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雲南省作協簽約作家,雲南省青年創作委員會主任,麗江市紀委派出第六紀工委副書記、監察分局局長,寧蒗縣國有資產管理局局長、縣財政局局長,麗江市瀘沽湖管理委員會紀委書記,麗江市第一屆人大代表、第二屆政協委員,第八屆雲南省青聯委員。
1967年12月3日,出生於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翠玉鄉。
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個人作品
1988年開始發表作品,已發表詩歌300餘首。
著有詩集《我曾屬於原始的蒼茫》、《魯若迪基抒情詩選》、《沒有比淚水更乾淨的水》(2009年1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等。
作品入選《1999中國新詩年鑑》、《2000中國新詩年鑑》、《2004中國詩歌精選》等。
部分作品被譯成外文。
個人榮譽
第三屆雲南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
第三屆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1990年11月,獲《雲南日報》“南國雲”詩歌比賽二等獎
1997年11月,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創作駿馬獎
1999年10月,獲第三屆邊疆文學獎
2000年12月,獲第三屆雲南省文學藝術創作獎
2001年09月,獲第五屆邊疆文學獎
2002年08月,被寧蒗縣委、縣政府授予“小涼山十大文化人”
2002年09月,獲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2004年12月,獲《人民文學》優秀作品獎、《文藝報》作品推介榜第一名
2005年02月,獲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4年度詩人獎提名獎
2005年03月,獲首屆麗江市文學藝術創作獎最高榮譽獎、單篇作品二等獎
2005年12月,獲第七屆《雲南日報》文學獎
2012年01月,詩歌《神話》獲2011年《民族文學》年度獎
2019年10月,詩集《母語喚醒的詞》獲第10屆湄公河文學獎
人物言論
同很多少數民族一樣,普米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作家。如今,普米族人已不乏各級作家協會會員,並多次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我自己有幸兩次獲獎。可以說這是一個民族的歷史性進步。
在我看來,由別人來書寫自己的民族與本民族自己來寫截然不同,後者更有意義。我就是帶著深深的民族文化的烙印,唱著小涼山的歌走向文壇的:我唱的歌也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歌唱,我的聲音別人無法替代。
在今天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里,少數民族文學的意義更加重要。少數民族文學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民族性”。“民族性”不僅是民風民俗、民族服飾,還是一種內在的精神。
我們少數民族作者就是應該去書寫這種最內在的、只屬於這一民族的東西。正是從這一角度來說,少數民族文學的價值不僅僅因為它的“文學樣式”,更因為它在人類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文明形態”。從這個角度來說,少數民族作家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守護者”。
只有認識到這個層次,我們才會感到自己肩上的文化重任,才會有更多的人尊重少數民族文學事業。我的終極目的就是成為一個民族文化的“守護者”,用自己的詩歌為人類文明留住一份由3萬多普米人共同創造的、如今依然在中國西南的崇山峻岭中鮮活存在著的普米族文化。
當然,民族文化,包括普米族文化並非凝固不變,它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在文學中堅守的“民族性”,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或“地方主義”,而是以世界的眼光、時代的眼光不斷發掘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
我們要走的是這樣的路:一條溪流(各個少數民族)在匯入長江黃河(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後,依然保持自己的鮮活個性,最終流入寬廣的大海,為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的和諧與繁榮做出獨特的貢獻。這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但值得我們為之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