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對象:鯉魚體表、草魚和鯝魚也曾發生此病目前主要發生於鯉魚體表,草魚和鯝魚也曾發生,魚種和成魚都可致病,全國各地均有出現,並有嚴重病例報導。可引起死亡,病魚也失去商品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鯉魚膚胞蟲病
- 危害對象:鯉魚體表、草魚和鯝魚
- 危害:引起死亡,病魚也失去商品價值
- 病因:膚胞蟲寄生
病原,症狀,防治方法,
病原
國內已發現3種膚胞蟲,即鱸膚胞蟲(Dermocystidium percae)、廣東膚胞蟲(D.kwangtungensis)和野鯉膚胞蟲(D.koi)。膚胞蟲的孢子結構較簡單,圓形或近圓形,外面為一層透明膜,內為一個大的圓形折光體,並有少許顆粒狀胞質內含物。區別主要依靠胞囊形態,香腸形的為鱸膚胞蟲,帶形的為廣東膚胞蟲,盤曲成一團的為野鯉膚胞蟲。
症狀
膚胞蟲主要寄生在體表和鰓上,當前鯉、草魚體表寄生的野鯉膚胞蟲比較常見,病魚軀幹部、鰭條、鰓蓋或眼眶上分布有盤曲成團的線裝胞囊,肉眼明顯可見,寄生部位皮膚發炎、充血、潰爛,嚴重的病魚數量可達百多個,觀之可畏。
防治方法
一旦發病,病魚立即隔離,並消毒魚池。每周潑灑2次敵百蟲(0.15毫克/升),並在每50千克餌料中拌入磺胺噻唑5克,連餵14天,以控制疾病的蔓延。治療尚無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