽錐尾鸚鵡全部圖冊網址 ...
大盤尾(學名:Dicrurus paradiseus):是雀形目卷尾科的鳥類,共有13個亞種。外形和小盤尾相似,但體型較大,體長約33厘米,加上延長的尾羽,可達66厘米。通體黑色,額部羽簇長而捲曲,形成直立向上的羽冠。尾叉狀,外側一對尾羽羽軸極度延長,末端扭曲呈匙狀。虹膜紅色到深紅色,嘴、腳及爪均黑色。離趾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