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雲龍

鮑雲龍

鮑雲龍(1226-1296),南宋經師,字景翔,號魯齋,歙縣霞峰(今屬安徽省歙縣上豐鄉霞江村)人。博通經史,尤精易學。宋寶佑六年(1258)舉人,景定(1260-1264)進士。後居鄉收徒講學,入元不仕以終。著有《天原發微》、《大月令》、《筮章研幾》等。《天原發微》入選《四庫全書》。《大月令》、《筮章研幾》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鮑雲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226年
  • 逝世日期:1296年
  • 職業:經師
  • 代表作品:《天原發微》、《大月令》
鮑雲龍著作,鮑雲龍軼事,

鮑雲龍著作

鑒於秦、漢以來探討天道之人或拘於數術,或淪於虛無,致使天下人鬱閉不解的狀況,鮑雲龍作《天原發微》,主要是附會周易而研討天人之關係,闡發天地人神之道理。他先列諸儒之說於前,而以己見辨論其後。依據《易大傳》天數二十有五,而立書目二十五篇,博考詳究,條分縷析。二十五篇主要內容如下:《太極》篇論述道體,認為太極是萬物之本;《動靜》篇論述道用,講萬物發展變化;《靜動》篇論述用本於體,講體用關係;《辨方》篇論述方位,認為一年四季運行必孕始於坎位;《元渾》篇討論萬物發展變化,認為萬物始終表現為天道運行;《分二》篇講動靜初分,即天地氤氳;《衍五》篇講陰陽再分,即兩儀生四象;《觀象》篇探討四象各生兩儀,即八卦;《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篇敷演邵雍之說,以日月星辰分別配四象;《天樞》篇討論“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之故,以所余之一為北辰;《歲會》篇講所謂“十二次”,即與“爻辰”說相關的太陽沿著黃道繞地球而所次的方位;《司氣》篇講七十二候,即易經與曆法的關係;《卦氣》篇講掛氣說,認為焦延壽、京房之學從《太玄》所出;《盈縮》篇講推算設定閏年閏月之理;《象數》篇講的是河圖洛書為自然數的源頭;《先後》篇論述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左右》篇講左旋右旋之說;《二中》篇講數字,認為五、六分別為天地之中;《陽復》篇講復卦,認為“復”為天心;《數原》篇講數字之變化,認為萬變不出一理;《鬼神》篇論辨《易傳》中所謂鬼神,認為後世理解之鬼神多非其正;《變化》篇說的是天之道與人之道的變化,認為天有天的變化,人有人的變化。全文以朱熹“主敬”之說作為結論。
鮑雲龍
《天原發微》廣泛涉獵宋以前易學,且多以揚雄舊說為據,不免有些雜蕪荒遠。但總的來說,全書條理分明,其中於《易大傳》義理頗有發明,於象數之學也頗多補正,闡述獨到,算得上是一部有用之書。元元貞年間,同鄉歙人鄭昭祖出資刻印,方回、戴表元分別作序。至於明初,族人鮑寧依據趙汸之說,附入辨正百餘條,又作篇目名義,采雲龍與方回問答為節要,冠之於首,也算是發揚光大了鮑雲龍的學說了。但鮑寧對原文刪改較多,已經不是元貞刊本的舊貌了。現在的通行本是《四庫全書》本。

鮑雲龍軼事

還是第一批黃山登頂人之一。據記載,宋鹹淳四年(1268年),歙人、國史院編校吳龍翰,歙人、景定進士鮑雲龍,歙人、文士宋復一等三人,於秋冬之際,自帶乾糧,費時三天,涉足丹崖,登上了蓮花峰峰頂。吳龍翰事後寫下《黃山紀游》一篇,說:“上丹崖萬仞之巔,夜宿蓮花頂峰,霜月洗空,一碧萬里,古梅談玄,魯齋誦詩……飄然有遺世獨立之興。”吳龍翰黃山紀游》及詩作,為現存最早的游蓮花峰的文字。魯齋(鮑雲龍)所誦之詩不詳。吳鮑宋此行比明徐霞客早350多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