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氏之子

鮑氏之子

文通過鮑氏之子反駁齊田氏的一番話,批判了那種認為萬物由上天製造出來的唯心主義,讚揚了鮑氏之子的唯物論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鮑氏之子
  • 外文名:The Son of Bao’s
  • 類型:古代文言文,寓言
  • 主人公:鮑氏子
  • 中心:讚揚了唯物論思想。
  • 出自:《列子》
古文今譯,原文,譯文,注釋,關於作者,

古文今譯

原文

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嘆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如響。鮑氏之子年十二,預於次,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ruì,吸血昆蟲)囋(zǎn,叮咬)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選自《諸子集成·列子·說符》)

譯文

齊國姓田的(權臣)在廳堂設宴祭神,一起吃飯的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獻魚和大雁的。田氏看了,於是感嘆道:“老天對民眾很厚道啊!生長五穀,孕育魚和鳥,用它們來給民眾享用。”所有食客高聲附和。
一個年齡十二歲姓鮑的小孩,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進言道:“不是您說的那樣。天地萬物和我們人類並存,只是種類不同而已。種類沒有什麼貴賤之分,只是因為大小、智慧和力量不同而互相制約,依次互相吞食,並不是為了給誰吃而生存的。人類獲取可以吃的東西並吃它,難道是天為了讓人吃而孕育它們嗎?況且蚊蟲叮咬人的皮膚,虎狼吃肉,也不是為了蚊蟲而孕育出人、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

注釋

田氏:齊國姓田的(貴族)。
食:宴飲。
以:用來 。
為:給。
迭:更迭。交替地,輪流地。
預於次:參與在末座。預,參與。次,末座。
祖:古代祭祀的名稱。原指出行時祭祀路神,在這裡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義。
和:應和。表示同意。
坐:通“座”,坐席,座位。
響:迴響,回聲。
且:而且
徒:只。
類:種類;物類。
和:應和。表示同意。
蚊蚋囋膚:蚊蚋咬人的皮膚。蚋,生活在水中,能吸食人畜的血、類似蚊的一種昆蟲。
並:並且。
智力:智慧和力量。
豈本為人生之 本:本來,原本。
非相為而生:不是為了對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囋:叮咬。

關於作者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鄭國莆田(今河南鄭州)人,與鄭繆公同時。今鄭州市東30里圃田鄉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列子》一書,在先秦曾有人研習過,經過秦火,劉向整理《列子》時存者僅為八篇,西漢時仍盛行,西晉永嘉之亂,渡江後始殘缺。其後經由張湛搜羅整理加以補全。
列子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先後著書二十篇,十萬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遺成《列子》一書,余者皆失傳。其中寓言故事百餘篇,如《黃帝神遊》、《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有人勸鄭國執政子陽資助列子,以博個好士之名,於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現在我卻常常挨餓。宰相送糧食給你你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著對妻子說:子陽並不真的了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後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後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禦寇得以安然無恙。這樣的列子遺事至今鄭州民間還在流傳,康熙三十二年《鄭州志》也記載了這個故事。
列子貴虛尚玄,修道煉成御風之術,能夠御風而行,常在春天乘風而游八荒。莊子《追遙游》中描述列子乘風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他駕風行到哪裡,哪裡就枯木逢春,重現生機。飄然飛行,逍遙自在,其輕鬆自得,令人羨慕。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為沖虛真人,其書為沖虛真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