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紀念館座落於滕州市大塢鎮洪山口,是為紀念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經滕州市委市政府批准而建立的。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是抗日戰爭初期,山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山東省委員會領導下,為開展抗日武裝鬥爭發動的起義。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占地621畝的紅色教育基地坐落於滕州市大塢鎮仁山,北依鳧山山脈,西與微山湖紅荷濕地相望,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它由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滕州烈士陵園及滕州國防科技教育城三部分組成,整個建築群構建獨特,氣勢恢宏。
穿過廣場,邁上台階,來到由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李繼耐上將題字的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前。紀念館呈東西走向,上下兩層,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可謂宏偉壯觀,在魯南不為多見。
紀念館由序廳、黨建廳、抗戰廳、解放廳、發展廳及緬懷廳六部分組成,每部分以大量的歷史圖片、文物、實物展示為主,並輔以場景復原、雕塑、油畫、沙盤等,在聲、光、電烘托下,使展示形象生動、感人,達到了預期效果。
走進序廳,迎面是一大型高浮群雕,上麵塑造了工農兵民眾數人。他們有的手持鋼槍,有的手拿大刀、長矛,表情沉重,眼神堅定,它寓意著我抗日軍民在艱難困苦中奮力向前的革命精神,體現了萬眾一心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
黨建廳里有一復原的"國民書店"舊址,看著它使我們聯想到八十年前在白色恐怖下,滕縣黨組織初建時的情景。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後不久,滕籍人張世炎、楊蔭鴻等進步青年在外地積極開展黨的活動。在他們的影響和黨的召喚下,1930年春,在北平、濟南、曲阜讀書的王臨之、李景黃、李叔銘等人回到家鄉,在南門裡創辦了國民書店,秘密銷售進步書籍,宣傳馬列主義。翌年秋,中共滕縣特支在這裡建立,為滕縣黨組織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國民書店舊址的復原,意在啟示人們不要忘懷革命前輩的革命精神。
如果說黨建廳給人啟迪的話,那么抗戰廳更感染人。該廳展出了300餘幅照片、近百件文物、實物,並將這些寶貴的歷史史料與由書畫家、藝術家創作的雕塑、油畫、沙盤等藝術品組合成立體空間,使展示更具感染力。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是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偉大壯舉的最好見證,也是滕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同仇敵愾與敵人進行堅決鬥爭的再現。尤其稱道的是,展覽尊重歷史,為反映川軍抗敵,特設"滕縣保衛戰廳"。布展除以圖文、實物展示外,還製作了LED多媒體大場景--"血戰滕縣城",片中,國民革命軍一二二師將士在日軍飛機、大炮、坦克的進攻面前,前仆後繼,浴血奮戰,誓與滕城共存亡的慘烈、悲壯場面使人震撼。製作者還特地為王銘章師長鑄造了銅像,為陣亡的4000名將士雕塑了英烈牆,這不僅使展示得到升華,也對教育後人提供了絕好教材。
其他信息
烈士陵園
走出紀念館,拾級越過216個台階,登上仁山之巔,來到烈士陵園。它由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烈士紀念碑亭和烈士墓區組成。紀念碑高38米,寓意滕、沛、嶧三縣抗日武裝起義於1938年。碑名由滕籍參加起義的老戰士、中共中央對台辦原主任楊斯德將軍題寫,市委、市政府為碑撰文,文曰:"……為繼承先烈遺志,傳承抗戰精神,銘歷史而勵節操,壯魯南而興大業,經省委、省府辦公廳批准,建立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並樹立紀念碑。"由此可見樹碑者的用意。
在山道的兩側,錯落有致矗立著綠瓦、紅柱、飛檐挑角的12座烈士紀念碑亭。其中有為解放滕縣城而犧牲的魯南八師師長王麓水、被評為百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模人物之一的馬立訓、被評為山東百位為新中國成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英模人物洪振海、陳金合等。
山道西側建有褒仰區(墓區),有46(其中9位是外籍人)位烈士長眠於蒼松翠柏之中。他們中間,有的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血灑疆場,有的為捍衛國家主權、國家的繁榮富強獻身於搶險救災等工作中。他們與散葬在各地的1230位烈士一樣,是滕州人民的光榮和驕傲,他們的名字與日月同輝,他們的業功昭示著後人。
國防科技教育城
國防科技教育城位於山腳下,主要設施有兵器展館、大型兵器陳列廣場、人工湖等。新穎大氣的展館已竣工,內部布展正在緊張地進行。據介紹,7000餘平方米的展館主要展示反映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歷程和航天發展的最新成就。大型兵器陳列廣場已於去年九月建成,首批展出的退役兵器裝備近20件,其中有紅旗2型地空飛彈、T62型坦克、122毫米火炮、殲六戰鬥機等。除此外,還有神七運載火箭模型,太空飛行器模型。看著排列整齊、威武雄壯的兵器陣容,著實讓人振奮。
國防科技教育基地是由先烈的犧牲精神及航天人的航天精神凝聚成的不朽精神豐碑。豐碑長存,昭示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