鰓角金龜

鰓角金龜

鰓角金龜為鞘翅目(Coleoptera)多食亞目( Polyphaga)金龜子總科 (Scarabaeoidea)鰓角金龜科(Melolonthidae)的一群甲蟲。

體小至大型,一般呈橢圓或略呈圓筒形。觸角通常10節,鰓葉狀,即末端3~5節向一側擴張成瓣狀,合起來呈錘狀。前足開掘式,跗節5節。幼蟲稱蠐螬,身體柔軟,多皺,有細毛,腹部末端圓形,向腹面彎曲,全體呈‘‘C”形。幼蟲生活在土壤中,常將植物根咬斷,為地下害蟲一個主要類群。如華北大黑鰓金龜棕色鰓金龜黑皺鰓金龜等。

基本介紹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昆蟲綱Insecta
  • :鞘翅目Coleoptera
  • 亞目:多食亞目 Polyphaga
  • :鰓角金龜科Melolonthidae
  • 總科:金龜子總科Scarabaeoidea
辨別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發生與防治,常見種類,

辨別特徵

成蟲:小至大型,橢圓形或略成圓筒形,體色不一,暗色或美麗,觸角8一10節,棒狀部3—6節,少毛,鰓葉部3~7節,腹末最後兩節外露;上唇骨化外露;小盾片顯著,鞘翅常有4條縱脈,前足開掘式,後足脛節兩端距接近,且接近中足而遠離腹部末端,爪成對,大小相似,爪有齒,或中、後足爪僅1枚,腹板5節,腹末2節外露,鞘翅末端露出氣門1個。
幼蟲:蠐螬型,體壁多皺紋與絨毛,乳白色,上唇和上顎腹面光滑,上顎無磨區,下顎的發音齒一般超過11個,胸足4節;腹部末節圓形,肛門孔常三裂狀,氣門彎曲。

生活習性

鰓角金龜科是鞘翅目一個大家族之一,也是與人類的農業、林業、牧業、果樹、城市綠化和草地管理關係非常密切的類群,因為幾乎所有的種類都以植物的根或葉片為食物,所以,害蟲種類比較多。
成蟲常夜間活動,為害作物、果樹、林木的葉、花或籽實,幼蟲生活在作物、牧草或樹根之間,食幼根,有些種腐食性。水澆地、低濕地和從草場墾殖的作物地幼蟲發生量大,危害嚴重。幼蟲在土層中常隨土溫變化垂直運動。全世界已記載9,000種,我國巳知約500種,有很多重要害蟲,如華北大黑鰓金龜Holotrichia oblita (Fald.)、暗黑鰓金龜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黑皺鰓金龜Trematodes tenebrioides Pallas等。
大黑鰓角金龜兩年一代。以成蟲和幼蟲在地下越冬,5 月越冬成蟲出現,交尾產卵,卵期大約15 天,6 月幼蟲孵化,為害植物根部,一直到10 月越冬。翌年越冬的幼蟲在5 月末活動到地表10~20 厘米處,取食植物根部。到6 月末化蛹,蛹期約20 天左右,7 月中旬成蟲出現,整個一個世代大約需710 天左右。6 月時,地面溫度達20℃以上晚上成蟲出土活動,到柳、榆、楊樹上取食樹葉補充營養,尋找配偶,交尾時間大約60 分鐘左右。成蟲交尾後大約一星期產卵,卵散產在濕潤土壤內10~15 厘米處。每頭雌蟲平均產卵76 粒左右。幼蟲橫向移動範圍較小,上下活動力較大。春季地下10 厘米地溫達10℃左右時,幼蟲由土壤深處向上移動,地溫20℃左右時主要在土壤內10 厘米附近活動取食,秋季地溫下降至10℃以下時則幼蟲又向深處遷移,一般在100 厘米以下越冬。在取食為害時期,一般在5~10 厘米處活動,若遇到降雨或澆水則自動下移至土壤深處較適宜的地方,暫停為害。有時被水浸漬時,幼蟲在土壤內作一穴室,不食不動,如浸漬3 天以上則常窒息而死,因此可利用澆水方法減輕幼蟲為害。幼蟲共分3 齡,各齡幼蟲均有相互殘殺習性。低齡幼蟲對土壤條件要求嚴格,人工飼養較困難,3 齡幼蟲易成活,但由於歷期長,系統飼養也較困難。據報導,通過大量飼養,幼蟲歷期為:1 齡258 天,頭寬1.74 毫米;2 齡281 天,頭寬3.38 毫米;3 齡307 天,頭寬5.39毫米。(蛹一般在土深20 厘米處築蛹室,為長橢圓形,洞壁堅硬,老熟幼蟲在內不食不動進入預蛹期)。

地理分布

鰓角金龜科昆蟲的分布較為廣泛,不同的種類分布地有所區別。
東北大黑鰓金龜(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 1888)在我國分布於東北、內蒙古、甘肅、華北的天津地區,是一種重要的地下害蟲。
華北大黑鰓金龜(Holotrichia oblita(Faldermann) 1835)與東北大黑非常相像,但分布於華北、陝西、江蘇、浙江和江西等省。以上兩種金龜甲除成蟲形態稍有差別、分布區域不同外( 僅天津與甘肅的天水有重疊區域), 在其他各個方面均存在驚人的一致。
幾乎所有在土壤里生活的鰓角金龜科的幼蟲並不在凍土層里越冬,而是在凍土層以下。鰓角金龜冬季在土壤中的分布極限是140 cm,而近地表的分布是60 cm.其中東北大黑鰓金龜是分布在60—120 cm的土層里;鮮黃鰓金龜是分布在60—140 cm的土層里;暗黑鰓金龜是分布在60~120 cm的土層里;灰粉鰓金龜是分布在101—140 cm的土層里。

發生與防治

(1)在秋翻地或作床前,將5%辛硫磷顆粒劑撒在地面上(每畝用藥量1.5~2 公斤)。將藥翻入地下。
(2)施未腐熟的廄肥,或將廄肥用5%辛硫磷顆粒劑進行處理,用藥量應控制在每畝0.5~1 公斤。
(3)施毒土,每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0.5~1 公斤拌細土25~30 公斤;播種前將藥土先撒在床上。
(4)對苗期為害的蠐螬,可用竹籤插孔,用5%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或敵百蟲1000 倍液灌注,應防止濃度過大時幼苗產生藥害,也可用8%氯氫菊酯微囊劑(綠色威雷)500 倍液噴殺成蟲。
(5)人工捕捉成蟲,設黑光燈誘殺成蟲或利用成蟲假死性與清晨不愛活動的特點震落捕捉。
(6)在苗圃地附近種植蓖麻,用蓖麻鹼在金龜子取食後,將其麻痹致死。
(7)適時灌水,控制蠐螬。在苗期發生幼蟲為害可適當灌水,使幼蟲在水分過大情況下窒死(但不要傷害苗木)。
(8)生物防治:據報導,寄生性天敵有寄生蠅、寄生蜂類。利用白僵菌、黑僵菌等菌劑對防治金龜子也有一定效果。

常見種類

長腳金龜亞科的黑褐平爪鰓金龜Ectinohoplia obducta Motschulsky,1858;華北平爪鰓金龜Ectinohoplia paivae Wollaston, 1859;北京平爪鰓角金龜Ectinohoplia trichota Jakobson, 1914。
鰓角金龜亞科的常見種類有黑棕鰓金龜Apogonia cupreoviridis Kolbe,1886;小黑棕鰓金龜A.chinensis Moser,1918;華北婆鰓金龜Brahmina mandarina Reitter,1902等。
絹金龜亞科的黑條絨金龜Gastroserica herzi (Heyden,1887);東北條絨鰓角金龜Sericania yamauchi Sawada,1938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