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木,葉小呈紅紫、黃綠色,對生厚革質有光澤,卵圓形,全緣,邊緣長卷,長0.5~0.7厘米,寬0.4~0.5厘米,形似一片片魚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魚鱗木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大戟目
- 科:黃楊科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魚鱗木,葉小呈紅紫、黃綠色,卵圓形,長0.5~0.7厘米,寬0.4~0.5厘米,形似一片片魚鱗。
分布範圍
原產安徽省大別山、江西廬山境內及鄂西北等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峻山巔,自然分布於大別山區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野生魚鱗木分布在華東海拔1200m以上的高山,
主要價值
樹姿優美,是製作盆景的珍品,由於大量採挖,野生資源已面臨枯竭。
藥用價值
【藥用部位】根或根皮。
【採集】夏、秋採收。
【性味】《貴州草藥》:“性平,味甘。”
【功用主治】健脾利濕,平喘,散瘀。治浮腫,小兒鹽哮,跌打損傷,燙傷。
①《植物名實圖考》:“能散血。”
②《廣西藥植名錄》:“根:治燙火傷,跌打。葉:治手指瘡。”
③《貴州草藥》:“健脾利濕,平喘。”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研末敷。
栽培技術
魚鱗木扦插的季節可選在春天或夏天。春插以3月下旬為宜,此時芽尚未萌動;夏插在6月上中旬較好,此時嫩枝已木質化。將枝條剪成10厘米左右的插條,剪去過多的枝葉,由於難以生根,可用5000mg/kg的2,4—D處理枝條基部5分鐘左右。魚鱗木喜酸性土壤,以山間沖積黃沙土為好,或用細沙與黃土按1:1混合作為扦插用土。將準備好的土鋪成10厘米厚的插床,將枝條插上,間距5厘米左右,為增加保濕效果,插好後,在縫隙間填充一些苔蘚,再搭小拱棚,覆蓋薄膜,在拱棚上方用遮光率70%的遮陽網遮蔭,或搭蔭棚。日常管理主要是觀察土壤的乾濕情況,當土壤較乾時,澆1次透水,澆水宜在早晚進行。每10天噴1次含有1%蔗糖、50mg/kg的2,4—D的混合液,以促進生根。
春插的在6月形成愈傷組織,7月生根;夏插的在7月形成愈傷組織,8月生根。春插的在7月底、夏插在8月底撤去遮光和保濕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