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氏宗親

得姓緣由 炎帝彤魚 魯山為姓 得姓始祖 魯國君 伯禽 發 祥 地山東曲阜 圖騰釋義魯姓是炎帝彤魚氏一支,由彤魚和太陽組成。炎帝以火和太陽為圖騰,實行大山天齊紀曆,如魚下“日”所示:“日”下一橫為水平,兩側的太極印為日升降軌跡;日上一橫為地平,中央為天齊建木,以此觀測太陽運行。彤魚氏是炎帝的一個分支,所以在魚下銘日,以示所出。彤魚氏先民主要生活在距今7000~5500年間甘肅大地灣——陝西半坡、姜寨-豫北山地——伊洛大河村一帶。彤魚氏分支有魚鳧氏和(弓+魚)氏。彤魚氏觀日靈台名“魯”,後人以地為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氏宗親
  • 發祥地:山東曲阜
  • 圖騰:由彤魚和太陽組成
  • 依據:《通志·氏族略》等
  • 產生:以國名為姓
  • 始祖:姬旦
圖騰釋義,尋根溯源,源於姬姓,源於其他民族改姓,遷徙分布,宗族特徵,來源較純正,人才多,源出曲阜,望出扶風,堂號來歷發人深省,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宗祠對聯,四言通用,五言通用,六言通用,七言通用,七言以上,人物雲集,歷史人物,當代人物,典故、趣事,魯班傳說,魯班學藝,魯班造傘,

圖騰釋義

魯氏圖騰魯氏圖騰

尋根溯源

源於姬姓

出自姬姓,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於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是為魯公。魯國從周公開始,到頃公一共傳了三十多代,由於魯國固守周的舊制度,春秋以後果然逐漸衰落了。到了戰國時,魯國被楚國的考烈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指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其後代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魯氏。

源於其他民族改姓

① 據《通鑑》所載,東晉時烏桓人有魯姓。
② 金時女真人孛術魯氏漢姓為魯。
③ 清時甘肅平番縣土司鞏卜失加(元蒙古人後裔),明時賜姓魯。
④ 清滿洲八旗姓秦楚魯氏、博都里氏有改魯姓者。
⑤ 佤族姓木依庫氏,子孫分別以三子之名為姓,其一曰魯。
⑥ 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者有魯姓。
⑦ 今彝、白、苗、土家、布依、朝鮮等民族均有魯姓。
得姓始祖:姬旦。又名周公、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周初三公之一。是周武王克商滅紂時的主將,居功至偉。周初,周武王大封諸侯,周公旦被封魯國(都城在今山東省曲阜),為天下最富饒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輔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魯國。下傳三十四代到公元前二五六年,魯王頃公時,魯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魯姓。他們尊姬旦為魯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古時的魯國,擁有較大的封地,包括現在的山東滋縣及江蘇沛縣、安徽泗縣一帶。公元前二五六年,魯為楚所滅,子孫被迫遷居下邑(今安徽省碭山縣東),後此地被齊國所占,魯姓開始在山東大地緩慢繁衍。如戰國末期的著名學者魯仲連即為齊國人,後義不仕秦。秦漢之際,魯姓開始向當時政治文化的中心——關中遷徙。王莽篡權時,有扶風平陵人魯匡在朝中任職,號為“智囊”,其子在建武初為武陵太守,其孫魯恭為東漢名相,恭之弟魯丕任侍中高職,由於此支扶風魯姓歷代顯貴,族大人眾,於是形成了魯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扶風郡。東漢中期以後,魯姓開始向河南新蔡一帶遷衍,後昌盛壯大為魯姓新蔡郡望。並以新蔡為中心,向安徽、江蘇的北部緩慢遷衍。東漢末年,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省定遠)人魯肅為避戰亂,舉家先遷曲阿,後渡江定居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其子魯淑,孫魯睦均為將於東吳,三家歸晉後,子孫散居江南各處。西晉時,著名學者魯勝為代郡(今山西省陽高)人,魯褒為南陽人。因永嘉之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至隋唐以前,魯姓已廣布江東一帶。唐代前期,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魯姓得以平穩發展,除繼續繁衍播遷於江南一帶外,在北方的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陝西都得以發展。宋元之際,居江蘇、江西、安徽、浙江一帶的魯姓為避兵火南遷入閩粵,西遷入湖廣。元末起義軍四起,後為爭皇權互相攻伐,致使兩江、兩湖、兩河、皖魯之地成為殺人戰場,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形成“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之淒涼景象。於是明初洪武年間,魯姓作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北京、天津、江蘇、湖南等地。清中葉以前,山東魯姓發展迅速,並隨闖關東之風潮到東北謀生,亦有臨海之魯姓赴台,進而播遷海外。如今,魯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山東、安徽之魯姓為多,上述兩省之魯姓約占全國漢族魯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魯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二。其分布聚集地以山東省居多。

宗族特徵

來源較純正

魯姓來源比較純正。

人才多

歷史上,魯姓人濟濟多才,多為文人雅士,縱有武將,亦為儒將,與其姓氏截然相反。

源出曲阜,望出扶風

魯姓人源出曲阜,望出扶風,可能有某種根深蒂固的情結,現今魯姓仍以曲阜所處的山東,以及與其緊鄰的江蘇、安徽等地區的人口為最多。

堂號來歷發人深省

堂號來歷發人深省。如三異堂源出東漢宰相魯恭,魯恭以德化為治,天下出現三異:“蟲不入境、野鳥化為家禽、童子有仁心。”

郡望堂號

郡望

扶風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槐里(今陝西省興平東南),晉移治池陽(今陝西省涇陽西北),北魏移治好疇(今陝西省乾縣東)。
新蔡郡:即今河南省新蔡。蔡國自蔡遷此,故名。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在今天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北齊改廣寧郡。

堂號

三異堂:源出東漢宰相魯恭,魯恭以德化為治,天下出現三異:“蟲不入境、野鳥化為家禽、童子有仁心。”
魯姓的主要堂號有:“琴書堂”、“扶風堂”、“敦厚堂”、“五經堂”、“孝思堂”等。

宗祠對聯

四言通用

源自曲阜;
望出扶風。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魯姓源流和郡望。
平陽世澤;
譙國家聲。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中牟循吏;
東海高賢。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東漢平陵人魯恭,字仲康,十五歲時,與弟弟魯丕一同在太學學《魯詩》。章帝時任中牟令,專以德政治理,教育感化百姓。當時遭蝗災,只有中牟得免。河南尹袁安派人去察看,他隨行田間,見有雉鳥飛過小孩身邊,來人問:“你為什麼不去捕捉雉鳥?”孩子答道:“它將要育雛,不能害它。”那人回去向袁安報告說見到了三異:蝗蟲不入中牟縣境,德化能及於禽獸,童子具有仁愛之心。下聯典指戰國時齊國人魯仲連,隱居不做官,善於謀劃,常週遊各國,為人排難解紛。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時,魏國使者新垣衍請求尊秦昭王為帝,他找到平原君,極力勸阻,並對新垣衍說:“如果尊秦昭王為帝,我只有跳東海而死!”後來,齊國要收復被燕國占據的聊城,多次攻打不勝,他寫信勸說燕軍將領撤去防守。著有《魯仲連子》十四篇。
馳聲豪族;
抗節朝廷。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晉郿縣人魯芝,字世英,三國魏時舉孝廉,官天水太守,齊王曹芳時,曹爽執政,任他為司馬。司馬懿起兵發動政變時,他找到曹爽,建議保住許昌,但未被採納。曹氏兄弟被殺後,他既不爭辯,也不求饒,很受司馬懿敬佩,得以免死。後官至光祿大夫。下聯典指北宋譙郡人魯宗道,字貫之,進士出身,天禧年間任右正言,提過不少建議,真宗曾在殿中壁上寫“魯直”。仁宗時官參知政事(副相),多次當百彈劾驕橫的權貴,被視為“魚頭參政”(根據他的姓“魯”為魚字頭,又因為他鯁直如魚頭。此聯另有版本上聯二字“聲”為“名”。
指囷濟急;
論錢懲貪。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吳國名將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家中富裕,好施捨,周瑜任居巢長時,求他資助糧食,當時他有兩囷米,各三千斛,便指一囷給周瑜。後隨周瑜到江南,為孫權所敬重。東漢建安年間,曹操率大軍南下,嚴重威脅孫氏政權,他與周瑜堅決主戰,並建議聯合劉備共拒曹操。孫權採納了他的建議,任為贊軍校尉,助周瑜在赤壁大敗曹軍。周瑜死後,他帶領軍隊,先後任奮武校尉、橫江將軍,極力主張與劉備和好。下聯典出西晉南陽人魯褒,字元道,好學博聞,自甘貧困。元康年後,朝政腐敗,貪官橫行,他有感於時事,隱姓埋名著《錢神論》,以諷刺現實。當時,此文被廣為流傳。
工匠鼻祖;
笑塢老人。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的巧攻魯班,又名公輸班,敦煌人。傳說,他是“木鳶”和一些木工工具的發明者,被後世工匠奉為鼻祖。下聯典指宋代詩人魯瀚,字子明,清江人。力學強記,尤精於易,善詩,有林園二十畝,塢內有含笑花數十株,自號笑塢老人。
義姑存侄;
妙典遊仙。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列女傳》載,齊攻魯,一婦人棄其子,而抱其侄逃,齊將喜其義,領兵退,魯君賜號“義姑”。下聯典指宋·魯妙典,女道人,入九嶷山成仙而去。
義姑棄子;
妙典遊仙。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地封曲阜;
政異中牟。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周公之子伯禽,封於魯典阜縣,以國為氏。下聯典指東漢魯恭,宰中牟,境內現三奇。
魚頭參政;
笑塢老人。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魯宗道,剛正不阿,人切其姓,曰為“魚頭參政”。下聯典指宋魯澣,以塢內有含笑花,自號“笑塢老人”。
揮戈**;
解紛拒金。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麾之,日為之返三舍。下聯典指戰國魯仲連喜為人排難解紛,平原君以千金為賀壽,仲不受金而去。

五言通用

三齡即帝位;
九歲諳經書。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魯袞公,名午,即位時三歲,在位三十一年卒,謚襄。下聯典指宋代學者魯伯能,安吉人。博學強記,九歲通五經,日讀萬言,夜乘月光誦讀達旦。生平無所嗜好,惟以翰墨自娛。歷官處州太守。有文集百餘卷。 圖書生計足; 風月舉家清。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漢代魯峻碑字聯。魯峻,字仲嚴,東漢昌邑人。治魯詩顏氏春秋。初舉孝廉,歷拜屯田校尉。

六言通用

揮戈足以返日;
解紛豈在受金。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麾之,日為之返三舍。下聯典指戰國魯仲連喜為人排難解紛,平原君以千金為賀壽,仲不受金而去。

七言通用

橫江將軍排眾議;
奮武校尉定三分。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三國吳名將魯肅(172-217),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人。出士族。初率部屬百餘人從周瑜到江南,為孫權所敬重,充橫江將軍。曹操兵臨赤壁,進逼江東。他獨排眾議,建議聯劉拒曹,被孫權採納。遂敗曹兵於赤壁,奠定三分於下的局面。拜奮武校尉。
中牟賢令有三異;
關左名儒通五經。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司徙魯恭,字仲康,平陵人。章帝時宰中牟,專以德化為理,時螟蝗傷稼,獨不入中牟。恭行阡陌,有雉過童子旁,掾曰:“何不捕之?童子曰:”雉將雛,不可害之。掾歸,稱為“三異”。下聯典指東漢中郎將魯丕。字叔陵,陵平人。好學,兼通五經。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時名儒。關東號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

七言以上

家無長物,琴書自樂;
天生高人,風雅之宗。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漢代魯峻碑字聯。
巧奪天工,日益求精,尤須即物窮理;
聖參造化,神乎其技,豈止畫棟雕梁。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台灣省台中市魯班廟聯。

人物雲集

歷史人物

魯班
魯班:春秋時魯國人,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建築家。本公輸氏,名般,後人稱為魯班。他不僅能建築“宮室台榭”,而且在征戰頻繁的年代,曾造“雲梯”、“勾強”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傳他創造了“機關備具”的“木馬車”;發明曲尺、墨斗等多種木製工具;還發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確是少有的勤勞、機巧的匠工,受到社會普遍的讚揚,稱他是“機械之聖”。對後世影響很大,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藝部門共同祖師,稱他為“魯班爺”。魯國人(都城山東曲阜,故里山東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民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魯班乃木工匠開山鼻祖,魯班符咒記載:伏以,自然山水,鎮宅地板,抵抗一切災難,家宅吉祥如意,家庭興旺發達安康。 釋解:伏以於魯班第一個徒弟,自然山水是仙境好風水蘊涵,其指自然山水仙境之中的土地公(神),自然山水同時蘊涵泰山可以鎮宅,所有的災難、大風大浪、雷電鬼怪、土地神泰山可以抵抗,災難被家地板抵抗了家庭自然沒有災難,順應自然給家帶來好運興旺發達。
魯恭
魯恭:扶風平陵(今陝西扶風)人,東漢名臣。章帝時宰中牟,專以德化為理,不使刑罰,後擢侍中,直言不諱,累官至大司徒。“德化為治”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崇高政治理想,數千年來想而往之,卻極少有人能夠做到。而在大約兩千年以前的東漢時期,卻的確有人辦到了,那就是魯恭。據史書記載,魯恭當中牟令時,以德為治,結果出現了“三異”,那就是“蟲不入境,化及禽獸,童子有仁心。”如此的政治境界,魯恭辦到了,真是魯姓人士最值得自誇的一項莫大的殊榮。
魯丕
魯丕:魯恭之弟,東漢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學,兼通五經。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時名儒。關東號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
魯峻
魯峻:昌邑(今屬山東省)人,東漢官吏、學者。專治魯詩顏氏春秋,初舉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
魯肅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三國東吳名將。家富於財,好施與,的鄉邑歡心。周瑜為居巢長,故過候,且求資糧,肅有米六千斗,以一半與之。瑜遂薦於孫權,獨建議結劉備拒曹操。權甚重視。魯肅為人方嚴,雖在軍陸,手不釋卷,善談論,又能屬文,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魯勝
魯勝:代郡人,西晉學者、邏輯學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及到極為豐富的古代邏輯思想發展和邏輯對象爭論的歷史情況。著作僅存《墨辯注序》。
魯瀚
魯瀚:清江(今屬浙江省)人,宋代詩人。涉獵廣泛,尤精於易,善詩。有林園二十畝,塢內有含笑花數十株,自號笑塢老人。
魯貞
魯貞:元浙江省開化人,字起元,號桐山老農。元統舉人,隱居不仕,其邃於理學,胸懷夷曠,著有《桐山老農文集》、《春秋按斷》、《中庸解》、《易注》等。
魯治
魯治:吳郡(今江蘇省蘇州)人,明代畫家。善畫花卉、翎毛,美倫精巧,著色天然,饒有風韻,落筆瀟灑脫俗,活潑有生趣。
魯仲連
魯仲連:齊國人,戰國末期學者。不任官職,好持高節,堅持儒家道德觀點,反對尊秦為帝,以義不帝秦而被傳誦千古。其肯定事物的兩重性,反對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片面性。
魯伯能
魯伯能:安吉(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學者。博學強記,九歲通五經,日讀萬言。夜乘月光誦讀達旦,生平以翰墨自娛,歷官處州太守。
魯宗貴
魯宗貴: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畫家。工花竹、禽鳥、窠石,用筆意趣有餘,描染佳妙,尤長於寫生,雞雛乳鴨,頗有生意。傳世作品有《春韻鳴喜圖》。
魯得之
魯得之: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代書畫家。善書,工寫竹,發竿爽勁,掃葉清利,縱筆自如,備見瀟灑。著有《墨君題語》、《竹史》、《細香居集》。
魯九皋
魯九皋:清代江西省新城人,字潔非,號山木。乾隆進士,出選山西夏縣知縣,有惠政。著有《山木居士集》。

當代人物

魯迅
魯迅:本姓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學著作主要有《吶喊》、《彷徨》、《野草》等。他的評論文章尖銳深刻地剖析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和政治,對其進行了無情的揭露,由此遭到了當時反動政府的仇視。同時,他的詩作也非常出色,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詩句,充分表現了其滿腔救國家於危難中的愛國熱誠。他雖然沒有加入共產黨,但卻是中國共產黨最親密和最可信賴的朋友。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彥
魯彥(1901-1944),浙江鎮海人(現浙江北侖區大碶人),原名王燮臣,又名王衡王魯彥、返我。現代小說家、翻譯家。
魯玉昆
魯玉昆(1929-——),湖南省岳陽縣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一野戰軍連副政治指導員。參加了宜川、扶眉、蘭州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畢業空軍航空學校。後任空軍飛行員、飛行大隊大隊長、師技術檢查主任、團長、副師長。1963年入空軍學院指揮系學習。後任空軍師長、軍副參謀長、副軍長、軍長,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1988年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魯加漢
魯加漢(1916-1991),河南省新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第73師218團通信員,紅31軍政治部敵工部幹事、科長、部長,軍供給部政治委員,軍政治部總務處處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衛生部政治委員,第386旅政治部敵工科科長,師政治部總務處處長,太岳軍區供給部政治協理員,軍區後勤部副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岳軍區後勤部政治部主任,第18兵團辦事處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川西軍區政治部民運部部長,茂縣軍分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成都軍區幹部部部長,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成都軍區後勤部部長,四川省軍區政治委員,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員。1981年離職休養。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1年12月17日因病逝世,終年75歲。
魯瑞林
魯瑞林(1912-1999),甘肅省臨夏市人。1931年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5軍團第13師1團班長、連政治指導員,第38團營長,紅31軍第91師政治部民幹事、股長、民運科科長,第31軍供給部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太行軍區第5軍分區副司令員、分區政治委員,第3軍分區司令員等職,參加了舊關、七亘村、神頭嶺、響堂鋪、安陽、白晉、磁縣、武安、涉縣、林縣、百團大戰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第13縱隊副司令員,第18兵團第61軍副軍長,第61軍政治委員,甘肅臨夏專員等職。先後參加了上黨、臨汾、晉中、太原、鹹陽、扶眉和解放大西南等戰役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1軍政治委員,西康軍區副政治委員兼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軍區公安部隊司令員兼涼山工作委員會指揮部黨委書記,西南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雲南省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雲南省委書記處書記,貴州省委第一書記,廣州軍區副司令員、顧問等職。為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建設、加強軍政軍民和民族團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加強部隊建設做出了貢獻。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9年7月14日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7歲。
魯彥求
大連信為軟體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和君創世沙龍創始人之一。
魯韌
魯韌(1912-2002.11.23)男,上海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天津市人。魯韌因病醫治無效,於2002年11月23日在上海華山醫院逝世,享年91歲。
20世紀30-40年代魯韌參加《埋頭苦幹》、《清宮外史》、《天國春秋》、《萬家燈火》、《希望在人間》等影片的拍攝,並開始在崑崙、中電、文華等影片公司任副導演。
1951年他編導了第一部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影片《太陽照亮了紅石溝》,影片拍完後受到好評。
1957年後魯韌相繼導演了《洞簫橫吹》、《鋼人鐵馬》、《今天我休息》、《李雙雙》等富有時代生活氣息和輕喜劇樣式的影片,顯示出他寓教於樂,幽默風趣,質樸昂揚的導演風格。其中《李雙雙》最為成功,並於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李雙雙》也成為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作。由於魯韌善於導演輕喜劇,這些影片為演員仲星火喜劇表演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他們進行了前後長達九年的藝術合作已成為影壇佳話。
70-80年代,魯韌又編導了《於無聲處》、《飛吧,足球!》、《車水馬龍》等片。由於魯韌堅持現實題材及喜劇樣式,因此他導演的影片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濃烈的喜劇性。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思想問題》(與黃佐臨合作)、《洞簫橫吹》、《新風歌》、《太陽照亮了紅石溝》(兼編劇)、《鋼人鐵馬》、《於無聲處》、《猛河的黎明》(與朱丹西合作)、《今天我休息》、《車水馬龍》、《飛吧,足球!》(兼編劇)、《李雙雙》等。

典故、趣事

魯班傳說

魯班本名公輸般,即公輸子,公孫般.因為“般”與“班”同音,是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所以稱之為魯班。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工匠,被喻為木匠的祖師。
《墨子》中提到,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三日不下。他還造了能載人的大木鳶,在戰爭中擔任偵查的任務。據《渚宮舊事》記載:“嘗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歷史上還記載了魯班因為自己的才幹,竟然使得父母葬送了性命。這又是怎么回事呢?王允的《論衡·卷第八·儒增篇》說:“巧工為母作木馬車,木人御者,機關備具,載母其上,一驅不還,遂失其母。”母親就這樣不見了蹤影。而父親呢,命運更慘。根據唐朝一本《酉陽雜俎》記述,魯班曾遠離家鄉做活,因為念妻心切,就做了一隻木鳶,只要騎上去敲幾下,木鳶就會飛上天,飛回家去會妻子。沒多久,妻子就懷孕了。魯班的爸爸覺得很奇怪媳婦怎么會懷孕呢,於是魯班的太太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後來有一次,魯班的父親趁魯班回家時偷偷地騎上木鳶,照樣也敲了幾下,木鳶也飛了起來。但哪知一飛竟然飛到了蘇州,當地人見到由天上降下個人來,當他是妖怪,便將魯班的父親給活活打死了。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魯班師傅誕,上架行木藝工會最重視這個節日,木藝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奠師重道精神,他們最奠崇的師傅,就是魯班先師了。木藝這一行可說是最古老的行業,木工在建築業中一直占有很重要地位。每年祝賀師傅誕,還有一項很特別的傳統活動,就是派“師傅飯”,所謂“師傅飯”,其實只是在師傅誕那天,用大鐵鑊煮的白飯,再加上一些冬粉,蝦米,眉豆等。由於相傅吃了師傳飯的小孩子,不僅能像魯班那么聰明,而且快高長大,健康仱俐,以前,在賀誕這一天,請一班藝人回來唱八音,或者請一台木偶戲來演出,視乎當年的經濟情形而定,總之是隆重其事。

魯班學藝

魯班是我國民間神話傳說中的能工巧匠,被譽為木工的祖師。
清水河向東拐了個大彎子,彎子裡有個堡子叫魯家灣。魯家灣里住著一個姓魯的老木匠。老木匠已經五十八歲了,十幾歲學藝跟班,算起來已經做了四十多年的木匠活。勤勞的老木匠一生蓋了兩個堡子:魯家南灣,魯家北灣。老木匠有個怪脾氣,做了一輩子的木匠活沒有收過一個徒弟。當別人要拜他為師學藝的時候,他總是推辭說:“跟我能學出個什麼手藝來,你沒看看我蓋的那些歪歪扭扭的房子,打出的不周不正的箱櫃?”常了,人們都知道他這個怪脾氣,要學木匠手藝的人也就不向他學了。
老木匠一生都不滿意自己的技藝,他不但不教別人,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教。一輩子省吃儉用,一個銅錢都能摸出水,就這樣他積攢了三百兩銀子和三匹快馬,準備留給自己的兒子長大投師學藝用。
老木匠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叫魯拴,十八歲了;二兒子叫魯賓,十五歲;最小的兒子十二歲,就是魯班。
魯拴和魯賓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漢,從下生到長天,錛子倒了不知扶,斧子掉了不知撿,鑿斧鋸動都沒有動過一下。爹爹和媽媽都不喜歡這哥倆。
魯班從小就勤快好學,常常跟在爹爹後頭,幫著拉線和做些零活,瞅著爹爹揚錛使斧砍木頭。有一次晌午吃飯的時候,媽媽忽然發現魯班大半天沒在家,便有點慌神了,連忙出外去找,找了大半天才在一家新房子門前找到了他。魯班正蹲在一邊,兩手托著下巴頰,呆呆地瞅著幾個木匠做窗子哩。
魯班六七歲就願意動斧動鋸,把圓木頭砍成方條,粗粗的木頭鋸成薄板子。長到了十歲的時候,所有的“家把什”(工具)他都會使喚了,斧子鑿子在手上亂轉。魯班成天不閒手,做了很多的小木櫃、小板凳、小車……,房檐子底下,堂屋地上都擺滿了,象小家俱鋪一樣。魯班看見媽媽坐在炕上打線很吃力,便從南山上砍了一棵柳樹做了一把椅子,說:“媽,坐在椅子上打線吧,省得腰痛。”魯班見姐姐的針線籮筐沒有地方放,便從北山上砍了一棵榆樹,給姐姐做了一個木箱,說:“姐姐,把針線籮筐放到箱子裡去吧,省得亂放丟針掉線。”可是當大哥、二哥求他做點木活的時候,他不但不給做,還要申斥說:“有木頭有斧子,自己不能去做嗎!”爹爹、媽媽和姐姐都喜歡魯班。
三個兒子一天比一天大了。
一天,老木匠把大兒子喚到跟前說:“孩子,你也不小了,不能總指著爹爹養活你們。‘三歲牤牛(公牛)十八歲漢子’,你應該學點手藝了。還是學個木匠吧,不過爹爹不能教你,我的手也拙,藝也粗,從來連一個徒弟都沒有收過。你帶上一百兩銀子,騎上一匹快馬,上終南山去找隱居的木匠祖師吧!”老頭說完瞅了瞅魯拴;閒懶成性的魯拴哭喪著臉,一句話也沒有說,接過銀子騎上馬,扭扭晃晃地走了。
魯拴走出大門,心想:“終南山離這十萬八千里,上哪去找師傅去”於是他騎著馬,東蹓西逛了三年,銀子花光了,馬也賣掉了,光桿回來了。老木匠氣的沒說二話,就把魯拴趕出了大門。
老木匠又把魯賓叫來。“孩子啊,你也長到十八歲了,拿上一百兩銀子,騎上一匹快馬,上終南山去尋找師傅去吧!千萬別象你哥那樣。”老頭說完又瞅了瞅魯賓;魯賓的嘴都要噘上天,哭哭啼啼地接過銀子,懶懶地騎上馬走了。
魯賓走了一天一夜,一打聽,終南山離這有一萬多里的路程,便泄氣了。他信馬由韁地混過了三年,花光了銀子,賣掉了馬,披著麻袋回來了。老木匠氣的更厲害,拿起榆木拐棍,一頓棍子又把魯賓打出去了。
老木匠喚來了魯班,流著眼淚摸著魯班的頭說:“孩子,你那沒有出息的兩個哥哥都被我趕出去了,爹爹一生的希望這回都放到你一個人的身上。你不能讓爹爹的這顆心一涼到底,千萬千萬不要象你兩個哥哥那樣……”沒等爹爹把話說完,魯班就接過話頭說:“爹,你放心吧!兒子早就包好銀子,備好了馬,只等你吩咐了。找不到師傅,學不好手藝,我決不回來見你!”
魯班拜別了爹媽,騎上馬,便向西方奔去。老木匠瞅著兒子的背影,揩著眼淚,嘴裡不住地叨咕著:“還是我的魯班啊……”
魯班揚鞭打馬,人急馬也急,一天就跑了三百多里路程。魯班走了十天,趕過三千里路,光光的大道走到盡頭了,前面出現了一座高山。山又高又陡,道又彎又窄,道上長滿了刺棘和狼牙石。魯班勒住馬犯愁了。這時忽然從山腳下走過來一個老樵夫。魯班牽馬上前作了個揖,問:
“老大爺,終南山離這還有多少里路程?”老樵夫捋了捋鬍鬚,慢吞吞地說:“嗯,直走六千里,彎走一萬二千里,要找簡便道走就得跨過這座大山。”魯班又問:“大爺,你有沒有什麼辦法幫我跨過這座大山?”老樵夫晃了晃頭:“這樣高的山,一年也爬不到半山腰。”魯班說:“一年爬不過去爬二年,二年爬不過去爬三年,爬不到山頂我死也不下山!”
老樵夫聽他說得這樣堅決,也很佩服,笑著說:“你拿我這把鐮刀吧,用它砍刺撥石很快就能上去。”魯班一聽可樂壞了,接過鐮刀便向山上走去。鐮刀輕輕地向地上一拉,刺棘和尖石都撥開了,他很快的就登到山頂。魯班把鐮刀掛在一棵大樹上,騎上馬又向西方的大路跑去。
魯班又走了十天,又趕過三千里的路程,光光的大道又走到了盡頭,前面橫淌過來一條大河。又黑又綠的河水,扔下一塊石頭子兒,半天都翻不上水花來。魯班勒住馬又愁住了。這時從河對岸划過一隻小船來,船頭上坐著一個年輕的漁夫。魯班牽馬上前作了個揖,問:“大哥,這兒到終南山還有多少里?”漁夫屈指算了算,說:“嗯,直走三千里,彎走六千里,要找簡便道走就得橫跨過這條大河。”魯班接著問:“大哥,能不能想辦法把我渡過河去?”漁夫皺著眉頭說:“這不行!河又寬水又深,自古以來這條河淹死過無數過路的人!”魯班說:“不怕水深探不到底兒,不怕大河寬到天邊,不跨過這條河我死也不轉回頭!”漁夫見魯班很剛強,笑著說:“兄弟,牽馬上船吧,我把你渡過河去。”
魯班渡過了河,又奔上大道,追風趕日又走了十天,三千里路程甩在腦後頭。光光的大道又走到了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座高山。魯班心想:“這座大山恐怕就是終南山了。”山峰很多,曲曲彎彎一千多條小道。從哪一條道上山呢?魯班又愁住了。這時他發現山腳下有一處小房,房門口坐著個打線的老大娘。魯班牽馬上前作了個揖向:“老奶奶,終南山離這還有多少里?”老奶奶張口就答:“直走一百里,彎走三百里;三百座山頭,三百個神仙,你要找哪一個?”魯班一聽樂壞了,連忙回答:“我要投奔木匠祖師,從哪一條小道上去?”老大娘說:“九百九十九條小道,正中間那一條路就是!”魯班連忙道謝,左數四百九十九條,右數四百九十九條,踏上正中間的小路,打馬向山上跑去。
魯班到了山頂,只見一片樹林子裡露出幾疙瘩(在這裡是“塊”或“片”的意思)房脊,走近看是一溜三間房子。魯班輕輕地推開了門,屋子裡橫豎放了一地破錛子爛鑿子,連腳都插不進去。魯班向床上一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子伸著兩條腿正在睡大覺,象雷一般地打著呼嚕。魯班心想:“這個老頭子一定就是木匠祖師了。”魯班沒有驚動師傅,把破錛子爛鋸收拾起來放在木頭箱子裡,便規規矩矩地在長凳上坐下,等著老師傅醒來。
老師傅的覺可真沉,翻了好幾次身都沒有醒,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才睜開眼睛坐了起來。
魯班走上前,跪在地當心,說:“老師傅呀,徒弟今天拜上門,請求師傅能收我學藝。”
老師傅問:“你叫什麼名字啊?從哪兒來的?”
魯班回答:“我叫魯班,從一萬里地外魯家灣來的。”
老師傅又向:“學藝為什麼來找我呀!”
“因為你是木匠的祖師!”魯班回答得很乾脆。
老師傅停了一下,說:“我要考問你一下,答對了我就把你收下;回答不對可別怪師傅不收你,怎樣來的還怎樣回去。”
魯班的心跳了一下,說:“如果今天回答不上來,明天來回答;哪天回答上來,哪天讓師傅收留!”
老師傅說:“普普通通的三間房子,幾根大柁幾根二柁?多少根檁(Lǐn)子(屋上托住椽子的橫木)多少根椽(Chuán)子(放在檁上架著屋頂的木條)?”
魯班張口就答:“普普通通的三間房子,三根大柁,三根二柁,大小二十根檁子,一百根椽子。五歲的時候我就數過它。”
老師傅把頭輕輕地點了一下,接著問:“一件技藝,有的人三個月就能學去,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學去,三個月和三年都紮根在哪裡?”
魯班想了想回答:“三個月學去的手藝,紮根在眼睛裡;三年學去的手藝,紮根在心裡。”
老師傅又輕輕地點了一下頭,接著提出第三個問題:
“一個木匠師傅教好了兩個徒弟,大徒弟的一把斧子,掙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的一把斧子,在人們的心裡刻下了一個名字。如果你學好了手藝,跟哪個徒弟學?”
魯班馬上回答:“跟第二個學。”
老師傅不再問了,“好吧,既然你都回答了上來,我就得把你收下。不過可有一件,要向我學藝就得使用我的‘家把什’,我已經有五百年沒使喚這些玩藝兒了,你拿過去修理修理吧!”
魯班站起身來,把盛“家把什”的木箱放到磨刀石旁,一樣樣地拿了出來。這時候他才仔細地看清:斧子長了牙,長鋸連一個齒都沒有留下,兩把鑿子又彎又禿,長滿了銹。魯班連一口氣都沒有喘,挽起袖子便磨了起來。白天磨,晚上磨,膀子磨酸了,兩手磨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象一道彎彎的月牙。魯班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利了,長鋸磨出了尖齒,鑿子也磨出刃了,所有的“家把什”都磨得又快又光又亮。魯班一樣樣地送給老師傅看了;老師傅看完了只是點了點頭,連一句“行”或是“不行”的話都沒有說。
“為了試試你磨的這把鋸,要你把門前那棵大樹鋸倒,它已經生長五百年了。”
魯班扛著鋸走到大樹下,大樹可真粗,兩隻胳膊沒抱住,往上一瞅,呀!樹尖都快要頂天了。魯班坐在大樹下鋸起大樹來,足足地鋸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才把大樹鋸倒。魯班扛著大鋸進屋去見師傅。
老師傅又吩咐說:“為了試試你磨的這把斧子,要你把這棵大樹砍成一隻大柁。要它光得不留下一根毛刺兒,圓得象十五的月亮。”
魯班轉過身提著斧子就出去了。一斧子砍去大樹的枝丫,削去了樹疤,足足地砍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才把一根大柁砍好,他提起斧子進屋去見師傅。
老師傅接著又吩咐:“還不行,為了試試你磨的鑿子,要你把大柁鑿出二千四百個眼子:六百個方的,六百個圓的,六百個三楞的,六百個扁的。”
魯班提起鑿子便鑿了起來,只見一陣陣木花亂飛,他越鑿越有勁兒。足足地鑿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二千四百個眼子鑿好了,魯班提著鑿子又去見師傅。
這回老師傅可高興了。他離開花藤椅子,接下魯班手裡的鑿子,揩去了魯班臉上的汗珠,誇獎說:“好孩子,什麼也難不倒你,我一定把我全部的技藝都傳授給你:”說完便把魯班領到西間屋裡去。一進屋,魯班的眼睛就睜大了,眼神也不夠用了。原來這間屋子裡擺了好多的模型,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樓閣橋塔、椅凳箱櫃,製造得都特別的精緻。老師傅笑著說:“你就一個個地拆下來再安上,每一件模型都要拆下一遍,安上一遍;拆安好了,你的手藝也就學好了。你自己就專心地學吧,我不在你的身邊嘮叨了。”老師傅說完就走了出去。
魯班拿起模型,翻過來看掉過去看,拿在手裡不捨得放下。老師傅讓拆安一遍,他拆安了三遍。每天只見他進屋不見他出屋。飯放涼了顧不得吃;胳膊腿累乏了,顧不得伸一伸。每天老師傅睡覺前來看看,魯班在房子裡拆安;睡覺醒來看看,魯班還是在房子裡拆安。當老師傅催促他睡覺的時候,他只是“嗯嗯”地信口回答,可是拿在手裡的模型卻不放下。
就這樣,魯班苦學了三年,手藝學成了。老師傅為了試試他學的如何,便把全部的模型都毀掉,魯班憑著牢固的記憶,一樣樣地又重新給做了出來。老師傅又提出好多新的樣式讓他製做,魯班細心地一琢磨,也能很快地按著老師傅的要求做出來。老師傅很滿意。
一天,老師傅把魯班叫來,難分難捨地說:“徒兒,三年過去了,你的手藝也學好了,今天該下山了!”
魯班一聽,心一下子就涼了半截,說:“那不行,我的手藝還沒有學成,我還要再學三年呢!”
老師傅笑了。“以後你自己學吧,今天說什麼你也得下山!”徒弟要走了,師傅送給徒弟點什麼東西呢?老師傅想了想說:“你磨的斧子、長鋸、鑿子就送給你用吧!”
魯班呆呆地瞅著師傅,哭了:“窮徒弟留給師傅點什麼東西呢!”
老師一聽又噗哧地笑了:“師傅什麼也不要你的,只要你不丟了師傅的名聲就夠了。”
魯班含著眼淚拜別了師傅,下山了。
魯班回來的路上,沒有找到指路的老奶奶、渡河的漁家大哥和賜刀跨山的老樵夫。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情,魯班在終南山下蓋了一座大廟,在大河上修了一座大橋,在第一次跨過的高山上造字一座大塔。據說這些東西直到今天還有哪。
魯班回到家,拜見了爹媽,拿著師傅賜給的斧子,記著師傅的囑咐,給人們做了很多的好事,留下了很多動人的故事。後世人尊稱他為木匠的祖師。

魯班造傘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幫人們解決這個困難,心裡很著急。他心裡想:要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才好呢。
魯班動了好多腦筋。後來,他跟幾個木匠一起在路邊造了一個亭子,亭子的頂是尖尖的,四面用幾根柱子撐住。接著,他們隔一段路造一個亭子,造了許多亭子。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來了,躲一躲;太陽曬得難受了,歇一歇,喘口氣兒。
魯班給大家辦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魯班自己挺不滿意。他想,要是雨下個不停,那該怎么辦呢?人總不能老蹲在亭子裡不走哇。
還得再想辦法!魯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啊!可是用什麼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輕輕巧巧呢?為了這個事兒,他吃飯不香,睡覺不安。
魯班想了許多天,還是沒有想出來。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小孩子在荷花塘邊玩,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乾什麼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又瞧,荷葉圓圓的,一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以涼快。
魯班心裡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裡跑出來問他:“出了什麼事了?”
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後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東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攏起來,那才好呢。”
“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東西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東西是什麼呀?就是咱們今天的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