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掌

鯊魚掌

鯊魚掌(學名:Gasteria carinata var. verrucosa (Mill.) van Jaarsv.)是阿福花科、鯊魚掌屬多年生草本多漿植物。植株矮小,葉對生,肉質,6-10片,排成2列覆瓦狀。葉三角形披針形,很少舌形,全緣,先端漸尖,腹面有淺溝,赤褐色或暗綠色,兩面有硬質白斑突起。花序穗狀,抽生於葉腋,橙色或粉紅色。蒴果,長19-23毫米,寬7毫米。

原產南非西開普省(德霍普和布雷德河口的布雷達斯多普東部)。在中國多於溫室栽培。喜溫暖的氣候和半陰的環境。耐乾旱,不耐寒,忌積水,忌強陽光直射。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長。

鯊魚掌為常見的室內盆栽觀花植物。葉質肥厚,葉面上密布白色疣狀突起,外形奇特,狀如鯊魚皮,是常見的觀葉植物。其花開於夏季,紅艷醒目,適於書桌、案幾擺設觀賞。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鯊魚掌
  • 學名:Gasteria carinata var. verrucosa (Mill.) van Jaarsv.
  • 別稱:沙魚掌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百合綱
  • 亞綱百合亞綱
  • 超目:百合超目
  • 天門冬目
  • 阿福花科
  • 鯊魚掌屬
  • :大牛舌
  • 變種:鯊魚掌
  • 命名者及年代:(Mill.) van Jaarsv.,1992 
  • 同義學名:Gasteria verrucosa (Mill.)H.Duval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多漿植物。根肉質,直徑最大6毫米。植株矮小,葉對生,肉質,6-10片,直立或散布,排成2列覆瓦狀,即使到成年時也保持離散。高13-15厘米,展開13-23厘米。葉最長15厘米,基部1-5厘米,肉質,三角形披針形,很少舌形,全緣,先端漸尖,腹面有淺溝,赤褐色或暗綠色,兩面有硬質白斑突起,邊緣軟骨質,革質,具不明顯的小圓形齒,很少具小齒。總狀花序,15-90厘米,無分枝或偶有一對側枝。
花序穗狀,抽生於葉腋,花長2.5-4厘米,橙色或粉紅色,管狀,花梗長7-15毫米,花被長16-27毫米,胃形部分橙色或粉紅色膨脹超過一半的花長,狹窄的橢圓形至很少球形的橢圓形,上方收縮成直徑3-5毫米的管。花期:冬季至晚春(南半球7-11月),春季為花期高峰。蒴果,長19-23毫米,寬7毫米。

近種區別

虎皮掌(Gasteria minima Poelln.):原產南非。莖高15-25厘米。葉對生,20-30片,排成2列覆瓦狀。葉披針形,暗綠色,兩面都有墨綠色斑點。
臥龍(Harrisia pomanensis (F. A. C. Weber ex K. Schum.) Britton et Rose):原產南非。無莖或僅有短莖。幼株葉2列疊生,肉質,葉舌狀,長3-5厘米,寬3厘米。成株葉片排列成蓮座狀,直徑6-10厘米,葉長5-6厘米,寬3-4厘米,葉背先端有明顯的龍骨突。

產地生境

原產南非西開普省(德霍普和布雷德河口的布雷達斯多普東部)。在中國多於溫室栽培。喜溫暖的氣候和半陰的環境。耐乾旱,不耐寒,忌積水,忌強陽光直射。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長。

繁殖方法

鯊魚掌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一般在春季結合換盆進行,倒出盆土後,將老株旁的萌櫱芽用利刀切下,傷口敷草木灰,栽植於稍濕潤的盆中,放於陰涼處,待植株明顯生長後再進行正常的栽培管理。

栽培技術

栽植:春季栽植或換盆。盆栽採用腐葉土、園土、粗沙等份混合的培養土。根系淺,宜用淺盆栽植。
光照與溫度:生長期宜放在半陰處培養,在室內散射光照條件也能生長良好。生長適宜溫度15-22℃。夏季炎熱時要遮蔭,或放在通風的陰涼處,避免高溫和強陽光直射。冬季入室,放在向陽處,溫度不要過高,以不超過12℃為宜,最低溫度5℃。
澆水與施肥:生長期要注意澆水,澆水不可過多,每3-4天澆1次水,盆土保持濕潤微乾。澆水掌握“見乾見濕澆則澆透”的原則。夏季,要控制澆水。冬季減少澆水,盆土保持乾燥。生長期每月施1-2次腐熟的稀薄餅液肥,夏季開花前可葉面噴灑磷、鉀肥,並停止施肥水。

病蟲防治

症狀:主要為害葉片和莖部。葉尖、葉緣染病產生半圓形黑褐色病斑。葉面上產生的病斑圓形或近圓形,大小3-5毫米,黑褐色,後擴展成大斑,中部凹陷,邊緣隆起,後期病部出現黑色小粒點。
病原: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sac.),屬半知菌類真菌。有性態為圍小叢殼Glomerella cingulate ( Stone.) Spauld et schrenk),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子囊殼近球形,基部埋在子座中,散生,孔口處暗褐色,大小180-190微米×132-144微米。子囊棍棒形,內含8個子囊孢子,大小48-77微米×7-12微米。子囊孢子單行排列,單胞,無色,長橢圓形,15-26微米×4.8微米。分生孢子盤褐色,埋生在表皮下,成熟時突破表皮外露。剛毛刺狀,黑褐色,具分隔1~2個。分生孢子長橢圓,兩端鈍圓或端略窄,單胞,無色,大小10.8-14.4微米×3-4.3微米。
發生規律:以菌絲和分生孢子盤在病部或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翌年6月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不斷擴大蔓延。氣溫25-30℃,相對濕度80%易發病。天氣溫暖、多濕或霧大有利發病。過施氮肥或植地蔭蔽、通風透光不良會使病害加重。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②常發地或重病地避免連作,注意加強水肥管理。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避免過施氮肥。做到高深溝,清污排漬,改善植地通透性。③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0%氫氧化銅懸浮劑600倍液加70%甲基硫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800倍液、50%施保功或使百克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④盆栽鯊魚掌塗抹醫用達克寧軟膏有效。

主要價值

鯊魚掌為常見的室內盆栽觀花植物。葉質肥厚,葉面上密布白色疣狀突起,外形奇特,狀如鯊魚皮,是常見的觀葉植物。其花開於夏季,紅艷醒目,適於書桌、案幾擺設觀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