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大撤退

魯迅大撤退

魯迅大撤退,是對2010年各地語文教材的修改的一種戲稱。在這次課改中,魯迅的作品被大幅削減,被網友們稱作魯迅大撤退。這次大清除可以說是引發了社會上關於魯迅作品的熱烈討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迅大撤退
  • 名稱來源:2010年課改,網友評論
  • 涉及作品:藥,阿Q正傳,紀念劉和珍君
聲音,媒體評論,

聲音

2010年9月6日,編劇劉毅在其微博上發帖稱,“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其中涉及《》、《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等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事實上,在這之前,有關魯迅作品將撤出語文課本的傳聞由來已久。
此次關於“魯迅被剔出中學課本”引發的爭議,人教社直接回應“這是一個偽話題”,“可能是對新課標教材調整收錄篇目的誤解”。人教版高中課本選錄的魯迅文章是從過去的5篇減少到3篇,“但並沒有刻意削弱魯迅的意思,更不會將魯迅剔出中學課本”。“適當壓縮魯迅的作品,並非要拋棄魯迅,而是爭取選錄更多優秀的作家作品,豐富中學生的閱讀範圍。”這是教材出版者和部分學者家長的共識。於是,才有了巴金的《小狗包弟》、杜甫的《詠懷古蹟》、李商隱的《李賀小傳》等入選。
陳丹青說:“90多年前,魯迅誓言“放孩子們到光明里去”。“今天,渾身光明的孩子們應該放魯迅回家。魯迅的大願是‘救救孩子’!今天,孩子們的命題可能是 :‘救救魯迅’! ”“魯迅著作是一份遺產,被極端政治化的魯迅是另一份遺產。魯迅的幽靈、魯迅的讀者,70年來始終在兩個魯迅、兩份遺產之間遊蕩。”今天的語文教育有責任還原被政治化的魯迅,而不是直接去掉魯迅。

媒體評論

魯迅的文學成就無須贅言,其中巨大的理性和情感力量尤其讓人心生敬意,這是當今社會所同樣不能或缺的文學和精神品質。但是對於一本教材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它在傳遞價值觀方面必須有所繼承,有所擔當。對於尚未更事的中學生來說,學習魯迅也許和千百年來在私塾背誦古文的古人一樣吃力乏味,一開始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更多的是死記硬背,但是總有一天他們會懂,並會受益終生,社會也會因此受益。有些價值需要向子孫後代傳承,這取決於我們如何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