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藤(豆目蝶形花科植物)

魚藤(豆目蝶形花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魚藤(學名:Derris trifoliata Lour. )是豆科魚藤屬植物,攀援狀灌木。枝葉均無毛。羽狀複葉;小葉厚紙質或薄革質,葉片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小葉柄短,總狀花序腋生,無毛,花梗聚生,花萼鐘狀,萼齒鈍,極短;花冠白色或粉紅色,旗瓣近圓形,翼瓣和龍骨瓣狹長橢圓形,莢果斜卵形、圓形或闊長橢圓形,扁平,無毛,有種子。4-8月開花,8-12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北部;在中國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多生於沿海河岸灌木叢、海邊灌木叢或近海岸的紅樹林中。

該種植物熱帶地區可栽種於花架旁、水池邊,溫帶地區要盆栽觀賞。其根、莖可入藥,外用;根部含有的魚藤酮,有毒魚、殺蟲的功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物種危害,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全體禿淨。單數羽狀複葉,無托葉,葉柄長7-15厘米;小葉通常5枚,間有3枚或7枚,具短柄,近革質,卵狀矩圓形至矩圓形,長4-8厘米,先端漸尖而鈍,基部渾圓。
總狀花序腋生或側生於老枝上,常不分枝,長5-10厘米;花柄聚生,稍長於萼;萼鐘形,長約2毫米,近禿淨,有不明顯的鈍齒;花冠蝶形,粉紅色,長約10毫米;旗瓣近於腎形,頂端圓形,有時微缺,翼瓣頂端圓形,龍骨瓣半圓形,翼瓣及龍骨瓣基部均有一急尖的耳;雄蕊10;子房無柄,花柱線形,內彎。莢果扁平而薄,斜卵形或矩圓形,長2.5-4厘米,寬2-2.5厘米,禿淨,只於上縫有狹翅;種子1,近於腎形。花期8月。果期9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北部;在中國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多生於沿海河岸灌木叢、海邊灌木叢或近海岸的紅樹林中。喜濕潤的土壤環境,喜日光充足,喜溫暖,怕寒冷,在18-28℃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較好,越冬溫度不宜低於8℃。
魚藤魚藤

繁殖方法

該種植物用播種法繁殖,通常在每年春季進行。可先將所選的種子用溫水浸泡數小時,然後把它們包在濕布中進行催芽。在此階段,每天要淋水兩次以防霉爛,待大部分種子開始露白後,即可進行播種。

栽培技術

地栽:對土壤適應性較強,能在海邊鹽分較多的地方栽種。如果有條件,宜選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壤土。魚藤種苗多在春季進行定植。應選擇地勢開闊、排水良好、陽光充足之地。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開穴。可在穴中施用豬糞作為基肥,隨後要將其用底土蓋好,以免燒根。通常每穴栽種三年生苗一株,然後覆土壓實,接著澆透水一次,經3-5天后,還要再澆二水。
管理:魚藤生長旺盛階段應保證水分的供應。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多,除在定植時施用基肥外,生長旺盛階段可以每隔2-3周追肥一次。魚藤每天接受日光照射不宜少於4小時。魚藤的生長年限較長,應該為其設立永久性支架。在立架時,要考慮到植株的生長特點,並使之與環境很好地融為一體。在實際栽培中,魚藤會被病毒病等所危害,易遭到蚜蟲等有害動物的侵襲,如有發生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處理。該種植物為多年生,其不易老化,地栽者最佳觀賞時段自成形後可達30年以上。該種壽命較長,當有樹勢衰退、不愛開花等現象發生時,可以考慮更新植株。

主要價值

該種植物熱帶地區可栽種於花架旁、水池邊,溫帶地區要盆栽觀賞。其根、莖可入藥,外用;根部含有的魚藤酮,有毒魚、殺蟲的功效,因此在種植時,應該注意勿使其靠近魚塘。

物種危害

魚藤危害現象主要出現在以桐花樹為優勢種的群落。攀附於桐花樹頂部的魚藤,產生了大量的分枝,生長了濃密的葉子,直至完全覆蓋所攀附的桐花樹,並蔓延到周邊的桐花樹,形成由點輻射狀擴大的深綠色斑塊。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覆蓋的桐花樹逐漸枯萎、死亡並塌陷,覆蓋於其上的魚藤也隨之塌陷落入水中,經長時間浸泡,魚藤的葉子脫落、部分莖或枝條也枯萎。被魚藤覆蓋的桐花樹群落,通常從中心開始塌陷、消亡,並形成半徑越來越大的被“吞噬”後的斑塊,而在斑塊的周邊仍能看到濃綠的魚藤以及逐漸枯萎的桐花樹。桐花樹為典型的陽性物種,受魚藤攀援覆蓋影響,桐花樹光合作用被嚴重抑制,最後枯萎而死,而魚藤因失去依附而被長期浸泡,枝葉也枯萎,但主莖因具有蔓地生根的特性,仍能存活。魚藤攀附於一些非典型的陽性紅樹植物上,或生長於稀疏的紅樹林群落中,都未發現能夠形成明顯的危害跡象。受魚藤危害,紅樹林面積退化萎縮,嚴重破壞了濕地生態系統。林內群落演替速度加快,大量桐花樹死亡。桐花樹的生存面臨嚴重的威脅。

防治方法

南流江入海口處魚藤肆意蔓延,已成為“植物殺手”,嚴重破壞了紅樹林生態系統。被破壞後的濕地生態系統很難自行恢復,急需探討和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魚藤危害擴大和恢復受危害濕地生態系統。
對魚藤的認識常停留於紅樹林伴生物種層面,在其生物學特性、種群、群落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在生態學上一直不受重視。受魚藤危害而“滿目瘡痍”的紅樹林警示,需要加大對魚藤生物學特性的研究。魚藤不屬於外來入侵生物,但可參考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治方法,如人工拔除、生物防治、化學防治或綜合方法等來遏制其危害。目前建議以人工拔除為主,採用化學防治應以不影響濕地生態系統為前提。調查魚藤是否存在生物天敵等,應重視生物防治。對於尚未遭受危害的區域,應加強防範措施,避免危害面積的擴大。此外,要重視紅樹林生態恢復工作,全面調查沿岸紅樹林濕地,對危害區域進行評估,建議依靠紅樹林的再生功能,以自然恢復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