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棉1號棉花

魯棉1號棉花

人工培育棉花品種,由山東省棉花研究所於1961年進行品種間雜交和經長期選育,又於1971年把選育出的一些較好晶系在山東省原子能研究所用60Co進行輻射處理,於1976年選育而成的。魯棉1號株型緊湊,主莖與果枝夾角較小,口十片肥厚、深綠、缺刻深而皺褶、中大偏小。它具有結鈴性強、早熟、高產、適應性廣、抗逆性強、霜前花多等優點。纖維主體長度28.7毫米,細度5804米/克,強力3.85克(纖維拉力強度較弱),衣分35%~37%,鈴重5克,籽指(即100粒棉籽的重量)10克左右,最適宜在黃河中下游種植。1974—1978年試種對比,平均皮棉產量比岱字棉15號增產39.48%,畝產皮棉最高達135.75千克。在山東省大面積推廣時,1980年種植面積達到850萬畝,大幅度提高了棉花產量,促進了棉花生產的大發展,經濟效益顯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棉1號棉花
  • 屬於:山東省棉花研究所
  • 時間:1976年
  • 畝產皮棉:最高達135.75千克
培育歷程,所獲榮譽,

培育歷程

“魯棉1號”就是山東省棉花研究所的科技人員,套用放射性同位素鈷-60放出的伽瑪射線處理棉花雜交的後代育而成。
魯棉1號棉花
“魯棉1號”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中心龐居勤等棉花專家研發成功,1982年通過品種審定,以高產、穩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良特性聞名全國,是第一個代替美棉等進口棉的國產品種,推廣地域遍及黃河中下游流域,甚至到江西等南方地區,在全國累計種植過億畝,創直接經濟效益57億元,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高級農藝師傅振華說:“‘魯棉1號’揭開了中國棉花種植史上新的一頁。”
1974年—1978年試種對比,平均皮棉產量比岱字棉15號增產39.48%,畝產皮棉最高達135.75公斤。“魯棉1號”培育成功後,作為棉花主產區之一的德州被定為推廣示範基地,先試種了一百多萬畝棉田,效果非常好。到1980年,全德州地區200多萬畝棉田全面推廣種植“魯棉1號”,同時全省種植面積也達到了850萬畝,大幅度提高了棉花產量,經濟效益顯著。

所獲榮譽

1981年6月,高產、穩產棉花新品種“魯棉1號”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山東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領導同志在濟南東郊禮堂隆重表彰“魯棉1號”育種人員,並代表當時的國家科委主任方毅向龐居勤、李其軒等育種人頒發了國家科委驗印的發明證書、獎章。
2007年9月14日“魯棉1號被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宣布“退休”,正式退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