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醉菌病是由魚醉菌寄生在虹鱒、紅點鮭、鰤魚等80多種海、淡水魚類的各種器官組織內形成大小不同、密密麻麻的灰白色結節,引起病魚大批死亡的一種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醉菌病
- 病原體:霍氏魚醉菌
- 感染魚類:虹鱒、紅點鮭、鰤魚等80多種
- 後果:病魚大批死亡
病原,流行情況,症狀,診斷,預防措施,
病原
霍氏魚醉菌,屬藻菌綱,分類位置尚未明確。在魚組織內看到的主要有二種形態,一般為球形合胞體(又稱多核球狀體),直徑從數微米至200微米,由無結構或層狀的膜包圍,內部有幾十至幾百個小的圓形核和含有高碘酸席夫氏反應陽性的許多顆粒狀的原生質,最外面有宿主形成的結締組織膜包圍,形成白色胞囊;另一種是胞囊破裂後,合胞體伸出粗而短、有時有分枝的菌絲狀物,細胞漿移至菌絲狀體的前端,形成許多球狀的內生孢子。
霍氏魚醉菌的生活史:病魚死後,體內的球形合胞體(1,11)的囊壁破,原漿團(3)逸出,或伸出菌絲狀體(2),在其前端膨大成原漿團;球形合胞體及原漿團被其他魚攝食後,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進行分裂(4、5),形成許多單核及雙核的變形蟲狀體(6、7);不久通過消化道黏膜進入血流(8、9),最後進入各器官組織,在那裡發育長大,核進行多次分裂,形成厚膜球形合胞體(9、10),並由宿主的結締組織包圍形成胞囊;胞囊破後,原漿團逸出(10、12),或原漿團分裂成幾個子細胞(10、13),或短的菌絲樣體伸出,胞漿移行至其前端,形成幾個子細胞,出現在菌絲體外(10、14),這些子細胞是變形蟲狀體,分散到附近的組織中,或隨血流移至其他部位,在那裡再發育成厚膜球形合胞體(10、11),因而即使只攝食少量病原體,在宿主體內也可形成很多胞囊。
流行情況
感染方法,一種是通過攝食病魚或病魚的內臟而引起;另一為由魚直接攝取球形合胞體,或通過某種媒介(如蜇水蚤等)被魚攝入而引起。虹鱒、紅點鮭、各種熱帶魚、鰤、竹狹魚及野生海水魚,鱈、鮐、大西洋鯡等都會感染髮病。在歐洲、美洲、日本均有流行,可引起養殖魚類大批死亡,對野生魚類則嚴重影響資源。據說我國淡水養殖的鯪可能也患此病。
症狀
隨寄生的部位不同,症狀也有所不同。霍氏醉菌可寄生在魚的肝臟、腎臟、脾臟、心臟、胃、腸、幽門垂、生殖腺、神經系統、鰓、骨骼肌、皮膚等處,寄生處均形成大小不同(1-4毫米)、密密麻麻的灰白色結節;疾病嚴重時,組織被病原體及增生的結締組織所取代,當病灶大時,病灶中心發生壞死。如主要侵襲神經系統,則病魚失去平衡,搖搖晃晃遊動(歐洲的虹鱒);魚醉菌侵襲肝臟,可引起肝臟腫大,比正常魚的肝大1.5-2.5倍,肝臟顏色變淡;魚醉菌侵襲腎臟,則腎臟腫大,腹腔內積有腹水,腹部膨大;魚醉菌侵襲生殖腺,則病魚會失去生殖能力;當皮膚上有大量寄生時,皮膚像砂紙樣,很粗糙。
診斷
根據症狀及流行情況進行初步診斷,再用顯微鏡進行檢查,發現有大量霍氏魚醉菌寄生時,即可確診為患此病。
預防措施
(1)不要用有魚醉菌寄生可能的生魚作飼料,必須煮熟後再投餵。
(2)加強檢疫制度,不從疫區運進魚飼養。
(3)魚池要進行徹底清塘。
(4)病魚必須全部捕起,煮熟後作為飼料。
(5)魚池及工具都要進行嚴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