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集》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收錄了魯迅1930年到1931年所作的雜文三十七篇。包括《“好政府主義”》《“友邦驚詫”論》《“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柔石小傳》《以腳報國》等,末附《現代電影與有產階段》譯文一篇。
基本介紹
- 書名:魯迅自編文集:二心集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頁數:199頁
- 開本:32
- 品牌:鳳凰壹力
- 作者:魯迅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74372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嚴格按照魯迅生前自選版本編選,版本權威,極具收藏價值 ,魯迅經典雜文集,文字形象,妙語連珠。鋒言利語,指陳時弊;義正詞嚴,直書黑暗現實。 魯迅自己非常滿意的一本雜文集“我的文章,也許是《二心集》中比較鋒利。”
日本帝國主義的兵隊強占了遼吉,炮轟機關,他們不驚詫;阻斷鐵路,追炸客車,捕禁官吏,槍斃人民,他們不驚詫。中國國民黨治下的連年內戰,空前水災,賣兒救窮,砍頭示眾,秘密殺戮,電刑逼供,他們也不驚詫。在學生的請願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
——《“友邦驚詫”論》
凡走狗,雖或為一個資本家所豢養,其實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所以它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不知道誰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見所有闊人都馴良的原因,也就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證據。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日本帝國主義的兵隊強占了遼吉,炮轟機關,他們不驚詫;阻斷鐵路,追炸客車,捕禁官吏,槍斃人民,他們不驚詫。中國國民黨治下的連年內戰,空前水災,賣兒救窮,砍頭示眾,秘密殺戮,電刑逼供,他們也不驚詫。在學生的請願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
——《“友邦驚詫”論》
凡走狗,雖或為一個資本家所豢養,其實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所以它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不知道誰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見所有闊人都馴良的原因,也就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證據。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
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墳》等。
圖書目錄
序言
一九三○年
“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習慣與改革
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
張資平氏的“小說學”
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我們要批評家
“好政府主義”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進化和退化》小引
《藝術論》譯本序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夜記之五,不完。)
一九三一年
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
柔石小傳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
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
上海文藝之一瞥
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
答文藝新聞社問
“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
沉滓的泛起
以腳報國
唐朝的釘梢
《夏娃日記》小引
新的“女將”
宣傳與做戲
知難行難
幾條“順”的翻譯
風馬牛
再來一條“順”的翻譯
中華民國的新“堂·吉訶德”們
《野草》英文譯本序
“智識勞動者”萬歲
“友邦驚詫”論
答中學生雜誌社問
答北斗雜誌社問
關於小說題材的通信(並Y及T來信)
關於翻譯的通信(並J.K.來信)
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譯文,並附記)
一九三○年
“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習慣與改革
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
張資平氏的“小說學”
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我們要批評家
“好政府主義”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進化和退化》小引
《藝術論》譯本序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夜記之五,不完。)
一九三一年
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
柔石小傳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
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
上海文藝之一瞥
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
答文藝新聞社問
“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
沉滓的泛起
以腳報國
唐朝的釘梢
《夏娃日記》小引
新的“女將”
宣傳與做戲
知難行難
幾條“順”的翻譯
風馬牛
再來一條“順”的翻譯
中華民國的新“堂·吉訶德”們
《野草》英文譯本序
“智識勞動者”萬歲
“友邦驚詫”論
答中學生雜誌社問
答北斗雜誌社問
關於小說題材的通信(並Y及T來信)
關於翻譯的通信(並J.K.來信)
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譯文,並附記)
序言
這裡是一九三O年與三一年兩年間的雜文的結集。
當三0年的時候,期刊已漸漸的少見,有些是不能按期出版了,大約是受了逐日加緊的壓迫。《語絲》和《奔流》,則常遭郵局的扣留,地方的禁止,到底也還是敷延不下去。那時我能投稿的,就只剩了一個《萌芽》,而出到五期,也被禁止了,接著是出了一本《新地》。所以在這一年內,我只做了收在集內的不到十篇的短評。
此外還曾經在學校里演講過兩三回,那時無人記錄,講了些什麼,此刻連自己也記不清楚了。只記得在有一個大學裡演講的題目,是《象牙塔和蝸牛廬》。大意是說,象牙塔里的文藝,將來決不會出現於中國,因為環境並不相同,這裡是連擺這“象牙之塔”的處所也已經沒有了;不久可以出現的,恐怕至多只有幾個“蝸牛廬”。蝸牛廬者,是三國時所謂“隱逸”的焦先曾經居住的那樣的草窠,大約和現在江北窮人手搭的草棚相仿,不過還要小,光光的伏在那裡面,少出,少動,無衣,無食,無言。因為那時是軍閥混戰,任意殺掠的時候,心裡不以為然的人,只有這樣才可以苟延他的殘喘。但蝸牛界裡那裡會有文藝呢,所以這樣下去,中國的沒有文藝,是一定的。這樣的話,真可謂已經大有蝸牛氣味的了,不料不久就有一位勇敢的青年在政府機關的上海《民國日報》上給我批評,說我的那些話使他非常看不起,因為我沒有敢講共產黨的話的勇氣。謹案在“清黨”以後的黨國里,講共產主義是算犯大罪的,捕殺的網羅,張遍了全中國,而不講,卻又為黨國的忠勇青年所鄙視。這實在只好變了真的蝸牛,才有“庶幾得免於罪戾”的幸福了。
而這時左翼作家拿著蘇聯的盧布之說,在所謂“大報”和小報上,一面又紛紛的宣傳起來,新月社的批評家也從旁很賣了些力氣。有些報紙,還拾了先前的創造社派的幾個人的投稿於小報上的話,譏笑我為“投降”,有一種報則載起《文壇貳臣傳》來,第一個就是我,——但後來好像並不再做下去了。
盧布之謠,我是聽慣了的。大約六七年前,《語絲》在北京說了幾句涉及陳源教授和別的“正人君子”們的話的時候,上海的《晶報》上就發表過“現代評論社主角”唐有壬先生的信札,說是我們的言動,都由於墨斯科的命令。這又正是祖傳的老譜,宋末有所謂“通虜”,清初又有所謂“通海”,向來就用了這類的口實,害過許多人們的。所以含血噴人,已成了中國士君子的常經,實在不單是他們的識見,只能夠見到世上一切都靠金錢的勢力。至於“貳臣”之說,卻是很有些意思的,我試一反省,覺得對於時事,即使未嘗動筆,有時也不免於腹誹,“臣罪當誅兮天皇聖明”,腹誹就決不是忠臣的行徑。但御用文學家的給了我這個徽號,也可見他們的“文壇”上是有皇帝的了。 去年偶然看見了幾篇梅林格(Franz Mehring)的論文,大意說,在壞了下去的舊社會裡,倘有人懷一點不同的意見,有一點攜貳的心思,是一定要大吃其苦的。而攻擊陷害得最凶的,則是這人的同階級的人物。他們以為這是最可惡的叛逆,比異階級的奴隸造反還可惡,所以一定要除掉他。我才知道中外古今,無不如此,真是讀書可以養氣,竟沒有先前那樣“不滿於現狀”了,並且仿《三閒集》之例而變其意,拾來做了這一本書的名目。然而這並非在證明我是無產者。一階級里,臨末也常常會自己互相鬧起來的,就是《詩經》里說過的那“兄弟鬩於牆”,——但後來卻未必“外御其侮”。例如同是軍閥,就總在整年的大家相打,難道有一面是無產階級么?而且我時時說些自己的事情,怎樣地在“碰壁”,怎樣地在做蝸牛,好像全世界的苦惱,萃於一身,在替大眾受罪似的:也正是中產的智識階級分子的壞脾氣。只是原先是憎惡這熟識的本階級,毫不可惜它的潰滅,後來又由於事實的教訓,以為惟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卻是的確的。
自從一九三一年二月起,我寫了較上年更多的文章,但因為揭載的刊物有些不同,文字必得和它們相稱,就很少做《熱風》那樣簡短的東西了;而且看看對於我的批評文字,得了一種經驗,好像評論做得太簡括,是極容易招得無意的誤解,或有意的曲解似的。又,此後也不想再編《墳》那樣的論文集,和《壁下譯叢》那樣的譯文集,這回就連較長的東西也收在這裡面,譯文則選了一篇《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附在末尾,因為電影之在中國,雖然早已風行,但這樣扼要的論文卻還少見,留心世事的人們,實在很有一讀的必要的。還有通信,如果只有一面,讀者也往往很不容易瞭然,所以將緊要一點的幾封來信,也擅自一併編進去了。
一九三二年四月三十日之夜,編訖並記。
當三0年的時候,期刊已漸漸的少見,有些是不能按期出版了,大約是受了逐日加緊的壓迫。《語絲》和《奔流》,則常遭郵局的扣留,地方的禁止,到底也還是敷延不下去。那時我能投稿的,就只剩了一個《萌芽》,而出到五期,也被禁止了,接著是出了一本《新地》。所以在這一年內,我只做了收在集內的不到十篇的短評。
此外還曾經在學校里演講過兩三回,那時無人記錄,講了些什麼,此刻連自己也記不清楚了。只記得在有一個大學裡演講的題目,是《象牙塔和蝸牛廬》。大意是說,象牙塔里的文藝,將來決不會出現於中國,因為環境並不相同,這裡是連擺這“象牙之塔”的處所也已經沒有了;不久可以出現的,恐怕至多只有幾個“蝸牛廬”。蝸牛廬者,是三國時所謂“隱逸”的焦先曾經居住的那樣的草窠,大約和現在江北窮人手搭的草棚相仿,不過還要小,光光的伏在那裡面,少出,少動,無衣,無食,無言。因為那時是軍閥混戰,任意殺掠的時候,心裡不以為然的人,只有這樣才可以苟延他的殘喘。但蝸牛界裡那裡會有文藝呢,所以這樣下去,中國的沒有文藝,是一定的。這樣的話,真可謂已經大有蝸牛氣味的了,不料不久就有一位勇敢的青年在政府機關的上海《民國日報》上給我批評,說我的那些話使他非常看不起,因為我沒有敢講共產黨的話的勇氣。謹案在“清黨”以後的黨國里,講共產主義是算犯大罪的,捕殺的網羅,張遍了全中國,而不講,卻又為黨國的忠勇青年所鄙視。這實在只好變了真的蝸牛,才有“庶幾得免於罪戾”的幸福了。
而這時左翼作家拿著蘇聯的盧布之說,在所謂“大報”和小報上,一面又紛紛的宣傳起來,新月社的批評家也從旁很賣了些力氣。有些報紙,還拾了先前的創造社派的幾個人的投稿於小報上的話,譏笑我為“投降”,有一種報則載起《文壇貳臣傳》來,第一個就是我,——但後來好像並不再做下去了。
盧布之謠,我是聽慣了的。大約六七年前,《語絲》在北京說了幾句涉及陳源教授和別的“正人君子”們的話的時候,上海的《晶報》上就發表過“現代評論社主角”唐有壬先生的信札,說是我們的言動,都由於墨斯科的命令。這又正是祖傳的老譜,宋末有所謂“通虜”,清初又有所謂“通海”,向來就用了這類的口實,害過許多人們的。所以含血噴人,已成了中國士君子的常經,實在不單是他們的識見,只能夠見到世上一切都靠金錢的勢力。至於“貳臣”之說,卻是很有些意思的,我試一反省,覺得對於時事,即使未嘗動筆,有時也不免於腹誹,“臣罪當誅兮天皇聖明”,腹誹就決不是忠臣的行徑。但御用文學家的給了我這個徽號,也可見他們的“文壇”上是有皇帝的了。 去年偶然看見了幾篇梅林格(Franz Mehring)的論文,大意說,在壞了下去的舊社會裡,倘有人懷一點不同的意見,有一點攜貳的心思,是一定要大吃其苦的。而攻擊陷害得最凶的,則是這人的同階級的人物。他們以為這是最可惡的叛逆,比異階級的奴隸造反還可惡,所以一定要除掉他。我才知道中外古今,無不如此,真是讀書可以養氣,竟沒有先前那樣“不滿於現狀”了,並且仿《三閒集》之例而變其意,拾來做了這一本書的名目。然而這並非在證明我是無產者。一階級里,臨末也常常會自己互相鬧起來的,就是《詩經》里說過的那“兄弟鬩於牆”,——但後來卻未必“外御其侮”。例如同是軍閥,就總在整年的大家相打,難道有一面是無產階級么?而且我時時說些自己的事情,怎樣地在“碰壁”,怎樣地在做蝸牛,好像全世界的苦惱,萃於一身,在替大眾受罪似的:也正是中產的智識階級分子的壞脾氣。只是原先是憎惡這熟識的本階級,毫不可惜它的潰滅,後來又由於事實的教訓,以為惟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卻是的確的。
自從一九三一年二月起,我寫了較上年更多的文章,但因為揭載的刊物有些不同,文字必得和它們相稱,就很少做《熱風》那樣簡短的東西了;而且看看對於我的批評文字,得了一種經驗,好像評論做得太簡括,是極容易招得無意的誤解,或有意的曲解似的。又,此後也不想再編《墳》那樣的論文集,和《壁下譯叢》那樣的譯文集,這回就連較長的東西也收在這裡面,譯文則選了一篇《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附在末尾,因為電影之在中國,雖然早已風行,但這樣扼要的論文卻還少見,留心世事的人們,實在很有一讀的必要的。還有通信,如果只有一面,讀者也往往很不容易瞭然,所以將緊要一點的幾封來信,也擅自一併編進去了。
一九三二年四月三十日之夜,編訖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