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莢魚藤,攀援狀灌木;除花萼、子房被疏柔毛外全株無毛。
K. Thothathri在Journ. Jap. Bot. 45: 1970發表D. henryi Thoth.新種,以Henry 10893為模式。此號標本過去均鑑定為本種,編者僅見模式標本照片,根據描述除莢果與種子較長外,無其他明顯區別,謹記於此留待進一步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邊莢魚藤
- 拉丁學名:Derris marginata (Roxb.) Benth.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目:杜鵑花目(Ericales)
- 科: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
- 屬:魚藤屬(Derris)
- 種:邊莢魚藤
- 分布區域:印度
- 海拔下限:500
- 海拔上限:1800
- 是否中國特有:否
-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 生境:山谷, 山坡, 灌叢, 溪邊, 石上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攀援狀灌木;除花萼、子房被疏柔毛外全株無毛。羽狀複葉長13-25厘米;小葉2-3對,近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5厘米,寬2.5-6厘米,先端短漸尖,鈍頭,基部圓形,側脈6-8(-10)對,兩面稍隆起,下面較明顯;小葉長約5毫米。圓錐花序腋生,長6-20厘米,無毛,分枝少數,花單生或2-3朵聚生;花長10-12毫米;花梗長5-12毫米;花萼淺杯狀,長2-3毫米;花冠白色淡紅色,無毛,旗瓣闊卵形;雄蕊單體;子房無柄。莢果薄,舌狀長橢圓形,長7-10(-15)厘來,寬2-4厘米,無毛,有小網紋,腹縫翅寬6-8毫米,背縫翅寬2-3毫米。花期4-5月,果期11月至翌年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地疏林或密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印度、中南半島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