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魔鬼》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初,主要人物是青年律師乃賽·西瑪和年輕的女大學畢業生叻差妮。叻差妮出身於一個大貴族大官僚的家庭,生活雖然很優越,但她同家庭的舊的保守思想格格不入,鬱鬱不樂。大學畢業時,她在一位女友家中同乃賽相識,在簡短的談話中,對乃賽所說的“我和你有著天淵之別”的話不可理解,二人不歡而別。後來,叻差妮經過一段猶豫之後,下決心參加工作,以爭取個人的獨立地位。她不顧家庭非難,到東方銀行當了職員。在銀行工作時,叻差妮又意外地會見了乃賽。原來乃賽是這個銀行的常任律師,又是叻差妮所在單位的科長集丁的好友。乃賽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後來跟從一個和尚到曼谷念書,大學畢業之後充當律師。
此後在一個周年度假的海灘,叻差妮又偶然地和乃賽相遇,她要乃賽解釋他們初識時的“天淵之別”的意思。乃賽說:按照門第出身區分人的身份,使他們等級差別大。他認為:一個人的標準應根據其道德和品行來衡量。叻差妮對此產生共鳴。
乃賽十年前的老師摩訶莊業已還俗,同一個三十多歲放高利貸的寡婦瑪莉夫人結婚,並成為其財產代理人。為奪取無力償還的農民的土地,摩訶莊要求乃賽充當瑪莉夫人的律師。乃賽回到闊別十年的故鄉作了調查,看到農民在高利貸壓榨下,生活十分貧困。他不願做壓榨自己農民兄弟的封建統治者和高利貸者的幫凶,拒絕了摩訶莊的委託。摩訶莊大為不滿,咒罵乃賽是一個忘恩負義的“魔鬼”。不久,乃賽因為不願為銀行去趕走一群無家可歸的貧民而打官司,就辭去了常任律師。乃賽為貧苦人民說話的立場,使叻差妮越來越敬佩他,兩人的友誼也因為思想上的共鳴而不斷加深。一次,乃賽受叻差妮的邀請,到她家時,不料因為他出身平凡,受到叻差妮的父親、大官僚昭坤的嘲諷,而乃賽也不甘示弱地反駁說:貴族銜頭,越來越不吃香了,並不能像遺產那樣可以傳之後代而不衰。昭坤惱怒而去,認為乃賽是一個威脅其地位的“魔鬼”。
乃賽的兄長阿超和故鄉的一些農民,因為土地被富有者無故強占而請求乃賽為他們抗訴。乃賽親眼看到這些農民披荊斬棘,辛勤勞動,把荒蕪的土地辟成良田的,而今卻要被人白白地奪走,他當然是站在農民一邊的。為此,他再次回到故鄉調查。在黑夜中,他躲過了殺手的冷槍,更堅定了自己的決心。在回到曼谷處理完手頭的舊案,準備再赴故鄉時,意外地收到叻差妮父親的請柬,請他參加所謂的“家人團聚”的家宴。乃賽不知昭坤用意何在,叻差妮以為反對她同乃賽來往的父親可能已回心轉意了。事出意外,在沉悶不語的宴會快要結束時,昭坤卻指著坐在末席的乃賽,對他進行種種誣衊,說一個農民的兒子,像流氓騙子一樣引誘他的三女兒,“看到別人榮華富貴,他就垂涎三尺,想入非非,根本就不掂量一下自己有多少份量,不想想自己是什麼身份。烏鴉總歸是鳥鴉,風凰永遠是鳳凰。”隨即要把乃賽趕出家門。這時,在家人爆發出來的陣陣鬨笑聲中,叻差妮驚訝得幾乎昏迷過去。可是,乃賽在一陣沉默之後,站起身來,義正辭嚴地回擊了昭坤的侮辱和攻擊,說:“我沒有任何理由為命運不讓我出身於貴族的宅第而感到傷心,因為所謂高低貴賤,都是人們所賦予的一種看法和稱呼,它並不是永恆的東西,它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地發生變化。”他宣稱:“你們的時代和我們的時代的距離是越來越遠了。時代決定我成為專門對那些生活在舊時代里、滿腦子舊思想的人進行嘲弄和嚇唬的魔鬼。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慰藉你們,就像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止時間越來越多地製造出這種魔鬼一樣!”然後,他昂首走出大門。走出大門後,才想起了叻差妮,但他也只得無可奈何地在大街上徘徊,走到自己家門時,才發現叻差妮已在那裡等候一個多小時了。原來叻差妮已決心背叛自己的家,“走向新的世界和新的生活。”天亮了,雖然一個將去東北教書,一個將回故鄉為農民利益而奮鬥,但他們的心將永遠緊緊地聯在一起。
人物介紹
乃賽·西瑪:男主人公乃賽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從小生長在貧窮落後的農村。他對農民的苦難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對廣大勞動人民有無限的同情。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上了學,並且大學畢業當了律師。他是一個具有反封建思想的新型知識分子。他說:“時代決定我成為專門對那些生活在舊的時代里滿腦子舊思想的人,進行嘲弄和嚇唬的魔鬼”。他視封建的等級爵位如糞土,認為“所謂高低貴賤,是人為造成的,並不是永恆的東西,它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地發生變化”。乃賽作為一個律師,他的信條是“律師的職責是維護人類的正義及合法權利”。因此,當他昔日的師傅,後來的地主摩訶莊要起訴欠債的農民並請他幫忙時,他不怕被罵做“忘恩負義的魔鬼”,拒絕擔任起訴律師。當他擔任常任律師的銀行要他打一樁驅逐貧苦房客的官司時,他忿然辭職。最後,當農民與妄圖霸占他們土地的地主做鬥爭並請乃賽相助時,他挺身而出,決心為捍衛農民的土地盡力。他不屈服於地主們的暗殺企圖,識破了敵人的收買陰謀,不怕造謠中傷,堅定地站在受壓迫的農民一邊。
叻差妮:女主人公叻差妮出身於一個世襲的封建貴族家庭,在嚴格的封建教育中長大。大學畢業後,她走向社會,接受了新思想,熱衷於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她不屑和封建家庭的遺少們交往,愛上了正直、善良、有正義感、對勞動人民富有同情心的乃賽。
摩訶莊:乃賽十年前的老師,原為和尚,業已還俗,同一個三十多歲放高利貸的寡婦瑪莉夫人結婚,並成為其財產代理人。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魔鬼》是一部具有強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的泰國現代小說。社尼·騷哇蓬在《魔鬼》這部作品裡,通過一對青年男女乃賽和叻差妮曲折而動人的愛情故事,深刻地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泰國的社會矛盾,歌頌了為民族獨立和領土完整而英勇鬥爭的泰國人民,真實地描繪了泰國農村的生活圖景,同時辛辣地諷刺了日趨沒落的封建階級。
人民性是小說著力反映的另一個重要思想特點。乃賽出身農民家庭,時刻不忘生育撫養他的廣大農民。當達官顯貴們譏諷他是渾身腥臭的農民之子時,他凜然正色地說:“我為我身為一個農民的兒子而感到十分驕傲。”當地主摩訶莊要他起訴欠債的農民時,當銀行要他為驅逐窮苦房客而進行訴訟時,當農民們請他幫忙與霸占土地的地主做鬥爭時,他三次深入農村和現場,進行實地調查。通過調查,他更深刻地了解了廣大勞動人民的痛苦,地主的貪得無厭和陰險。他說,如果替地主起訴農民,“就等於告我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自己的父母。”不忘過去,不忘生育撫養自己的勞動人民,像乃賽這樣的愛憎分明,在那種社會裡是難能可貴的。當然,年輕的知識分子並非都是思想進步者。這裡有乃賽這樣的勇敢的創新者,也有僅僅滿足於建立自己美好小家庭的人,更有貪圖享受,弄虛作假,招搖撞騙,靈魂醜惡的人。
小說還用一定的篇幅描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泰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鬥爭。當時的泰國政府是和日本侵略者相勾結,並加入了德意日軸心國的。但是,廣大人民不甘心當亡國奴,他們用各種方式同外來侵略者進行鬥爭,不惜獻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藝術特色
《魔鬼》創作的一個特點是文筆流暢,樸實無華,既沒有故弄玄虛的離奇情節,也沒有賣弄噱頭的刻意渲染,真實、自然、毫無斧鑿之痕。作者寫作態度嚴肅。全書雖然用相當篇幅描寫了乃賽和叻差妮的真摯愛情,但既沒有津津樂道、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也沒有為吊胃口而添加打情罵俏的作料。
該書的另一個特點是,作者恰到好處地運用對比反襯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這樣,對有些人物的描寫雖然著墨不多,但卻塑造得栩栩如生。小說在刻畫了乃賽這樣的向封建勢力勇敢鬥爭的知識分子的同時,還描寫了乃轍那樣的靈魂骯髒者,以及吉丁那樣的潔身自好者。在描寫叻差妮這個封建家庭的勇敢叛逆者的同時,還寫了達魯妮那樣的封建勢力的犧性品和蓋熙那樣的封建制度的衛道士,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小說還採取了情景對比的手法,當乃賽在叻差妮家看到滿桌美味珍餚以及腦滿腸肥的遺老,油頭粉面的遺少,胖得發愁的貴婦人時,“他眼前搖曳著的這些人影,頓時就變成了一個個膚色黝黑的臉孔,變成龜裂的土地,被夏日的驕陽烤得快要發焦的蘆葦和野草叢……室內騰騰繚繞著的上等香菸的煙霧,變成了碾米廠的煙囪里冒出來的濃煙,背上馱著米袋的苦力成群走過,就像一行望不到頭的銜著食物的蟻隊一樣……”寥寥數筆,勾畫出一幅“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速寫。
作者在刻畫人物時著墨濃淡適宜,輕重有間。在描寫農村廣大農民的生活時,大量潑墨,詳描細寫,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幅泰國農村農民生活的圖景。而在描寫叻差妮的封建家庭時,惜墨如金,寥寥數筆帶過。這樣的運筆不僅僅是寫作技巧問題,也反映出作者的愛憎。作者筆下所描寫的泰國農村的情景和農民的生活是那樣真實自然,描寫農民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鬥爭是那樣的激情飽滿,這和作者出生於農民家庭,在農村長大,參加過抗日地下組織,有堅實的生活基礎是分不開的。
不足之處
《魔鬼》發表於1957年,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作品發表,泰國處於親美軍人政權的獨裁統治之下。統治集團扼殺民主,橫徵暴斂,使社會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然而,由於作者的地位及其思想局限性,該書沒有也不可能觸及這一點,而是採取了迴避的態度。對於小說中描寫的地主剝削農民、霸占農民土地等罪惡行徑,作者也找不到一條真正的解決問題的道路。乃賽雖然拒絕了為地主摩訶莊起訴欠債的農民,沒有為銀行打官司驅逐窮苦的房客,但他也沒有辦法解決這些矛盾。後來,儘管乃賽挺身而出,站在農民們一邊,同霸占土地的地主做鬥爭,但結局如何,卻沒有下文。作者有意地迴避了這一點。正如女主人公叻差妮對乃賽所說:“事實上你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你說你不願意給那些窮人增加痛苦,但是你不去乾,總是會有別的律師來代替你乾的。你只不過是有同情心,並且僅僅是你自己沒有去做你認為不應該做的事而已。”《魔鬼》“試圖揭示泰國知識分子的心理和世界觀,他們的世界觀像作者本人的世界觀一樣,是以佛教的道德原則為依據的。這裡的理想是當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做佛教徒所認為的善事。”女主人公叻差妮所說的一段話,概括了作者的思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同情心,僅僅有了這一點,那么,我們這個世界也將會比今天更令人留戀和幸福得多。”
作品影響
《魔鬼》問世後頗受歡迎,在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和共鳴,被譽為“現代泰國文學的優秀作品之一”“泰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魔鬼》是泰國20世紀50年代文學較高成就的標誌,對“文藝為人生”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
出版信息
《魔鬼》由曼谷金牛出版社於1957年首次出版,陳健民、郭宣穎翻譯的中譯本於1979年由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社尼·騷哇蓬,又譯為社尼·紹瓦蓬,本名薩猜·班侖蓬,泰國現代文學作家和文藝理論家。1918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36年開始,先後在朱拉隆功和法政大學學習,1941年獲法學學土學位。在大學學習期間,曾擔任過《暹羅報》和《首都報》的記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社尼·騷哇蓬曾參加抗日地下組織“自由泰運動”,1941—1943年間,擔任《黃金地報》的記者。1944年進入泰國外交部,戰後歷任泰國駐蘇聯、阿根廷、日本、南韓、英國、法國、義大利、瑞士和緬甸的外交官,1979年退休。社尼·騷哇蓬因1943年長篇小說《失敗者的勝利》和《東京無訊息》的發表而成名。戰後連續發表了《汪拉耶的愛情》《魔鬼》《冷水》等長篇小說。其中的《魔鬼》被認為是作者的代表作。他的文藝理論著作《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對泰國新文學的發展,起了較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