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鮑威,日本九州大學學士、東京大學碩士、哲學博士(教育學),北京大學博士後。曾任日本國立大學財務經營中心客座研究員、日本北海道大學高等教育功能開發中心評估專家、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高教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等。曾作為中組部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擔任石河子師範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院校影響力與學生髮展、教育財政、民辦高等教育、教育機會公平等。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發表中文、日文、英文學術期刊論文百餘篇,出版專著《中國民辦高等教育機構:與社會需求的對應》(日文版)、《高等教育系統分化中的民辦高等教育》、《未完成的轉型:高等教育影響力與學生髮展》,參與主編《高等教育規模擴大過程中的財政體系:中日比較的視角》。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所授課程:《高等教育的多學科視角與實證分析》、《學生髮展與高等教育影響力》、《高校管理實務》(與閻鳳橋教授合開)。
教育情況
2002.4-2005.7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比較教育社會學專業博士課程,獲博士學位
2000.4-2002.3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比較教育社會學專業碩士課程,獲碩士學位
1996.4-2000.3 日本九州大學教育學院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研究領域
高等教育影響力與學生髮展
高等教育財政
民辦高等教育
發表成果
學術專著
《中國の民営高等教育機関―社會的ニーズとの対応》東京:東信堂 2006年12月
《高等教育規模擴大過程中的財政體系:中日比較的視角》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年6月 擔任副主編
《高等教育系統分化中的民辦高等教育》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學術論文
中文期刊論文
鮑威“關於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路徑和發展機制的實證研究”《教育發展研究》2005年12B ,pp55-59.
鮑威“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生成機制和區域發展模式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第4期,PP.149-159.
鮑威“民辦高等教育與大學畢業生就業新市場的形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pp.52-62
鮑威“當前我國進城務工人員培訓體系的特徵及其存在的問題”《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7,(03).
鮑威“繼續教育對改變弱勢群體邊緣化地位的效用:北京大學平民學校的探索”,《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第3期.
鮑威“法人化改革後日本國立大學財政管理體系的重構:從“行政隸屬型”向“契約型”的轉化”,《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
鮑威“擴招後我國高等教育資金籌措機制研究”《教育發展研究》2007年7/8期 (獨立完成/北大核心期刊)63-68.
鮑威“學生眼中的高等院校教學質量:高校學生教學評估的分析”《現代大學教育》2007年第4期:16-22.
鮑威“高等院校教學質量與教育成果及其關聯性的實證研究”《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年第3期,pp.71-82.
鮑威“在高等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中尋求自身定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探索” 《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
鮑威“擴招後中國高校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徵分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78-87
丁小浩、岳昌君、鮑威“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價值觀培訓:北大平民學校的培訓”《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第21期,pp.37-40.
鮑威、張倩“擴招後我國研究生入學選擇的實證研究”《復旦教育論壇》2009(5),pp5-11.
鮑威、劉艷輝“公平視角下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區域間差異”《教育發展研究》2009(23),pp.37-43.
鮑威“未完成的轉型:普及化階段首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學生髮展”,《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1),pp.27-44.
鮑威“大學的門檻:升學選擇背後的約束因素與分析”,《教育發展研究》,2010(17),pp.24-30.
鮑威、吳宇川“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推進及其成效的實證分析”,《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7期,pp.4-10.
鮑威、楊釙、朱紅、管蕾,“強化教學切適性,提升學生滿意度首都高校教學質量與學生髮展狀況調查報告”,《中國高等教育》,2011年第1期,53-55.
鮑威 “擴招後中國高等院校的貸款融資行為與財務運作特徵”,《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第1期(總第33期),pp.33-52.
鮑威,中國民辦高校財務運作與辦學行為的實證研究,《復旦教育論壇》2011年第3期,PP.70-76.
鮑威、劉艷輝 .中國高等院校資源配置差異影響因素的多層線性模型分析,教育發展研究,2011,(19):1-7.
鮑威、王嘉穎 “象牙塔里的壓力:中國高校教師職業壓力與學術產出的實證分析、《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年第1期,PP.124-138.
鮑威、李炳龍“誰失業、誰就業、誰升學: 2003-2009年中國高校學生畢業後發展路徑選擇的觀察,《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周華麗、鮑威、李漢邦.開展大學生學業成就評價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中國高等教育,2012(1):53-55.
許小雯、王智慧、謝天龍、盧曉東、鮑 威.元培模式教育滿意度的實證分析.中 國大學教學,2012(5):77-81.
鮑威. 中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張的理論解釋與擴張機制.教育學術研究,2012(8):3-11.
鮑威.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成效分析:基於公平與效率的視角,教育發展研究,2012年第19期:1-7.
周華麗 ,鮑威.大學生社會化發展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現代教育管理,2013,(12):87-91。
鮑威.第一代農村大學生的升學選擇,教育學術月刊,2013(1):3-11。
周華麗 ,鮑威.大學生校園人際互動投入的實證研究,高教探索,2014,(4):5-9。
鮑威.高校教師教學方法的範式轉換及其影響因素,教育學術月刊,2014,(3):74-84。(《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4年第6期全文轉載)
鮑威.高校學生院校滿意度的測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教育發展研究,2014,(03):22-29+55。
陳曉宇,鮑威,熊煜.學生視角下的高等理科人才培養:問題與挑戰,中國大學教學,2015,(06):76-96。
中澤涉,鮑威,馮倩倩.日本的影子教育:聚焦高中階段的課外補習支出,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5,13(3):17-28。(日譯中)
鮑威.大學教學課程的範式轉換及其驅動機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2):97-105。
鮑威.大學生學業成就增值效應研究,江蘇高教,2015,(1):65-69。
鮑威,陳亞曉.經濟資助方式對農村第一代大學生學業發展的影響,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5,13(2):80-96。(《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5年第9期全文轉載)
鮑威,杜嬙.多元化課外參與對高校學生髮展的影響研究,教育學術月刊,2016,2:98-106。
鮑威,劉薇.高校畢業生可就業能力形成機制的實證研究.教育發展研究.2016(1): 48-55.(《教育科學文摘》2016年第2期轉載,35-36頁)
鮑威,陳杰,萬蜓婷.我國“985工程的運行機制與投入成效分析:基於國際比較與實證研究的視角,復旦教育論壇,2016,(3):12-19. (《教育科學文摘》2016年第4期轉載,20--22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6年第11期全文轉載)
鮑威,黃月,劉乃嘉.中美高等理科教育課程設定的比較研究,中國大學教學,2016,5:47-54。
鮑威、吳紅斌.象牙塔里的薪資定價:中國高校教師薪資影響機制研究,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6,(2):113-13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6年第9期全文轉載)、(《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管理科學》2016年第9期全文轉載)
李璐、鮑威.學業輔導對大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及補充性效應檢驗,教育學術月刊,2016,(8)
鮑威、李珊. 高中學習經歷對大學生學術融入的影響:聚焦高中與大學的教育銜接
鮑威、吳紅斌.什麼拉大了高校間老師薪資差距,記者觀察,2016(9):55-58.
聶晶、鮑威、陳蘇雅.大學生學業拖延的團體干預療效研究,教育學術月刊,2017(2):67-75.
羅傑·蓋格 (鮑威、麻嘉玲譯).新美國大學的前景:對於研究型大學的啟示,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7(1).(英譯中)
鮑威,杜嬙,麻嘉玲. 是否以學術為業:博士研究生的學術職業取向及其影響因素[J]. 高等教育研究,2017,(04):61-70.(《新華文摘》網刊2017年第20期全文轉載)
鮑威、哈巍、閔維方、吳紅斌、萬蜓婷、鄧尚律.“985工程”對中國高校國際學術影響力的驅動效應評估[J]. 教育研究,2017,(09):61-69.(《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8年第2期全文轉載)
鮑威、杜嬙.衝突·獨立·互補:研究型大學教師教學行為與科研表現間關係的實證研究[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7,(04);107-125.(《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8年第8期全文轉載)
派屈克·特倫茲尼(鮑威、黃月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什麼在影響美國大學生的學習?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8,(01).
鮑威、遲春霞、麻嘉玲.增能理論視角下進城務工人員的教育培訓效用-北京大學平民學校的探索,教育學術月刊,2018(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成人教育學刊》2018年第6期全文轉載)
鮑威、王赫男.民辦高校財政資助的制度設計及其成效評估-基於傾向值匹配估計的經驗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8(07)。(收入《中國民辦教育研究》2019一書)
鮑威、金紅昊、曾慶泉.學業輔導對高校學困生的干預效應研究,教育發展研究,2019(1):29-39.(《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9年第6期全文轉載)
鮑威、金紅昊、肖陽.階層壁壘與信息鴻溝新高考改革背景之下的信息支持,中國高教研究,2019(5):40-49.
鮑威.跨越學術與實踐的鴻溝:中國本科教育高影響力實踐的探索,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J],2019(3):105-129.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20年第1期全文轉載)、教育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文摘(周報)》2020年2月5日總第1668期轉載,《光明日報》2019-11-12專稿刊發.
鮑威、姚錦祥、閔維方.法人化改革後日本國立大學教師人事制度的變革:從穩定保障型向流動競爭型的過渡[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0(2):92-103.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20年第9期全文轉載)
鮑威、金紅昊、楊天宇.新高考改革對學生高中學習經歷的形塑[J]中國高教研究,2020(5):83-89.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20年第9期全文轉載)
趙今巾、鮑威.女性學術職業發展研究範式的重構基於多維視角的高校女性教師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20(05):67-76.
鮑威、金紅昊、田明周.高校教師隊伍年齡結構與科研產出的關係[J]高等教育研究,2020(5)
鮑威、金紅昊.新高考改革對大學新生學業適應的影響:抑制還是增強?[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06).
鮑威.疫情中走下神壇的線上教學[J].高等理科教育,2020(03):7-9.
鮑威、張心悅、吳嘉琦.博士生延期畢業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江蘇高教研究,2020(07):31-38.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20年第12期全文轉載)
鮑威,陳得春,岳昌君.青年就業扶持政策的國際比較對後疫情時代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20,40(23):66-76.
鮑威、戴長亮、金紅昊、楊天宇.中國高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現狀、問題與挑戰[J]中國高教研究,2020(12).
鮑威、陳得春、王婧.後疫情時代線上線下學習範式與教學成效的研究-基於線上線下高校學生調查數據的對比分析 中國電化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21(06).
鮑威、田明周、陳得春.新形勢下海外高端人才回國意願及其影響因素[J] 高等教育研究,2021(02):24-34.
鮑威、吳嘉琦、何峰.如何適度布局博士生規模:基於導師指導規模與博士生培養質量的關聯性分析[J] 中國高教研究,2021(04):75-81.
金紅昊、鮑威.新高考科目選考制的實施成效分析[J] 中國高教研究,2021(04):78-85.
謝曉亮,鮑威,金紅昊,庹琳,柴曉媛.基於高校教師四年體檢面板數據探討代謝性疾病對甲狀腺結節發生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27):3424-3431.
鮑威、謝曉亮、王維民.玻璃大廈:高校教師職業負荷對健康的影響[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20(3):21-39.
鮑威,姚錦祥,閔維方.法人化改革後日本國立大學教師人事管理制度的變革:從穩定保障型向流動競爭型的過渡[J].日本學刊,2021(S1):187-188.
金紅昊,李詠梅,鮑威.何以失效:新高考改革對理工科新生大學學業表現的影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No.192(01):80-85.
鮑威,何元皓,焦文宇.調適與脫軌:新冠肺炎疫情對大學生生涯發展路徑的衝擊效應[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08):84-97.
日文期刊論文
鮑威“短期職業技術學院の台頭―その政策的理念と現実”,『IDE:現代の高等教育』 2005年6月號 76-81頁。
鮑威“民営高等教育と獨立學院”高等教育研究叢書”81『1990年代以降の中國高等教育の改革と課題』(黃福濤編著),広島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開発センター,2005年,35-44頁。
鮑威“高等教育拡大のなかの民営大學の特質と課題“『中國における高等教育改革の動向』(金子元久編著)、東京大學大學総合教育研究センター、2006年、92-107頁。
鮑威“大拡張期における中國大學の財務特性と金融融資に関する実証分析”『大學財務経営研究』、國立大學財務?経営センター、2009年、113-136頁。
鮑威“中國も大卒就職難” ,『IDE:現代の高等教育』 2010年1月號 66-71頁。
鮑威“中國の高等教育―量的拡大から質的改革へ”、『IDE:現代の高等教育』 2010年2-3月號、30-34頁。
鮑威“岐路に立つ中國の民営高等教育”、 『IDE:現代の高等教育』 2010年7號 71-78頁。
鮑威 “教育機會の格差は縮小したのか”、 『IDE:現代の高等教育』 2010年12號 65-70頁。
鮑威.“中國における高等教育制度と大學の設置形態”、『大學の設置形態に関する調査研究』、國立大學財務?経営センター研究報告第13號、平成22年9月、41-72頁。
鮑威. “混迷のなかでの大學院改革”、 『IDE:現代の高等教育』 2011年8-9月號 69-75頁。
英文期刊論文
Bao,Wei.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Change and Response” In: RIIHE Research Series3: Frontier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East Asia, Tokyo: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dependent Higher Education., 2008:63-94
Bao,Wei.“Formational Mechanism and Regional Growth Patterns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42, no.6, November-December 2009:74-90.
Bao,Wei.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the Alloca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quity[J].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Volume 45, Number 1 / January-February 2012
Ching-Ling Wu, Wei Bao.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engagement on the attainment of student leadership roles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Volume 33, issue 2 (March, 2013), p. 149-155.
收錄在學術書籍中的論文
“高等教育拡大のなかの民営大學の特質と課題”『中國における高等教育改革の動向』(金子元久編著)、東京大學大學総合教育研究センター、2006年。
“法人化改革後日本國立大學財政管理體系的重構從“行政隸屬型”向“契約型”的轉化“,收錄於《高等教育規模擴大過程中的財政體系:中日比較的視角》(王蓉主編、鮑威副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年,63-85頁。
“擴招後中國高等教育經費籌措機制:現狀與問題” 收錄於《高等教育規模擴大過程中的財政體系:中日比較的視角》(王蓉主編、鮑威副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年,86-108頁。
“大眾化時代的高校經費籌措” 收錄於《教育投入、資源配置與人力資本收益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66-78頁
,DING, ChangjunYUE, Wei,BAO(2010), “Effec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or Lifelong Learning:A Case of Beida Ping-min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 Weifang Min、Lars Qvortrup 主編,Frameworks for Supporting Lifelong Learning,同心出版社。
文東茅、閻鳳橋、郭建如、鮑威,“辦學體制改革”,載顧明遠和石中英主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解讀》。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翻譯論文和書稿章節
金子元久“營利性大學:背景.現狀.可能性”《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日譯中)
天野郁夫“日本國立大學的法人化現狀與課題”《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日譯中)
矢野真和“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升學需求與政策”《高等教育的經濟分析與政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日譯中)
金子元久 “轉型期中的日本私立大學:特徵、危機與未來發展方向”《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第2期(核心期刊),(英譯中)。
西井泰彥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財政補助制度與私立高校財政”,《教育發展研究》,2008年第5期(核心期刊),日譯中。
金子元久 《大學教育力》(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承擔其中前言、第二章、第三章的翻譯,(日譯中)
羅傑.L.蓋格; 唐納德.E.海勒 “私有化與美國高等教育財政的新趨勢”,《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第1期,(英譯中校對)。
金子元久 “世紀的轉換與高等教育財政”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第1期,(日譯中校對)。
吉本圭一 “大學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適切性基於日歐畢業生調查的實證分析”《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年第1期,PP.72-90。(日譯中)
大衛.波斯特、艾米.斯坦巴克、韓怡梅、亞倫.比呢瓦特、克麗絲.約克著,學術評等的光與影,《復旦教育論壇》,2012年第5期, 翻譯(黃韻庭、鮑威譯)
科研項目
主持項目
“大眾化階段中國高等教育財政體系的重構”,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的委託課題,2007-2008年。
“政府公共財政資助制度與私立高等教育發展的可行性研究”,全國博士後研究基金資助課題,2006-2007年。
“擴招後我國高校學生學習行為特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08JC880002),2008-2011年。
“擴招後高校貸款的成因及影響機制的實證研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留學歸國人員項目,2008年。
“擴招後高校教育質量與學生學業成就間關聯性的實證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 2008-2011年。
“北京市高校教育質量的評價體系研究 基於全程性、發展性視角”,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編號:11JYB002),2011-2013年。
“Student Engagement and College Impacts: Comparisons across Japan, China and the US”日本住友財團(118063),2012-2013年。
“農村第一代大學生校園參與和學業成就的影響機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2013年-2016年。
“中央高校新體制單位運行及管理機制研究”,教育部財務司委託課題,2013-2014年。
“高等院校經費配置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影響研究”(項目批准號71774007),2018-2022。
“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理論體系研究教師發展理論研究”,執行負責(課題負責人:林建華),育部高教司委託課題,2019-2022。
“新時代中日兩國高等教育合作規劃”,教育部國際司委託課題,2020。
“國家獎學金資助成效研究”,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委託課題,2020-2022。
部分參與項目
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辦調查委託課題,“大學生對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狀況的評價”,負責人為盧曉東,2006年。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進城務工人員培訓與繼續教育的供給模式研究”(2006JDXM010),丁小浩、岳昌君、鮑威,2007.1-2009.10。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制度理論與中國大學制度變遷研究,負責人為馬萬華、閻鳳橋,2006-2008年。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教育財政改革對教育資源分布和教育機會影響的研究”(2007JJD880223),負責人為閔維方、李文利,2008.1-2010.12。
教育部財務司委託課題,“高校學生醫療保障現狀與改革方案”,丁小浩、岳昌君、鮑威,2007.1-2007.12。
教育部財務司委託課題,“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研究”,負責人為袁連生、閻鳳橋,2008年。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重大攻關課題,“遵循科學發展,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子課題“建設高
等教育強國的背景與條件”的研究,負責人為陳學飛,2009.1-2010.
北京市教委課題,“首都高等教育學科群建設”,負責人為閔維方、文東茅,2006-2009年
中國高教學會、新世紀教學研究所重點規劃課題,“影響高等院校本科教學質量要素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負責人為耿學超、文東茅,執行負責:鮑威,2009-2010年。
教育部財務司委託課題,“中國教育財政決策支持系統”,負責人為閔維方、丁小浩、李文利,2009.1-2009.12。
參與《202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體制組和民辦教育專題組研究,2010年。
參與教育部發展基金會《中國高校基金會調研》課題,撰寫《中國高校基金會調研報告》(第三部分:浙江、上海高校調查報告),負責人:陳曉宇,2010.
參與日本文部省先導的大學改革推進委託研究《大學設置形態に関する調査研究》,承擔其中《中國高等教育制度與設定形態研究》課題,2011。
參與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辦委託課題《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的制度和文化建設》,負責人:李文利,2011年。
參與2010-201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高等教育經費需求與供求的實證研究》(課題編號:2009JJD880001)。
參與國際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高校畢業生就業與問題研究》(課題編號:09&ZD058),負責人:閔維方,2011-2013年。
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高校畢業生中的未就業群體研究從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視角》,子課題(未就業群體追蹤研究)負責人,2012-2014年。
獲獎情況
1996.4-2000.3 獲日本文部省學習獎勵獎學金
2001.4-2002.3 獲亞洲文化教育交流協會獎學金
2002.4-2005.3 獲日本文部省國費獎學金
2006.4-2007.3 博士論文獲日本學術振興委員會(JSPS)2006年度科學研究費資助金(研究成果公開促進費)。
2007.1-2008.1 獲2006年創價大學中日友好學術研究資助計畫。
2006年 獲2006年第四十批全國博士後研究基金資助
2008年 “教育社科醫學研究聯校論文獎”資助
2008年 北京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比賽優秀獎
2009年 北京大學正大獎教金優秀獎
2010年 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1年 中國高教學會課題《影響高等院校本科教學質量要素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課題負責人:耿學超、文東茅、鮑威)獲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9-2011)優秀課題一等獎。
2012年 入選2012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17年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九次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2017年 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17年 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8年 北京大學楊芙清-王陽元院士教師獎優秀獎
2020年 北京大學優秀班主任獎
2020年 第四屆“教育實證研究優秀學術論文獎”
2020年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科學術成果評價中心評選為“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作者”(基於2016-2018年複印報刊學術轉載數據與同行專家綜合評價)
2020年 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2021年 民進全國社會服務暨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
2021年 獲第六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學術交流經歷
2008.5-2008.8 日本國立大學財務經營中心客座訪問研究員
2009.2 日本北海道大學高等教育開發中心評估海外專家
2010.2-2010.4 台灣暨南大學教育學院比較教育學系 客座副教授
2012.22013.1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訪問學者
社會服務
《教學研究》第十屆編委會委員
北京師範大學創新發展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中心 學術委員會委員
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給學生的話
以實證求真、以實踐求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