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表演

魔術表演

魔術表演,廣義的來說,凡是呈現於視覺上不可思議的事,都可稱之為魔術表演。讓人們去觀看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就是『表演魔術』。

魔術表演的形式有視頻魔術、近景魔術、街頭魔術、舞台魔術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魔術表演
  • 類別:現象
  • 感應:視覺
  • 表演形式:獨特
現代的魔術表演,魔術分類,表演方式,基本效果,近代魔術,視頻魔術,近景魔術,

現代的魔術表演

首先魔術,是利用手法和道具以達到看上去難以理解和完成的結果一種技藝叫做魔術,然後表演,表演是表演者利用技藝或專長來傳達具體的事件或非具體的意象,以達到藝術或是娛樂的目的。
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成了魔術表演,魔術表演是是一種表演藝術。
現代魔術師將各種領域的表演藝術與魔術融合以達到獨特的魔術表演形式就成了現代的魔術表演。

魔術分類

(一) 從歷史角度分:中國魔術可以分為“中國古代魔術”和“現代魔術”;經常在一些表演當中看到某人擅長“古典戲法”,即屬於中國古代魔術中的一種。
(二)按原理與技術分:(這種分類不是絕對的,表演時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交叉使用不同的原理與技術)
手法類——以手法技術為主,必須勤練才能表演。
器械類——以巧妙設計的機關、器械來進行表演。
心理類——根據心理學的原理來進行魔術表演。
科技類——以化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知識作為依據來進行表演。
(三)按道具與規模分為:巨型魔術、中型魔術、小型魔術
(四)按照演出場地分為:舞台魔術、宴會魔術、街頭魔術(也稱為近景魔術
(五)按照魔術的專題分:某位魔術師擅長某種道具的魔術,常把同一道具的魔術組合在一起演出,形成一個專題。專題魔術包括:硬幣魔術、撲克魔術、逃脫魔術、絲巾魔術、繩索魔術、海綿球魔術等等。
(六)按魔術效果分:
一位美國魔術師達里爾·費茲奇(Dariel Fitzkee)曾在他的著作《The Trick Brain》中為魔術的效果做了以下的分類:
⒈製造(Production)─包括出現、製造和繁殖(分裂)。
⒉消失(Vanish)─將固體遁形。
⒊移位(Transposition)─將固體由這方遁形至它方出現。
⒋改變(Transformation)─質與形的改變。
⒌穿透(Penetration)─一個固體物毫髮無傷的穿過另一個固體物。
⒍復原(Restoration)─將完全破壞的東西恢復原狀。
⒎賦予生命(Antimation)─使無生命物自己會動。
⒏漂浮(Antigravity)─改變其重力。
⒐吸引力(Attraction)─神奇的吸附力,也是改變重力,但須有另一個有形的物體來吸附。
⒑刀槍不入(Invulnerability)─反人體自然現象。
⒒反自然物現象(Physical Anomaly)─反常或畸形的人或動物。
⒓跟觀眾比賽(Spectaor Failure)─請觀眾上台照著做,結果卻不一樣。
⒔共同反應(Sympathetic Reaction)─操縱某一物體,而另一相同物體則有同樣反應。
⒕控制力(Control)─用意志力控制無生命物。
⒖辨識力(Identification)─以視覺以外之感官辨識文字或物體。
⒗讀心術(Thought Reading)─讀取對方心中所想。
⒘思想傳送(Thought Transmission)─將心中所想以非口述傳達給他人。
⒙預言(Prediction)─預測將要發生的事。
⒚超感應力(Extra Sensory Perception)─就是俗稱的ESP

表演方式

■ ACT →「劇目」
一名演者的完整「程式」;「劇目」通常意指一段不到30分鐘的表演,往往是作為一段更長的「秀」(SHOW)的部份。
「劇目」也意指在「晚場全秀」(FULL-EVENING SHOW)中的一段特定「程式」〈例如「精靈小屋」(SPIRIT CABINET)「劇目」或「空中飄浮」(LEⅥTATION)「劇目」〉。
■ APPARATUS →「用具」
被觀眾所見之任何對象,該對象已經特別加工來導致一出魔術的「效果」。本術語並非視對象之大小而定;一件「變鈔銅管」(BILL TUBE) 和一項「獅子的新娘」(LIONS BRIDE ILLUSION)兩者皆是「用具」「效果」。是否為「用具」並非藉由觀眾的認知來歸類的;雖然一個火柴盒可能不像是魔術師的「用具」,若因一出「效果」的用途而暗中加以改造,則其將被視為「用具」。
■ EFFECT →「效果」
「效果」就魔術的用語而言是指一出「把戲」(TRICK)或「幻術」(ILLUSION);同樣也是從觀眾所見來簡述所發生的事。在魔術文獻里的敘述和說明書中最常將之劃分為兩個部份;如「效果」是由觀眾所見-而「方法」(METHOD)是用於帶出「效果」的步驟。
■ FAKE →「擬具」
一件用之來導致一出魔術「效果」的裝置,觀眾能看見該裝置但是並沒有察覺其存在;例如「拇指套」(THUMB TIP)和「鏡杯」(MIRROR GLASS)中的鏡子。
■ FULL-EVENING SHOW →「晚場全秀」
用此術語來表示一整場全部的舞台秀,通常其持續時間不少於二小時,在劇場內演出。大多數廿世紀早期知名的魔術師-「凱拉」(KELLAR),「沙士頓」(THURSTON),「布萊克史東」(BLACKSTONE),和其它人等-主要是演出這一類型的秀。
■ GIMMICK →「隱具」
一件決不會被觀眾所見著的裝置,其使一出「效果」的完成成為可能的。例如一件「線卷」(REEL)是一項「隱具」。
又,更廣泛的就演藝界內來說,藉由一項個人的特質或獨特的外觀使一位演者能被識別〈例如,「泰利沙瓦拉」(Telly Savalas)剃光的光頭〉,或一項娛樂產品的外觀使該產品成為獨特的及或許更吸引人的。
本術語源自更早期的 gimcrack 這個字。
參見「擬具」(FAKE)。
⊙譯註﹕「泰利沙瓦拉」生於1924.01.21,卒於1994.01.22;美國著名的光頭反派影星,曾於多部影片中擔任主角。
■ ILLUSION →「幻術」
雖然全部魔術的演出可說是由幻術所組成,在專業的領域內「幻術」(ILLUSION)這個字眼本身有其特定的意含;其幾乎總是指涉一出在其中或包含人物或大型動物之魔術「效果」(EFFECT)。
■ MOVE →「手技」
單獨一個的「手藝」(SLEIGHT OF HAND)技巧。又,在賭徒的用語裡則是使用手法來詐賭。
■ PROP →「道具」
表演一出「效果」(EFFECT)時必備的一項對象。介於一件「道具」(PROP)〈當其無作準備的〉暨一項「用具」(APPARATUS) 〈有準備的〉中往往有其差異存在的;例如像在演出「升牌」(RISING CARDS)中使用的「狄威諾升牌」(DEVANO DECK)就是「用具」,然而將「狄威諾升牌」放入其內的正常玻璃杯則是一件「道具」。
PROP是PROPERTY在劇場用語上的標準略字。
■ ROUTINE →「程式」
使用同一項「道具」(PROP)來演出一連串的「效果」(EFFECTs);例如一出「野心朴克」(AMBITIOUS CARD)或「歐屈托錢盒」(OKITO BOX)的「程式」。又,許多個別的「效果」組配成有效能的系列就成為一套「劇目」(ACT)。
■ SHOW →「秀」
一場表演或劇場的演出。
見「劇目」(ACT);「晚場全秀」(FULL-EVENING SHOW)。
■ SLEIGHT →「手法」
任何使用雙手達成的措施或動作來導致一出魔術的「效果」;本術語意指一欺瞞的技巧被使用在一普通的對象上〈紙牌¸硬幣¸等。〉,但這並非總是如此。當然,由這術語所定義的此類動作和在表演時以雙手操弄一件魔術的「用具」是截然不同的。
這術語也不可被和那些直截了當地使用技巧性的雙手動作來演示一段「花式」(FLOURISH)混為一談。
■ SLEIGHT OF HAND→「手藝」
一個連同別的表演技巧來導致一出魔術「效果」的「手法」〈或連串的手法〉。
■ TRICK →「把戲」
「把戲」是一般大眾簡述一出魔術技藝表演的用語;魔術師很少就這個意含使用「把戲」這個字眼。他們較喜歡「效果」(EFFECT)這個術語。
遺憾的是「把戲」這個普及的用語帶有作弊,訛詐及有害騙術的意含-而且也著重在魔術技藝中益智猜謎/難題的樣貌,使真正的神奇娛樂受到傷害。

基本效果

⑴ 變來 (production):出現,變多(人或物)。
⑵ 反自然物理 (physical anomaly):包括人離開影、無頭美人、人首蜘蛛、拿開拇指等。
⑶ 變去 (vanish):消失,使看不出。
⑷ 使觀眾失敗 (spectator failure):魔術師用某力量令觀眾不能做某種事。
⑸ 易位 (transportation):從一處消失而從別處出現。
⑹ 控制力 (control):魔術師用內力 (不用手) 能支配生物或死物之動作,如響鐘、自動伸手等。
⑺ 變形 (transformation):改變大小、形狀、性質、顏色、記號等。
⑻ 辨認術 (identification):如認出觀眾之牌桌 (多用於牌類、亦用於顏色,魔術師或觀眾可認出)。
⑼ 穿過 (penetration):硬物通過硬物。
⑽ 讀心術 (thought reading):魔術師能知道觀眾所想,觀眾亦可將所想寫下以作對照。
⑾ 破還原 (restoration):某物件之部份或全部破爛肢離還原。
⑿ 他心通 (thought reading):使某甲能知道某乙所想之事物。
⒀ 自動 (animation):使死物如有生命般活動。
⒁ 預言術 (prediction):先記下某事物之發生,如頭條新聞等。
⒂ 反地心吸力 (anti-gravity):人或物之動作反地心吸力。
⒃ 第六感術 (extra-sensory perception):如用手指頭來看東西,用鼻嗅顏色,用手指感覺牌點等。
⒄ 使變同、共鳴 (sympathetic reaction):兩人或兩物或以上作出同一結果。
⒅ 特技 (skill):用真技術或道具幫助,做出特別效果。
⒆ 不能傷害術 (invulnerability):包括食火、行茅火炭、行劍上、食玻璃、食刀片、針釘割舌等。
(七)按照魔術的流派分:
中國戲法:特點是表演細緻入微,強調手的技巧和肢體語言,道具小巧,過去多為擺攤近距離表演,可以四周觀看,不宜在下面看,逐漸發展為舞台表演,並有向大型魔術發展的趨勢。
西洋魔術:表演滑稽驚險,氣勢磅礴,注重利用道具,多為舞台表演,與觀眾有一定距離,不宜在表演者背面看。發展較快,利用現代科技成果越來越多。隨著東西方交流的日益頻繁,二者有相互融合的趨勢。
(八)魔術的表演形式:
魔術的表演形式依照表演規模大致可分為∶
⑴近距離魔術(Close-Up)或稱為近景魔術
近距離面對一個或數個觀眾作表演,需要有熟練的手法技巧,所用的道具多為日常生活用品,如錢幣、撲克牌......等。因為與觀眾面對面接觸,觀眾又常常可以觸摸表演物,往往帶來的震撼極大。
⑵沿桌表演(Run Table或稱Table Hopper)
通常於餐館表演,表演者沿著一桌一桌進行表演。
⑶街頭魔術(Street Magic)
以此最著名的是美國魔術師David Blaine 以街頭為舞台進行與觀眾各種互動的表演。
⑷酒館式魔術(Bar Magic)
用一些中、小型道具配合演出,適合於夜總會、生日會或周年晚會。互動性高,常常表演者逗的台下笑成一團。
⑸舞台魔術(Stage Magic)
需要配合大型魔術道具、舞蹈、舞檯燈光、音響演出,(如有需要,舞台亦要經過特別改裝)此類表演只適合在大劇場或大禮堂中進行。
⑹大型幻象魔術(Illusion)
自由女神消失或穿越長城諸如此類的大型幻象。往往需要很多經費來配合,大概只有電視台作靠山的魔術師變的起。
(九)依領域可分為∶
紙牌魔術(Card Magic)∶紙牌魔術用撲克牌(Poker)進行表演,紙牌魔術往往有上萬種之多。通常魔術師最愛用的是Bicycle撲克牌
硬幣魔術(Coin Magic)∶利用硬幣進行表演,魔術師通常愛用美金五角幣(Half Dollar)進行表演。
心靈魔術(Mentalism)∶讀心術,透視,預言等超能力(E.S.P)類的魔術。

近代魔術

視頻魔術

視頻魔術是一個全新魔術類型,很多近景魔術師利用它將街頭魔術發揮到淋漓盡致,甚至到神的境界。例如日本的超人氣魔術師cyril和美國著名魔術師criss angel。可以說,視頻魔術將傳統魔術的效果提升到了一個極高的高度。讓無數電視機前的觀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烈震撼。大部分觀眾都會有傳統觀念被顛覆的感覺,甚至不由得發出懷疑——這不是“人”在表演。
關於視頻魔術,可能沒有一個很確切的定義,但是籠統的說,利用攝像機死角或者利用視頻表演和實際表演的不同之處來達成很神奇效果的魔術,應該就可以稱為“視頻魔術”。請看以下這個魔術就是典型的視頻魔術:魔術師表演用意念力將塑膠勺子變彎曲的魔術,而其實是靠助手在鏡頭外的高溫火焰噴燈達到的,但是在攝像機前看錶演的觀眾是完全感覺不出來的。因為攝像機的範圍有限。助手在鏡頭之外做的手腳並不會被發現。

近景魔術

近景魔術(Close-up Magic),即近距離觀看的魔術,它具有與觀眾互動性強,對細節手法要求高等特點。所用的道具多為日常生活用品,如錢幣、撲克牌、戒指等。
近景魔術是魔術藝術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衍生出來的一大支系。早期的魔術是在宗教、祭祀、節慶等活動中刻意設計製造的神奇,後來發展為宮庭、廣場、舞台上的魔術表演。而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手上的、精微的、信手拈來的小小障眼法,則是近景魔術的雛形。
各種類型的魔術經過各國歷代魔術師創研打造,到近代,其主流定格於鏡框式舞台表演,那些曾在巫覡、方士和民間走街串巷藝人們手頭流行的絕活,也不斷豐富和完善,形成了獨特的近景魔術系列。
近景魔術是一種近距離表演,可以說是在觀眾眼皮子底下做動作,靠的就是魔術師手上的真功夫。中國傳統民間戲法中有很多這種近景魔術,典型的就是“劍、丹、豆、環”四大類絕活。
歸納起來,近景魔術有以下特徵:
魔術師以小桌為表演平台,或坐或站在桌後,將錢幣、珠子、杯碗、撲克等物品一一演示,觀眾們坐在小桌前,近距離地觀賞。小桌子上的表演,成為近景魔術的主要特色之一,因此“近景”亦可以說是“桌面上的魔術”。在比賽場合,是把桌面上表演的魔術作為近景魔術的界定。
從理論上說,“桌面魔術”技法結構及表演風格更接近“中國魔術”,即“隱蔽面朝下”的魔術表演。魔術一般是在鏡框式的舞台上表演,如果搬到桌面上來表演,藏頭露尾,一些秘密往往容易被人發覺,設計魔術時只有將“隱蔽面”朝下,才不易被人識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