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魯藝實驗劇團。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陝甘寧邊區文化宣傳團體。1938年8月,在延安成立,隸屬魯迅藝術學院領導,田方任團長。內部設立組織、教育、劇務、總務四科。成員約30人,主要是魯藝戲劇系第一屆畢業生。該團先...
同時魯迅藝術學院由延安北門外遷至延安城東的橋兒溝。戲劇系也隨院遷至。民國二十九年至三十年,魯藝戲劇系和實驗劇團在"提高"的思想指導下,演出了一些大型中外名著,如《雷雨》、《日出》、《欽差大臣》、《結婚》、《帶槍的人》等。民國三十一年延安開展整風運動,魯藝戲劇系糾正了"關門提高,脫離實際"的做法,走...
魯迅藝術學院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為培養抗戰文藝幹部和文藝工作者而創辦的一所綜合性文學藝術學校,1940年後更名為“魯迅藝術文學院”,簡稱“魯藝”。建立條件 1938年2月,毛澤東和周恩來領銜,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揚等人聯名發出魯迅藝術學院《創立緣起》。文中說,藝術是宣傳、發動與組織民眾的最有...
1948年11月,魯藝文工團各分團相繼到達瀋陽、恢復學校建制,定名為東北魯迅文藝學院。院內設美術部、音樂系、戲劇系、文學研究室,開設一個舞蹈班,組建一個文工團、一個音工團。1949年5月,文工團改稱實驗劇團,音工團改稱實驗音工團。10月,又增設一個普通部。先後領導人有肖軍、呂驥、張庚、塞克、王曼碩等。...
王大化是山東濰坊人。1939年秋入延安,先進馬列學院學習,後調入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任朗誦教員兼實驗劇團演員。1940年,21歲的王大化與馬列學院的同學一起排演了蘇聯著名話劇《馬門教授》,王大化扮演年邁的科學家馬門洛克教授,演出十分成功,周恩來風趣地稱他“咱們的馬門教授”。1942年5月,王大化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
王一達 (1919年-2003年)著名表演藝術家,戲劇家。因主演話劇《日出》和京劇《法門寺》、《群英會》而蜚聲革命聖地。簡介 曾用名王異,1938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參加革命,後在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習。1940年入魯藝實驗劇團,後轉入魯藝平劇研究團,任演員兼幹事、教員、導演。1942年延安平劇研究院成立後,曾任專職...
劉惠明(1929年一2022年10月19日),出生於黑龍江省綏化市,中國表演藝術家。曾塑造央視版《西遊記》中白骨精變化的老嫗等藝術形象。1946年參加革命工作,先後為佳木斯魯藝文工二團、瀋陽魯藝實驗劇團演員。1951年調入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改為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1982年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1984年8月離休。代表作品...
僅1938年至1940年初,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及其附屬的實驗劇團,就演出戲劇達100多場次。延安的戲劇工作者在創作方面也顯示了自己的實力,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有王振之的《流寇隊長》、沙可夫的《團圓》、姚時曉的《棋局未定》、李伯釗等的《農村曲》等。1942年,毛澤東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之後,延安...
張魯(1917年12月8日一2003年9月18日),出生於河南省洛陽市李村鎮。1938年6月奔赴延安參加革命,並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轉入魯迅藝術學院實驗劇團,開始音樂創作生涯。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人物履歷 1940至1943年就讀於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創作了歌曲、秧歌劇等。1944年任職於該院音樂研究室。解放戰爭...
王震之,河北定縣人。原籍湖南長沙,中共黨員。1935年考入同濟大學。3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抗戰前在上海參加中國劇作者協會,後赴延安,歷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師、副主任及實驗劇團主任,延安留守兵團部隊藝術學校副校長,西北聯防軍政治部部隊藝術工作團團長。1946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編劇。1949年調入中央電影局,...
1938年,在羅炳輝將軍親自介紹下,跟于敏一起結伴到達延安。先入陝北公學第25期,再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擔任延安總政治部宣傳隊副大隊長。1939年冬,王濱調入魯迅藝術院實驗劇團擔任副團長和戲劇系教員。1940年,執導曹禺的四幕話劇《日出》;6月,為紀念“魯藝”成立兩周年,執導王震之...
接著,魯迅藝術文學院及其實驗劇團、留守兵團政治部部隊藝術學校、西北文工團、抗大文工團、青年藝術劇院等團體相繼成立,演出活動日益繁盛,上演了王震之的《流寇隊長》以及《大丹河》、《一心堂》等劇目。至1942年,延安上演了話劇110多出, 其中首演劇目50多個。1940~1941年間,延安上演了《雷雨》、《日出》、《...
1978—1984年 任北京舞蹈學院首任院長 大事記 1921年 出生於浙江溫州一個小職員家庭,後全家移居上海。1933年 進入上海夢倫中學,曾經出演話劇《金寶》、《放下你的鞭子》等。1937年 參加上海“蟻社”救亡宣傳隊。1938年 進魯迅藝術文學院戲劇系學習,並與同年十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即在魯迅實驗劇團工作。1942...
王家乙(1919年1月27日—1988年11月27日),南京人,中國電影導演,代表作《五朵金花》。193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學習。1937年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1940年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實驗劇團任演員,1948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曾在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中飾演角色,1949年獨立導演。主要作品 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光芒...
到達延安之後,鐘敬之就與已經先期來到延安的在上海曾共同從事藝術活動時的老友張庚、崔嵬等人一起投入了新的藝術院校“魯迅藝術文學院”籌建工作。1938年4月“魯藝”正式開學。鐘敬之擔任戲劇系教授,負責舞台美術方面的教學,併兼管演出及組織等工作。從此鐘敬之真正開始了他藝術教育事業的生涯,也進入了他藝術創作的最...
”毛澤東還興奮地向葛一虹介紹了魯迅藝術文學院的實驗劇團在延安演出《帶槍的人》的盛況,讓葛一虹十分感動。同年10月,葛一虹回到上海,負責中蘇文協上海分會工作,主持天下圖書公司,出版了不少有關蘇聯文化方面的書刊,並撰寫了關於《夜店》等劇評。1946年,內戰爆發,葛一虹奉命回上海工作,任中蘇友協上海分會主任,...
次年9月,劉慕琨進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習戲劇。1940年秋畢業,分配在魯藝附設的實驗劇團,研究藝術理論,兼搞創作。是年12月24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魯藝和劇團期間,劉慕琨創作不少優秀劇本,曾獲得“青年劇作獎”。在延安魯藝公演的作品有《中秋》、《良民》、《掛紅燈》等劇本。此外,還在延安《穀雨》等刊物...
齊瑞棠(1911-1980年),原名振聲,城關鎮順河后街人。人物簡介 1938年,經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介紹,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轉入魯迅藝術學院(下稱魯藝)戲劇系。歷任魯藝實驗劇團團員、陝甘寧邊區抗戰劇團劇務科科長、中央黨校二部俱樂部主任。曾參與延安評劇院集體創作《逼上梁山》、《三打祝家莊》等劇目,受到...
另據朱家訓回憶,1938年4月他從重慶到延安,改名朱丹,進抗大第四期學習,未及畢業轉入魯迅藝術學院實驗劇團,同年10月因生活不習慣而告退,搭乘八路軍汽車到西安,在城門外被國民黨守軍攔截,押解到設在東廳門的乾訓四團受訓,經請示有關方面同意參加該團藝術大隊工作。在這裡,他驚奇地發現原來在南京戲劇學校的同學...
1938年4月魯迅藝術學院成立,副院長沙可夫(正院長暫缺),院子設在延安城北門外西邊半山坡上。有戲劇、美術和音樂系。薄平在音樂系學習,音樂系主任是呂驥。她印象最深的是呂驥老師以他具有穿透力的嗓子教我們唱他寫的魯迅藝術學院院歌,三個多月結業後薄平被分配到魯藝新成立的實驗劇團工作。1938年洗星海夫婦...
”1941年1月,劉保羅任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戲劇系主任,編導了《一個打十個》、《王玉鳳》、《月上柳梢頭》等劇目。同年3月15日,他率領魯藝實驗劇團去龍岡參加新兵團成立大會的慰問演出。午後,他在南寺正殿前指導排練,當排到劇中人新四軍戰士舉槍擊斃汪偽軍時,不料演員用的道具是一支膛內有子彈的執勤步槍,...
抗大畢業後,張守維被轉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第一期學習戲劇表演,畢業後留在魯藝實驗劇團工作,主要排演抗戰題材話劇。人物經歷 1944年,賀敬之、丁毅執筆創作了歌劇《白毛女》。張守維被推薦為飾演“楊白勞”角色的絕佳人選,並最終成為中國戲劇史上第一位“楊白勞”,演出獲得極大成功。1950年,歌劇《白毛女》被...
同年4月,由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等倡導成立了魯迅藝術學院(簡稱“魯藝”)。它為各根據地培養、輸送了大批文藝戲劇幹部。在魯藝戲劇系和實驗劇團的帶動、幫助下,延安留守兵團部隊藝術學校、西北文工團、抗大文工團、青年藝術劇院等團體相繼成立,演出活動日益繁盛。至1942年,延安上演話劇110多出,其中有《流寇隊長》...
任魯迅藝術學院實驗劇團副團長等職。1944年參與編導大型歌劇《白毛女》。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軍區文化委員會委員、東北電影製片廠導演。1949年執導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後參與編導影片《白毛女》。1958年導演神話故事片《畫中人》。水華:1949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導演。次年,與人聯合執導了《白毛女》,並在...
”也就在這次轟動了延安的演出活動後,由毛澤東同志提議,於1938年初籌建魯迅藝術學院。張平參加了魯藝籌委會的工作,並成為魯藝戲劇系的第一期學員。1938年底,他做為魯藝實驗劇團演員兼劇務科長,參加了劇團赴山西前線八路軍總部的慰問演出。此時,張平對八路軍的首長和戰士民眾,都有過親密地接觸,進行了細緻的觀察...
1937年畢業後赴延安籌建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並任音樂系教員,音樂研究室主任,音樂系代系主任、副系主任,魯藝實驗劇團音樂顧問,“星期音樂學校”校長等職。向隅於1942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後任東北魯藝音樂系系主任、“哈爾濱工作小組”組長、淞江魯藝文工團團長、東北魯藝音工團團長、東北魯迅文藝學院教授等職...
1944年,作為魯藝實驗劇團的一名演員,林白參演了後來影響巨大的歌劇《白毛女》,扮演“喜兒”,成為中國舞台上第一位“白毛女”。1945年,林白被調入東北聯合大學文工團,1947年又來到長影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和藝術研究員等職。1946年,林白隨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以下簡稱魯藝)和華北聯大組成的東北文工一...
還是在1953年2月的時候,年僅24歲的王其珩從東北魯迅文藝學院來到當時的東北戲曲研究院評劇實驗劇團從事編曲工作。當時年輕的王其珩對評劇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不過他對韓少雲早有耳聞。原來,韓少雲16歲時就已經成了名角兒,18歲那年解放了,是金開芳老師到天津挑弟子,看了韓少雲的演出後,大為讚賞,便動員她到瀋陽來...
1937年抗戰爆發後,姚時曉隨北平學生移動劇團開始在全國進行抗戰巡演,1938年秋到延安。姚時曉自幼沒有進過新式學校,只是在私塾里念書,所以學習願望十分強烈,希望留在魯迅藝術學院學習。在到達延安的第一天,魯藝的教師呂驥和張庚就邀請他去魯藝任教而不是當學員,於是姚時曉就成為魯藝的戲劇系教員。當時正值魯藝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