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微體化石(fish microfossils microvertebrate)是指保存在地層中的早期脊椎動物(主要是無頜類與有頜的魚形動物)的鱗片及牙齒等微小部分的化石,它們具有與魚類大化石完全不同的形態特徵和研究手段與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類微體化石
- 外文名:fish microfossils microvertebrate
- 性質:早期脊椎動物
- 發現時間:1984年
魚類微體化石(fish microfossils microvertebrate)是指保存在地層中的早期脊椎動物(主要是無頜類與有頜的魚形動物)的鱗片及牙齒等微小部分的化石,它們具有與魚類大化石完全不同的形態特徵和研究手段與方法。
魚類微體化石(fish microfossils microvertebrate)是指保存在地層中的早期脊椎動物(主要是無頜類與有頜的魚形動物)的鱗片及牙齒等微小部分的化石,它們具有與魚類大化石完全不同的形態特徵和研究手...
但是它們也有辛酸之處,由於這種化石不易完整地保存,變化又慢,因此在生物地層學上,始終是個配角。為了彌補大化石的缺陷,本世紀初又出現了微體化石。這是植物化石家族中的第二代。微體化石個體小,分布廣,因此對生物地層的研究特別有...
在不同國家的古生物學者中對微體化石的範疇有不同的看法,如層孔蟲、苔蘚蟲等在國外多不視為微體古生物學的研究範圍,在中國則作為微體古生物學的範疇。在諸如珊瑚、小哺乳動物牙齒、魚牙、魚鱗等,國外都不作為微體古生物學研究範圍。
《黔桂地區三疊紀海生微體化石及其環境的綜合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楊守仁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該項目主要研究黔桂地區三疊系海相微體化石及其環境。實測和補測了17條三疊系剖面,處理了大批化石樣品,作了岩石微相分析、元素分析...
新塑梵淨山魚(Fanjingshania renovata)化石材料發現於中國貴州省石阡縣,屬於棘魚形態的軟骨魚類,微體化石和部分關聯保存的骨片提供了軟骨魚類中最早的可靠的形態學和發育學數據,將軟骨魚類確切的可重建身體大致形態化石出現的時間推前了...
人們對於無顎的、類似盲鰻的八目鰻類魚的演化或早期生命歷史的了解甚微,認為是最原始的有頭蓋的動物和最退化的脊椎動物。其與現生和古代魚類的關係仍然是令人困惑的。牙形剌是前寒武紀晚期至三疊紀晚期齒狀磷灰質微體化石,被認為是由...
魚類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體表覆蓋的鱗片,而鱗片和鱗列形態是對化石魚類進行分類,推測身體結構、生活方式和彼此親緣關係的重要證據。西屯副雲南魚不僅成為了解有頜脊椎動物祖先鱗列格局最重要的“視窗”,而且其完整鱗列為鱗片微體化石...
海龍類僅生存於三疊紀,化石稀少,對這一神秘類群的認識也非常欠缺。關嶺生物群中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海龍類化石,是中國首次發現。關嶺生物群中已確認的有海龍和齒龍兩個海龍屬種。脊椎動物包括魚類的大化石和魚類微體化石Lobaticorona、Saa...
魚類微體化石三維數據採集以及基於深度學習的數據分析方法, 3D DataCollection of Fish Microfossils and Data Analysis, BIO-101, 2021, 通訊作者 Early Silurian chondrichthyans from theTarim Basin (Xinjiang, China), PLoS One, ...
微體化石 牙形石 牙形石在寒武紀至三疊紀這段地質歷史時期一直被認為是穩定的地質時代標誌,其以演化快、分布廣、特徵明顯、易於高解析度樣品採集,在地層劃分、對比和地質年代標定方面發揮著卓越貢獻。牙形石更是三疊紀的主導化石門類,在...
6. 毛羽, 馬強分, 馮慶來, 2013. 鄂西建始羅家壩剖面孤峰組魚類微體化石的發現. 微體古生物學報, 30(4): 175-183.7. 梁西文, 吳勘, 馬強分, 馮慶來, 喻建新, 2014. 揚子北緣中二疊統孤峰組不同岩性孔隙特徵及其地質意義. ...
對於必需利用顯微鏡才能進行觀察和研究的個體微小的化石,稱為微體化石或微化石,如有孔蟲、介形蟲、硅藻等。簡介 某些大生物的微小部分如輪藻的藏卵器,植物的孢子、花粉,蟲牙(蟲顎)、牙形石等,甚至小的魚鱗、魚牙等也屬於微體化石。...
我的古魚類姻緣 情暖黃土高原 中一加恐龍計畫(CCDP,1986-1990)楊鐘健老師的三點教誨 往事“在”說 古脊椎所啊古脊椎所 初次踏上紅土地 中國古生代無頜類和魚類微體化石研究回顧 “泥河灣盆地新生代地質考察”座談紀要 泥河灣和古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