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東村

魚東村位於泰安市岱嶽區道朗鎮西部,地形以丘嶺、山地為主,泰肥公路、泰肥鐵路貫穿東西。全村共有870戶,2965人,11個生產組,總耕地面積3150畝。2006年全村實現產值3600萬元,集體經濟純收入40萬元,集體存款50萬元,固定資產120萬元,人均純收入4322元。該村結合實際,立足自身優勢,明確本村的經濟發展方向,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村集體經濟實力穩步增長,促進了全村三個文明建設,實現了強村富民的目標。連續5年被區、鎮評為“創五好、奔小康”先進黨支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魚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泰安市岱嶽區道朗鎮
  • 人口:2965人
  • 耕地面積:3150畝
自然資源,經濟概況,公益事業,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魚東村有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建材加工業是該村的主導產業,又加交通便利,有豐富的運輸貨源,具備了從事交通運輸業的先決條件。十幾年來,魚東村立足實際,緊緊抓住資源開發和交通運輸兩大優勢,牢牢抓住經濟發展機遇,採取多業並舉,實事龍頭帶動,逐步形成了強村富民的兩大支柱產業。
一是依託資源優勢做大做強建材加工業,從2000年以來,魚東村抓住新區建設和泰城西擴的大好時機,大力發展建材加工業,以黑虎山和蟠龍山為基地,建起了磕石機12部,從事建材加工生產。在建設投資上採取“一方扶持,三方投資”的經營方式,即:村里大力扶持資源開發與建材加工,由村里入股投資聯合經營,吸納外來投資獨立經營,村民自發投資自主經營,總計投入資金400多萬元,其中村集體投資80萬元,吸引外來投資260萬元,村民資發投資60萬元。在收入分成上,主要採取獨立經營自負盈虧,村集體只收入股分成和租賃承保費用。
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魚東村地圖
二是藉助泰山水泥廠的銷售運輸優勢和其他建材運輸貨源豐富的優勢,對原來的村運輸隊進行改制,改變了原來由村里主管經營年底核算的方式,變成採取承包經營,村里只收取承保費用的方式,一方面化解了村級經營風險,另一方面調動了運輸戶自主經營的積極性,實現了扶持方與經營方的互惠互利。魚東村僅交通運輸業一項,每年為村集體增加純收入25多萬元,隨著交通運輸隊的擴大和發展,魚東村又及時組建了“交通運輸合作社”,“建材生產合作社”,吸收外地車輛入社經營,組織建材生產企業聯合發展,合作社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運輸、統一價格、統一銷售、統一結算、統一納稅。截止目前,入社車輛達到230餘台,其中拖拉機160台,汽車60台,裝載機械10餘台,交通運輸業每年為村集體增加純收入25萬元;建材合作社入社經營戶達到40多家,固定資產達3500多萬元,2006年銷售石子480多萬方,銷售收入達7000多萬元,戶均收入近30萬元,向國家貢獻各種稅費83萬元,增加集體收入20餘萬元。兩項收入為村集體經濟實力的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濟概況

魚東村人口多,面積大,原有的集體資產有很大一部分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針對這一資源、場地閒置浪費的現象,從1998年開始,幾屆村兩委動腦筋想辦法,採取積極有效的方式和方法,盤活閒置資產 ,千方百計為村集體增加收入。
一是村集體拿出30萬元,聯合外地養殖業戶3家,投資20萬元,對村南多年閒置的河灘窪地實施開發,一年建成了占地6.8畝的12個魚塘,又採取租賃承包的方式,由入股投資戶經營,每年村集體增加收入4.7萬元。
二是與濟南鐵路局洽談,成功引進了花崗石鐵路道鐵道渣生產企業,投資1200萬元在村北的荒山坡建成了泰發鐵路道渣加工廠,安置本村村民50餘名,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村承包費9萬多元。
三是魚池中心幼稚園建成後,原來的舊校舍閒置起來,為使閒置資產得到利用,村兩委協調引進了柳編加工項目,成立了泰安市嘉露有限公司,項目引進後不但能為集體增加了近萬元的經濟收入,而且安置了120餘人的農村家庭婦女進廠做工,人均每天增加收入20餘元,為農民增收致富創造了條件。製作的各類柳編製品,廣收消費者歡迎,產品出口到歐美十幾個國家,擴大了魚東村的知名度。
四是抓住亞奧特奶牛場飼養基地不斷擴規發展的大好機遇,租出土地10餘畝,閒置的山場3畝分別建成了亞奧特奶牛飼養小區和污水處理現場,不但使亞奧特奶牛場的飼養規模得到了擴大,發展成為今天的奶牛飼養基地,而且率先實現了全區第一家奶牛養殖場污染零排放,目前,除了村里收取一定的租賃承包費用之外,村民還為企業提供訂單牧草生產,代為企業收取清除秸稈,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幾年來,魚東村又通過盤活閒置資產,開發利用閒置荒山荒灘,逐步走出了一條多元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路子。

公益事業

幾年來,魚東村通過不斷努力,使村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得到壯大,民眾的生活水平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到2006年底,全村工業收入達到了40萬元,村級建材建築業收入達到95萬元,交通運輸業收入達到701萬元,商業營業收入達到125萬元,餐飲服務加工業收入達到196萬元,其他收入50萬元,全村集體總收入達到1200萬元以上,純收入達到40萬元以上,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294萬元。
經濟實力的增強,也帶動了全村公益事業的發展。在沒有向農民收一分錢的情況下,自籌資金180餘萬元新建高標準省級規範化幼稚園一處,總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可容納幼兒350人,10個教學班。為保障幼稚園健康有序的發展,魚東村兩委根據本村實際,本著長期、高效、有序發展的原則,嚴格按照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的方針政策,建立健全了一套長期有效的管理體制,保證了幼稚園正常工作的運轉。為保證學前教育保質保量,魚東村兩委根據本村實際情況,擴大宣傳,對進魚池幼稚園接受教育的學前兒童,減免部分學雜費,由村集體承擔一部分,同時,由村集體出資聘請有知識、有經驗的幼兒教師,對學前兒童主要從文體、藝術各方面進行啟蒙教育,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以後的義務教育學習打好基礎。
投資20萬元建成8米寬8000米長的兩條生產路;投資15萬元建成了村級文化大院。投資15萬元建成1500米水泥硬化道路。投資40萬元,打井一眼,埋設自來水管道5000多米,使全村210多戶1000多人吃上了自來水。從2004年開始,村里每年拿出20多萬元,為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生活補貼,定做生日蛋糕。
目前全村經濟實力位居全鎮首位,兩委幹部團結一致幹事業,一心一意謀發展,民眾生活充實寬裕,民風純正,一個新型社會主義新農村已展現出良好的發展開端。

基礎設施

該村截至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3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1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戶(分別占總數的77.24%和77.24%)。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31輛,機車2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5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65萬元,占總收入的58.20%;畜牧業收入4.51萬元,占總收入的27.2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0頭,肉牛25頭,肉羊3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0.35萬元,占總收入的2.114%;第二、三產業收入1.27萬元,占總收入的7.66%;工資性收入0.80萬元,占總收入的4.83%。農民人均純收入108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3.82%),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鄉村人口131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61人。其中農業人口131人,勞動力93人。該村以納西族為主,其中納西族13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5.42%;享受低保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太安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鄉衛生院 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鼓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第四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1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3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議籌勞62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9.3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社會公益事業籌資籌勞情況;財政對農民補貼情況;民政救濟情況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居環境差,宅基擁擠;公益事業基礎建設薄弱,人畜飲水水源不足,飲水管網嚴重老化,急需改造;農村電網沒有進行農網改造,用電安全難以保證;鄉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內道路硬化程度較低,需要完善;村內排水溝渠、垃圾池、公廁、文化娛樂場所等急需建設,村容村貌差,須待整治,民眾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畜牧業及二三產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民眾思想文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積極發展農村畜牧產業,努力提高牲畜養殖科學技術含量,提高養殖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