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松橋

魯松橋 1924年12月出生,江蘇省漣水縣人。華中建設大學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松橋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4年12月
  • 畢業院校:華中建設大學
  • 主要成就: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
    鶴壁市老幹部協會秘書長
  • 出生地江蘇省漣水縣
現職,曾任職,榮譽和獎勵,

現職

中華科學技術協會第一次、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河南省科普創作學會理事文學組組長;鶴壁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委員;鶴壁市老幹部協會秘書長。

曾任職

曾任河南省正陽縣人事科長、縣政府秘書長、中共正陽縣縣委宣傳部部長、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縣級幹事、鶴壁市文化局局長兼市文聯主席、鶴壁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兼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等。

榮譽和獎勵

該同志在國家、民族命運危急時刻,毅然奔赴革命戰場,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和中華民族的獨立做出了貢獻。曾被授予銀質獎章“人民功臣”稱號;在和平建國時期,數十年如一日,仍保持著戰爭年代艱苦奮鬥的傳統作風。在被黨組織培養提拔擔任了一定的領導職務後,更是處處以身作則,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該同志對黨、對人民、對自己畢生追求的革命事業無限忠誠,始終善於加強政治學習,積極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工作性質雖有過多次變更,但都做到了乾一行愛一行,每舜精通一行。加之:在民眾中不擺官架子,甘當小學生虛心態度;在工作中善於以發揚民主來啟發民眾的智慧,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以提高自己的領導才能;每當新工作任務的到來,他不僅以領導者的身份去號召民眾,更可貴的是能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在實踐中作出榜樣去感召和引導民眾。因而不管在哪個領導崗位上,都顯示出行政上指導全局有序,業務中,專業策劃有方。因工作成績顯著曾受到過省、市有關領導的表揚鼓勵。當他年滿六十周歲時,組織上讓他離職休息後,但他卻離而未休,繼續為社會公益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為此,市委、市政府聯合授予他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稱號並發《榮譽證書》,中央電視台也於八八年十月和八九年十月,兩次在“晚霞”節目裡對他進行了表揚。業績簡述:(一)在戰爭年代裡,他在一手拿槍,一手握筆的情況下,寫出了許多戰地記實文學作品,如“淪陷區人民擁軍情”、“天兵天將”、“烹伏雌”、“臨沂一日”、“祭戰馬文”等。這些文章在《戰地通訊》和當時當地的報紙上發表後,對鼓舞士氣,安定民心,密切軍民關係起到積極作用。(二)在他擔任文化工作領導期間,為了貫徹執行黨的“兩服務,三貼近”的文藝方針,曾親自帶頭創作了不少有意義的作品,特別是美術作品曾在全國和省市多幅多次展出過。如油畫:“戰地重訪”、“水力採煤”、“不忘先烈”、“淇河集景”;國畫“老漁翁”、“春夏秋冬”、“飲水思源”;攝影“豐收在望”、“煤海泛舟”等等。(三)在前世紀,七十年代後期,當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後,全國上下,各行各業掀起了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潮。他當時作為科委和科協的領導者,不僅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向科學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外,並且以身作則:首先,在科研方面,他勇於帶頭把手伸向當時的科學前沿,獨立研製了一台“××仿生”(雛形)因它有廣闊的套用前景,所以羅乾同志(原任省科委主任,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看到後,立即肯定和讚揚,並表示要為他選派助手。其次,在科普方面,迫於形勢需要,他白天搞研究,晚上寫文章,寫出了系列性科普論文。如“什麼叫科學”、“科研是怎樣分工的”、“關於八大新興科學業技術簡介”等。由於這些文章都是以民眾的口吻,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深奧的科學知識。因此,當這些論文在《科技報》連續發表後,受到全國科普界的熱烈歡迎。紛紛來信,有的要求多發份數,有的要求很快印成單行本,讓他們購買發放;有的在城市裡的繁華地區,設立大型閱報欄,用毛筆抄寫張貼,讓廣大民眾學習。省科協主席為此在大會上對他進行表揚,並請他向與會者介紹科普文章的寫作經驗,並邀請他參與省科普創作學會的領導。在七九年,當他根據天文學測算,太陽系一顆最大的慧星—哈雷慧星,將於八年後的一九八七年又一次從地球附近飛越,因民眾對慧星(俗稱掃帚星)的出現,是發生天災人禍的預兆,所以他立即畫了一幅大型油畫來解釋這一宇宙天體運動的自然現象,並用“美麗的哈雷慧星”做標題,以此把人們的禍患意識變為審美觀念。這幅畫不久即被國家美術館選去在北京展出。四、在前世紀八十年代初,隨著機構改革,大批老幹部離退休了,為了使他們老有所為,生活豐富多彩,安度晚年。他親自起草了老幹部協會章程和所屬各學會的活動內容和方法。並組織了七十多名愛好文藝活動的老幹部,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老幹部文藝團體—“鶴壁市老幹部演唱團”。他又親自動手編寫了話劇“白雪丹心”相聲“妙藥回春”,快板“三佬會”,以及表演唱“老兩口進城”等八個演出節目,以此來頌揚革命優良傳統,黨的強國富民政策,歌頌好人好事的社會新道德風尚,改革開放後的大好形勢。演唱團在省會及其它城市慰問演出,都受到各界人士的讚揚。《河南日報》於85年4月5日,在頭版頭條,以“夕陽無限好”的標題發表這一訊息後,《人民日報》即於次日在各省、市報紙要聞欄目里予以轉載。其他包括中央電視台等許多新聞媒體也都作了報導和評論,從此,全國各地老年文藝活動蓬勃發展。多次受到上級讚揚和表彰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