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蓋

鮑蓋(?-316年)鮑郎名蓋,後漢鄮邑人,生晉泰始三年(267),永興三年,任鄮縣縣吏,居高錢青山村(今鄞州東錢湖鎮梅湖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鮑蓋
  • 外文名:不詳
  • 逝世日期:316年
  • 所處時代:漢
人物簡介,歷史記載,

人物簡介

鮑蓋為官清正,兩袖清風,除暴安良,保境安寧,深受老百姓愛戴。建興四年(316),天鬧災荒,百姓流離失所,食樹皮度日,正當危難之時,適逢鮑蓋押糧船隊在海上遇風浪,駛入鹿江暫避(今高錢),見途餓殍遍野,民眾跪地求救。見此情景,鮑蓋悲感交織,淚水縱橫,毅然將所押糧食賑濟災民,由於難向官府交差,自己投江自盡,卒後百姓將其從鹿江上撈起來,葬於高錢下王鹿山。附近百姓為感其恩德,表彰英靈,鄞東鄞西一帶紛紛立廟祀之。其中在其家鄉青山建廟,以“青山”名之。傳說山上盈產染料“青”草,為鮑郎神所化。農婦織布染色仍得其益。

歷史記載

《四明談助》卷二十二中記載:“鮑蓋薨後30年後為神,仍以匡時濟世愛民為懷。南朝梁大通間(527-529),有奴賊名益,倡誘群盜,號‘奴抄兵’,寇郡邑,官兵戰而不勝。明州刺史蕭詆得蓋之助,將‘奴抄’殲滅於餘姚,舟膠於江,眾陷於淖,潰潰如醉,官軍悉縛之。祇奏其異,武帝遺增大詞宇。”唐聖歷二年(699),縣令柳惠古遷祠於縣,建明州鮑君永泰王廟。宋·崇寧二年(1103),尚書豐稷奏:明州鮑君永泰王廟額,犯哲宗皇帝陵名,乞改名“靈應”。(《乾道圖經》),俗稱大廟(今寧波市鎮明路倉橋頭)。宋以來,蓋屢封“忠嘉神聖惠濟廣靈王”(《延佑志》)。明·正統間,郡守鄭珞新之。歲以九月十五日郡邑致祭(《聞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