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家寨自然村(雲南省鳳慶縣魯史鎮下轄村)

魯家寨自然村(雲南省鳳慶縣魯史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魯家寨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鳳慶縣魯史鎮永發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位於鎮西邊,距離村委會5.00公里,距離鎮45.00公里。國土面積3.20平方公里海拔1,300.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1,700.0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247.00畝,其中人均耕地1.93畝;有林地2,15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3戶,有鄉村人口129人,其中農業人口129人,勞動力8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9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6.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18.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魯家寨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電話區號:0883
  • 郵政區碼:675914
  • 地理位置雲南省臨滄鳳慶縣魯史鎮
  • 面積:3.20平方公里
  • 人口:129人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自然資源,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基礎設施

該村截至2008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3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33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戶。
農家小院農家小院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其他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4.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0輛,機車9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7.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7.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0 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1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13萬元;畜牧業收入11.49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4頭,肉牛9頭,肉羊10頭)林業收入10.27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09萬元;工資性收入2.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18.00元,農民收入以糧食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7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0人。
民居民居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植業、種植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9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 紅花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 養植業產業。
雲南松雲南松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7.00畝(其中:田77.00畝,地170.00畝),人均耕地1.93畝,主要種植包穀、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15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5畝,主要種植核桃、佛手甘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230.00畝,其他面積173.00畝。
熱區水果熱區水果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3戶,共鄉村人口129人,其中男性61人,女性68人。其中農業人口129人,勞動力8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0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8人;享受低保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5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15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永發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永新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00公里,距離中學11.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 人,其中小學生17人,中學生1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8人,女黨員1人。該村有團員8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是產業結構單一,除糧食、養殖業外,尚有部分村組種有零星的烤菸,但形不成規模,民眾無能持續穩定增加收入的支柱產業;二是道路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雖有鄉村公路,但路況差,"晴通雨阻"現象突出,部分村組至今還末通簡易的公路;三是用電質量差,農網改造末能全面進行,線性老化,安全隱患突出;四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靠天吃飯的現象還很嚴重;五是民眾素質低,小農經濟意識濃重,科學技術在生產、生活上的運用少;六是居住環境差,不論是家庭內部、還是村容村貌髒、亂、差現象較為普遍;七是民眾自我積累能力弱、投入能力低,發展意識、創新意識不強烈。如此等等,制約了該村的發展。
水田水田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是以扶貧攻堅工程為依託,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村組道路通路質量,整修溝渠2條7公里,改善灌溉面積200畝。 二是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最佳化產業結構,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勞動者素質。按照規模化、集約化來做強做大產業。三是以小灣水電站為契機,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