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花草(藥爵床科植物鱗花草的全草)

鱗花草(藥爵床科植物鱗花草的全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雙子葉植物藥爵床科植物鱗花草的全草。產於中國廣東、海南、香港、廣西、雲南等地,在中南半島至印度、喜馬拉雅等地也有分布。通常生於海拔200-1500 (-2200)米,近村的草地或曠野、灌叢、乾旱草地或河邊沙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鱗花草
  • 拉丁學名:Lepidagathis incurva Buch.-Ham. ex D. Don
  • 別稱:牛漆琢、鱗衣草(廣西)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禾本目Graminales
  • :爵床科Acanthaceae
  • :鱗花草屬Lepidagathis
  • :鱗花草
  • 分布區域:海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中南半島; 印度
  • 海拔區間:200-2200
  • 是否中國特有:否
  •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直立、多分枝草本,高可達1米;小枝4棱,除花序外幾全體無毛。葉紙質,長圓形至披針形,有時近卵形,長4-10厘米,寬1-3.5厘米,頂端漸尖或短漸尖,鈍頭,基部多少下延,通常淺波狀或有疏齒,上面光亮,兩面均有稍粗的針狀鐘乳體;側脈每邊7-9條;葉柄長5-10毫米。穗狀花序頂生和近枝頂側生,卵形,長1-3厘米;苞片長圓狀卵形,長約7毫米,頂端具刺狀小凸起;小苞片稍狹,和苞片及萼裂片均在背面和邊緣被長柔毛;花萼後裂片較大,披針狀卵形,長約7毫米,前裂片中部以下合生;花冠白色,長約7毫米,喉部內面密被倒生、白色長柔毛,上唇直立,闊卵形,不明顯2裂,下唇裂片近圓形;花葯2室,藥室鄰接,斜疊生,花粉粒長球形,42(40-45)微米×28 (26-29)微米,具3孔溝,溝長,兩端尖,表面具網狀雕紋;花柱無毛。蒴果長圓形,長約6毫米,無毛;種子每室2粒。花期早春。
鱗花草鱗花草
植物園創新引種植物名錄--
門中文名
門拉丁名
Angiosperms
綱中文名
綱拉丁名
Dicotyledons
科中文名
科拉丁名
Acanthaceae
科號
219
種拉丁名
Lepidagathis incurva Buch-Ham ex D Don
種中文名
鱗花草
引種地點
雲南馬關
引種時間
20050413
引種號
59492
引種材料
草本
鑑定人
吳金清
Id
2866
栽培地點
引種過渡圃
引種數量
1株苗

生長環境

通常生於海拔200-1500 (-2200)米,近村的草地或曠野、灌叢、乾旱草地或河邊沙地。

分布範圍

產廣東(陽春、深圳、廣州、肇慶、台山、南海)、海南(保亭、白沙、澄邁和安定)、香港、廣西(凌雲、梧州、南寧)、雲南(盈江、元陽、祿春、勐臘)。中南半島至印度、喜馬拉雅其他國家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據《海南植物志》載,全株入藥,治眼病、蛇傷、傷口感染、皮膚濕疹。
鱗花草
全草: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蛇瘡,El唇糜爛,眼痛;外用於瘡瘍腫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